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饮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好
笔者在临床中用自拟的止痛饮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均具三叉神经痛典型表现,排除继发性患者。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40岁~58岁,平均47.5岁;第一、二支受累者2例,第二、三支受累者22例,第二支受累者8例;服卡马西平无效者5例,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10例;32例均为单侧性。
二、治疗方法
止痛饮方药组成:白芍30~60g,甘草15~20g,制乳没各10g,元胡15~30g,丹参30g,钩藤(后下)15g,生牡蛎(先煎)30g,白芷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临床加减:肝经风火,症见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加黄芩15g,龙胆草15g,全虫10g;风寒袭络,症见遇寒痛重,舌淡红苔薄白,加白芷15g,川芎15g,细辛3g,桂枝10g;胃热炽盛,症见龈肿牙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厚,加生石膏(后下)30g,大黄(后下)10g;瘀血阻络,症见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加红花15g,川芎30g,当归10g。
三、疗效评定
近期临床痊愈(疼痛消失1个月以上)20例;有效(疼痛发作次数减少,疼痛程度减轻)8例;无效(疼痛无明显缓解,自行终止治疗)4例。有效者起效时间3天~15天,痊愈者疼痛消失时间15天~90天。
四、典型病例
马某,女,58岁,退休工人,10年前出现左面部发作性疼痛,曾在多家大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年前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疗术”后,疼痛消失。15天前出现左面部发作性疼痛伴面部抽搐,服卡马西平、苯妥英纳及针刺等均无效。患者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辨证为肝经风火上炎,以自拟止痛饮加黄芩15g,龙胆草15g,全虫10g,7剂后疼痛次数减少,30剂后仅偶发疼痛,60剂后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范畴,以面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本方拟方原则首先着眼于止痛,采用缓急止痛之芍药甘草汤,活血止痛之制乳没、丹参,理气止痛(兼活血)之元胡,祛风止痛之白芷,潜降肝风之钩藤、生牡蛎组成,结合辨证加减,使之适用于不同证候,乃取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之义。(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何光明 付美琴), 百拇医药
一、临床资料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均具三叉神经痛典型表现,排除继发性患者。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40岁~58岁,平均47.5岁;第一、二支受累者2例,第二、三支受累者22例,第二支受累者8例;服卡马西平无效者5例,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10例;32例均为单侧性。
二、治疗方法
止痛饮方药组成:白芍30~60g,甘草15~20g,制乳没各10g,元胡15~30g,丹参30g,钩藤(后下)15g,生牡蛎(先煎)30g,白芷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临床加减:肝经风火,症见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加黄芩15g,龙胆草15g,全虫10g;风寒袭络,症见遇寒痛重,舌淡红苔薄白,加白芷15g,川芎15g,细辛3g,桂枝10g;胃热炽盛,症见龈肿牙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厚,加生石膏(后下)30g,大黄(后下)10g;瘀血阻络,症见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加红花15g,川芎30g,当归10g。
三、疗效评定
近期临床痊愈(疼痛消失1个月以上)20例;有效(疼痛发作次数减少,疼痛程度减轻)8例;无效(疼痛无明显缓解,自行终止治疗)4例。有效者起效时间3天~15天,痊愈者疼痛消失时间15天~90天。
四、典型病例
马某,女,58岁,退休工人,10年前出现左面部发作性疼痛,曾在多家大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年前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疗术”后,疼痛消失。15天前出现左面部发作性疼痛伴面部抽搐,服卡马西平、苯妥英纳及针刺等均无效。患者目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辨证为肝经风火上炎,以自拟止痛饮加黄芩15g,龙胆草15g,全虫10g,7剂后疼痛次数减少,30剂后仅偶发疼痛,60剂后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范畴,以面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本方拟方原则首先着眼于止痛,采用缓急止痛之芍药甘草汤,活血止痛之制乳没、丹参,理气止痛(兼活血)之元胡,祛风止痛之白芷,潜降肝风之钩藤、生牡蛎组成,结合辨证加减,使之适用于不同证候,乃取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之义。(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何光明 付美琴),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周围神经疾病 > 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