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信息
编号:10311855
医药结合保护濒危中药资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49期
     作者简介

    李庆生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教授,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带头人,云南中医学院“临床中药学”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学”博士生协助导师

    据有关研究报告:目前.我国濒危的植物约有上千种左右,其中约有60%~70%的为中药药用植物。如此之势,必然影响中医临床用药及其疗效。

    中药的价值,体现于其能够满足中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需求。同理,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是必须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还应当注意医药结合,全面互动地设计和解决相关的问题,使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需求很好地统一起来。

    从医药结合的角度研究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当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以下5个关系。(1)中医临床用药的规模需求与中药资源,尤其是濒危中药资源供给量的关系。(2)优势、富量中药资源,新增药物基源替代濒危中药资源的关系。(3)临床用药需求与中药资源保护、新药开发研究的关系。(4)临床中药学与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学的关系。(5)医事管理与药事管理、医事政策法规管理与专门技术管理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一、正确处理物种资源保护与确保临床用药规模需求的关系

    从总体来讲,凡是处于濒危状态的中药资源都应该加以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无论是从物种资源的保护,还是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规模需求看,都是应该的。但是,在具体的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力度、投入上,则应当有所区别,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对于那些临床用药规模需求不大,或可以由优势、富量中药资源替代的品种,可侧重于物种资源保护,不必强化或强求规模化的保护。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及投入应当集中于那些临床用药规模需求大,难以找到优势、富量中药资源替代的种类,加强规模化的保护与利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要和必需的基础工作是弄清和把握中医临床用药的规模需求及其对中药资源,尤其是濒危中药资源的需求。

    二、从优势、富量中药资源中探求替代品
, 百拇医药
    在坚持中医临床用药疗效标准的前提下,从优势、富量中药资源中寻找珍稀濒危中药品种的可替代品,研究其用药规律、特点和最佳量效关系,更好更多地使用替代品。这样既可以确保临床用药之需,又可以减少濒危中药资源的消耗,有利于资源的保护、恢复与再生,是濒危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面。

    从优势、富量中药资源中寻找替代品,可有三个主要途径。

    1.临床用药品种的替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若干临床所需的主要中药品种来源逐渐萎缩,而临床需求仍存。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逐步模索出一套运用其它低成本、优势、富量的中药品种作为替代品的用药规律,并弄清了相应的量效关系,使之逐渐成为稳定而广泛应用的替代品。

    如源于世界珍稀濒危动物犀牛的“犀角”,在临床用药中已难觅其踪,但其凉血、清热、化斑的功效,仍为临床治疗高热神昏、或血热瘀斑等重症的必需药品,利用广泛可得、成本极低的“水牛角”加大剂量作为替代品,仍可有效治疗高热神昏、或血热瘀斑等重症。再如芳香走窜、醒脑开窍之“麝香”为临床之要药。但其来源已极为稀少,无法供临床使用。而以其命名的若干方剂,却是中医临床诊治若干重症的代表方。近年来,不少医家在临床诊治中得出认识并获佳效:可以芳香开窍之品“石菖蒲”等,部分地代替“麝香”的功效。尤其是在发挥“麝香”的“引经”作用方面,“石菖蒲”等同样可起到较好的“引经报使”作用。譬如,“石菖蒲”可促进药物有效成分较好地通过血脑屏障。
, 百拇医药
    2.明确有效成分,寻求药物基源的替代

    这是降低成本、拓展载体基源的重要途径。如:“牛黄”的成本代价较高,而用羊作为载体基源培养出的“羊黄”,成本降低若干倍。这种替代的主要依据就是:“牛黄”与“羊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形成环境、机理基本一致,仅是该药物的载体基源不同。再如运用微生物发酵工程扩大药物的产量、提纯其品质,也属此类。

    3.明确有效成分,寻求同一品种基源新的有效部位,扩大或替代有效部位

    如:传统“三七”仅以根块入药,从其根块中分离提取的“三七总皂甙”被公认为是最能代表和反映“三七”活血、补虚作用的有效成分。而现代研究发现,在其茎叶中同样含有功效作用与“三七总皂甙”基本一致的有效成分――“三七叶甙”。如是,无论从资源的消耗、成本的降低、环境的保护、药农的增收诸方面的任何角度看,都可以获得极好的效应。

    三、重视和加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与应用,研究最佳用药量效,优选用药剂量,降低单位用药消耗,减缓资源需求压力
, 百拇医药
    必须突破传统药学研究的模式,以“中医与中药结合、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结合”的思路与原则,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关系)”;研究最佳用药量效,优选用药剂量,降低单位用药消耗,减缓资源需求压力。这或许可以成为濒危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出路之一。

    四、从少数民族医药中寻找和开辟新的药物来源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可从当地资源中发现许多有开发利用前途的药物。如维药中的阿里红、一枝蒿、驱虫斑鸠菊、唇香草、苦豆子、菊苣、心草、睡莲等;藏药中的西藏龙胆、粗茎龙胆、藏紫草、细花滇紫草、阿坝当归、竹节羌活、水母雪莲花、珠子参等;蒙药中的沙棘、香青兰、寒水石等;白族药中的青羊参等;纳西和苗药中的金不换等。

    近年来通过本草学、生药学、植物学、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的研究,对民族药的科学研究已有了很好的基础,作了较系统研究的有蒙药的文冠木、金莲花、北草乌叶、窄叶蓝盆花、广枣、紫花高乌头、白苣子、土牛黄和沙棘等;维药中的天山棱子芹、骆驼蓬、新疆雪莲;壮药岩石羊;傣药“麻新哈不”马鞍莲、“牙节”南山藤;畲药细叶青萎藤;蒙、藏、纳西等民族共用药独一味等。尤其可贵的是对70多种藏药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主要有红秦艽、獐牙菜、虎耳草、矮莨菪、红景天、湿生扁蕾、雪莲、独一味、紫堇属、杜鹃属、蒿类和藏雪鸡等。
, 百拇医药
    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可扩展中药的资源库。以云南为例,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已从民族药中开发出20种新药,其中著名的“傣肌松”,就是从傣药“亚乎奴”中开发出的一种肌肉松弛剂;“木札”为景颇族用药,其种子有治疗失眠和头痛的作用,从中分离出豆腐果甙,开发生产出“神衰果素片”;苗族用灯盏细辛治疗瘫痪,其主要成分是焦麸康酸,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减低外围血管阻力的作用,现已生产出“灯盏细辛注射液”;用哈尼族药青叶胆制成了治疗肝炎的“青叶胆片”;用哈尼族药“莫阿宰呢”生产的“昆明山海棠片”,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和红斑狼疮;从纳西族药“埃酥蒙”(岩白菜)开发出“岩白菜素片”;利用景颇族药雪胆生产出“雪胆素片”等。如是种种,都是当今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治疗药物。

    五、重视微生物药源及其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

    传统的中药资源来源分类主要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但从生物学特性及其分类学看,有的中药品种来源则属于微生物。如马勃、灵芝、茯苓、猪苓、云耳、虫草、僵蚕、雷丸、天竺黄、猴头菌、香菇等。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主要药物。
, 百拇医药
    从生物学特性看,微生物多具有单细胞无性分裂、生长繁殖速度快、适应力强、营养及生长条件要求低的特点,可进行大量、低成本的生产。从这一特点出发,重视微生物药源及其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对于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六、增加科技含量,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与方法,提高保护与利用的效益与效率

    1.重视宏观生态、生物群落的保护、恢复与重建,确保濒危中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品质及其含量,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

    考察许多濒危中药资源的成因,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生态环境、生物群落遭到破坏而严重衰败。它不仅影响到中药资源数量的减少,更会导致其有效成分变异和含量下降。

    2.重视微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与研究,提高濒危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效益与效率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笔者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及方法,集中研究直接影响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用药、预防、康复的重要基础理论:中医邪正发病学说。初步的研究结果已显示:在人体微生态发生变化,产生疾病时,人体内的优势菌群就由有益菌转为有害菌,由此激活的人体免疫调节功能也会紊乱或低下,“邪正相争”的发病关系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此时,只要运用少量的中药,激活、调节人体微生态的正态环境,或调节主要的免疫环节,将人体内的优势菌群再调节为以有益菌为主,相应的人体免疫调节也会恢复正常水平。如是,就可以减少用药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单体有效成分的研究

    对某些单体有效成分的研究已取得明显成效、其单体的药用作用确切的品种,可在单体有效活性成分研究明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将该有效成分的基因转录至可用细菌中,利用细菌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快的特点,大量、规模化地生产临床所需的有效、必需药物。
, http://www.100md.com
    4.常规措施

    在引种驯化、野生变家种、种苗培养等濒危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工作中,均应重视重点保证其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品质纯度和含量的富集。

    七、药源保护、利用、开发的规划管理应与临床的用药研究及管理衔接

    重视和加强医事管理与药事管理的统筹协调,以满足临床需求、提高和确保临床疗效为目的,做好包括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内的药事管理;以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实状况为依据,在确保疗效标准的前提下,适时、适当地调整某些中医临床用药的方案与习惯。

    根据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用药的需求,有规划、有导向、有组织地开展新药开发研究。在规划与引导的过程中,注意中药资源,尤其是濒危中药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同时,注意加强新的药源、替代品的研究工作及强度,加大引入和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与方法的力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