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 思考
编号:10311948
对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50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振兴中医、中药,使其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发展壮大已成为业界的焦点问题之一。

    虽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已成为共识,但到底怎么搞现代化,站在不同角度,在认识和指导思想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1.关于中医现代化

    传统中医药理论是以辨证论治和药物组方理论为主体特征的独特理论体系,中医药学研究的对象着重于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过程,这是中医药学真正的科学价值所在。但是由于中医药理论的语言和概念很难与其他科技领域沟通,中医四诊信息的客观化、证候诊断的标准化、临床疗效评价的规范化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得实现中医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中医脉学和脉诊均以中医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即脉象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中医病脉的脉象,既不能用录音,也不能用摄像来记录、保存或传递给他人辨识,只能用口述,而且只能打譬喻来说。中医的舌诊同样如此,缺乏信息收集的客观化。如何才能使中医的四诊信息的收集客观化呢?
, http://www.100md.com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仪器收集病人舌诊图象、声音、身高、体重、脉象等基本信息,把图象、数据输入计算机,为中医四诊信息的客观化提供数据平台。

    利用中医四诊信息的客观化数据平台,建立计算机分析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各种病证所需资料的录入和人工模拟分析系统的确立。

    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与中医四诊信息的客观化息息相关,在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是把客观化的四诊信息进行人工模拟分析后的输出。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规范化是中医四诊信息的客观化及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的延续,评价中医的临床疗效,在病人的感觉及医生的诊断基础上,采用中医四诊信息的客观化及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计算机人工模拟分析系统,客观判定病人所处状态及确定是否有效、治愈等。

    2.关于中医院现代化
, 百拇医药
    现在的中医院情况又如何呢?长春中医学院的任继学教授认为,要警惕中医院西化倾向。他说,目前有些中医院正在日趋西化,西药的用量远远高于中药的用量。这里有经济利益的问题,有院领导指导思想问题,也有一些中医院对自己没有信心的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医院里的医生,不懂中医可以有很好的生存空间,而不懂西医,不仅薪酬低,且极有可能出现对急症病人的误治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医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西医知识,赵新先先生说中医应该产业化,是从中医养中医——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去看待中医的生存问题。而我认为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看,中医目前最急迫的任务是继承——保持特色化,即中医医院应该真正成为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医院。

    要解决中医院特色化问题,在目前中医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只能政府重视,由政府出面帮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规划,应该是长期的,有计划性的,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从根本上去损害中医药学存在的根基。具体计划应由有关专门部门负责,但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 http://www.100md.com
    (1)政策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力度,从宏观上对中医药的发展有一个长期而明确的规划,并要求各级政府对自己所辖区域的中医药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在各级政府所确立的政府扶持中医医院里,为保证中医医生能真正用中医为病人服务,政府应出台相关保护中医的规定,即设立的西医科室不得超过20%,且设立的西医科室,应为解决急症的必备科室,突出中医医院的特色。

    (2)资金的扶持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规划5所左右有中医特色的医院,比如老年病医院等作为政府扶持医院。由财政划拨专款对这些医院进行扶持,专款应用于中医现代化项目,如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数据的建立等等。

    3.关于中药现代化

    对于中药现代化,目前有两种比较典型的主张:一种主张是唯成分论,认为中药的研究应该与西药的研究接轨,用化学成分比较明确的某类物质或成分代替复方中药的研究,原中药新药一类、二类即体现了这种思想。第二种主张为完全按照古人的做法制备、研究中药新药,试图用中药原药材打粉为丸、散或处方药材经煎熬浓缩后为丸的方式制备、研究中药新药。
, 百拇医药
    可以说,这两种思想都有其不足之处。原中药新药一类、新药二类的研究,按照国家的新药研究有关法律法规,研究的处方药物数目一般在1-4味比较合适,而有效的中药古方,数目在1-4味的很少,大多在10味以上。抛开处方药物数目不谈,仅就用化学成分比较明确的一类物质或成分,代替复方中药的研究来看中药新药的研究思路,就会发现,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提取的中药复方中比较明确的某类化学物质或成分,虽然成品的质量控制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但中药新药的疗效,并没有和质量控制成正比。令人嘀笑皆非的是,质量控制与国际接轨的新药,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疗效较原来的汤剂有很大的退步。

    究其原因,是我们研究中药复方的方法,不是在我们独特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技术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在照搬西药的研究模式。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用在中药的新药开发上,就应该是“疗效是检验中药类别,进而实现中药质量可控的唯一标准”。研究中药,第一应该是疗效,在此基础上才能谈质量控制,没有疗效,质量控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有何意义呢?

    当然,完全按照古人的做法制备、研究中药新药,用中药原药材打粉为丸、散或处方药材经煎熬浓缩后为丸的方式制备、研究新药的方法的确也需要改进。因为传统中药剂型落后,黑、大、粗的外貌现代人无法接受,质量控制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医药的现代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但如果我们能真正为中医药现代化做一些实事,中医药服务于全人类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 罗 忠),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