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各家评论
编号:10311524
青霉素危机暴露两大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9日
     危机暴露两大问题:重复建设严重;产业调控乏力

    2003年全年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万吨以上,预计达3.4万吨左右,而市场需求量仅为2.2万吨。在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下,终于导致了第三季度的价格暴跌。

    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SARS之后人们普遍看好青霉素市场的美好前景时,青霉素却在2003年第三季度演绎疯狂“跳水”行情。

    所有生产青霉素产品的制药企业,都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里“感冒”了,而此次“感冒”,却无法用青霉素来治疗。

    全兴股份“感冒”了----该公司原拟出售全部酒类资产,以获得资金全力拓展青霉素等原料药领域,但在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之后,全兴股份审时度势,本周二公告临时修改了原定计划。
, http://www.100md.com
    鲁抗医药“感冒”了----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31.16%。

    华北制药、哈药集团、石家庄制药等青霉素生产企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寒”。

    这是中国又一次发生的产业危机----过去在铜、铝、锌等产业发生的“价格危机”已经警醒过中国产业界,必须高度重视产业投资过热的风险。不幸的是,中国的青霉素产业并没有吸取教训----历史再次重演。

    价格危机

    没有人会想到青霉素的价格危机会这么快爆发。甚至于有很多业界人士都误以为,在上半年爆发SARS疫情之后,青霉素产业前景将无比美妙。

    全兴股份的高层,也曾经抱有这样的想法。

    全兴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青霉素原料药的生产,上半年业绩不错,前两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1500和800万元。
, 百拇医药
    “按照上半年的形势估计,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将实现净利润3~4千万元。”全兴股份董秘张宗俊称。因此,在白酒产业日益衰退的情况下,全兴股份决定出售白酒类资产,大力进军生物医药领域。

    但第三季度形势急转,青霉素等原料药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上半年青霉素的价格为每十亿单位90元以上,而至今已跌到50元左右。

    随着青霉素价格的降低,其产品链上的6-APA及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拉定等产品,价格也跟着大幅度跳水。

    除此之外,维生素C的价格也在急速下跌。据悉,维生素C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原料药----出口价格每提高0.1元,就会给中国维生素行业增加400万元左右的收益。本来今年上半年维生素C的出口成绩不错,但到了9月份形势反转,价格暴跌,目前维生素C的市场价格每公斤4美元不到,比最高峰时10多美元跌了一半以上。
, 百拇医药
    相关上市公司“吃药”

    毫无疑问,那些对青霉素等原料药领域抱有美好幻想的公司,都在价格暴跌之中深受伤害。

    “第三季度,全兴股份全资子公司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亏损了1300万元。”张宗俊称。

    更严重的影响是,这种状况打乱了全兴股份通过医药产业改善公司业绩的重大重组计划。

    鲁抗医药董秘田立新称,“本公司第三季度的生产经营与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长的形势相比,增速有较大放缓。”

    据悉,在今年第三季度,鲁抗医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73%,实现净利润1317.8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1.16%。

    虽然哈药集团在市场突变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第三季度,该公司净利润仍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7~9月,哈药集团实现净利润为5759.50万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的净利润为6548.81万元,下跌12.05%。
, 百拇医药
    而受影响最大的则是华北制药。

    据悉,华北制药已经具备了年产量7000~8000吨的青霉素原料药生产能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在青霉素价格暴跌之前,华北制药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加大了技术攻关的力度,以期提高产品的发酵单位和收率等技术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并利用产品链较完整的优势,将青霉素原料药向技术提升空间较大的中间体和半合成抗生素转移;此外,公司还加强了制剂产品终端销售队伍的建设,加大了制剂产品的营销力度。

    但所有的措施都无法抵抗价格暴跌的袭击。在第三季度,华北制药青霉素类的销量只有1.24亿元,还不到上半年的20%,青霉素原料药毛利率由前一报告期的38.41%降为20.41%。去年第三季度,华北制药实现净利润为3403.4万元,而今年第三季度仅实现净利润628.1万元,同比下降了80.39%。不过由于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较大,因此今年1~9月的累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仍增长了50%。
, 百拇医药
    “青霉素热”结恶果

    此次青霉素价格危机使中国青霉素产业重复建设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自1993年以来,国际及国内青霉素市场看好,产品价格不断上扬,国内随之掀起“青霉素热”。一批新建、改建青霉素生产项目相继上马,全国青霉素原料药生产厂家由五六家迅速增加到十几家。原有老企业也争相扩大生产规模,使全国青霉素产量急剧增长。

    随着产量的增长,青霉素产业在1999年曾经遭遇过一次价格危机,是时青霉素每10亿单位价格仅有8美元。不过在经历此次“寒冬”之后,2000年第四季度青霉素原料药价格一路上扬,价格的回暖使得一些厂商忘记了教训,纷纷将资金投向青霉素产业,青霉素原料药的产量在近3年来大幅度增长。

    在今年爆发SARS疫情之后,国内的青霉素生产企业更是大规模扩产----山西同领药业有限公司增产3000吨;河南华星药厂增产3000吨;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石家庄制药等大企业也纷纷扩产,加上一些原来停产的厂家重新入市,致使青霉素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现象。
, 百拇医药
    业内人士预计,2003年全年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万吨以上,预计达3.4万吨左右,而市场需求量仅为2.2万吨。在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下,终于导致了第三季度的价格暴跌。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新上的青霉素项目多数集中在青霉素原料药、青霉素粉针等初级产品,而下游深加工产品----半合成青霉素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低技术含量、低加工青霉素品种占大部分。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青霉素深加工品种约有50种,而国内可以生产的仅有9种,形成一定产量的只有6种。

    宏观调控

    另一个问题也在青霉素价格危机中暴露出来----国家在产业调控方面缺乏力度。

    国家医药局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近几年新增的青霉素生产厂家大都不是国家医药局规划内的,无计划重复建设生产青霉素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
, http://www.100md.com
    “要走出青霉素价格沼泽,最有效的方法是限产。”石药集团制药厂原料部一位人士称,由于目前青霉素产能比较集中,限产不难实现。

    显然,青霉素产业要实现限产的计划,华北制药、哈药集团、鲁抗医药、石家庄制药四大企业的态度是关键。

    据悉,上述4家企业,在抗生素市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4家企业生产的青霉素工业盐原料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4%;青霉素粉针占全国粉装量的91.2%;氨苄西林粉针占全国总量的86.2%;头孢五号针及阿莫西林胶囊已占到全国总量的60%,因此,如果4家生产企业联手,完全有能力稳定市场,稳定价格。

    事实上,自1999年底,上述4家企业就曾商定要定期通报各自的经营情况,定期研究市场,定期协调价格。而在较早前,为了对抗青霉素价格下跌的风险,上述4家企业还联合了张药、川抗、东风、华星等4家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共同推出行业保护价----内销价88元/10亿单位,外销价9.2美元/10亿单位。

    如果所有的企业都严格执行“保护价”的话,势必可以阻止青霉素价格的继续下跌,但就像近几年出现的“彩管价格同盟”、“彩电价格同盟”一样,青霉素产业的价格同盟也十分脆弱----在公开场合大家都承诺不降价,但私下里谁都降价,青霉素价格一路狂泻。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国家应加强对青霉素生产的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实施总量控制,限产保价等措施,控制生产和审批新的青霉素原料药及粉针生产项目,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和技术合作等形式走联合发展道路,避免低水平重复;此外,国内生产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青霉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以增强青霉素原料药的消化能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