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编号:10312026
寒凝大地发春华——“补中益气汤”770年纪念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52期
     770年前的那个春天,在我国金元史上是段最为寒冷的日子。史载开封五月“大寒如冬”。百年之间,这里发生过3次夺走几百万人生命的大疫。第一次在公元1127年,“金人围汴,城中疫病死者几半”,导致辽国的灭亡;中间一次是公元1213年,蒙古元兵南下围城,宣宗皇后目睹城中大疫,百姓死者百余万,事见《金史·宣宗皇后传》。最后一次是1232年三月下旬,元兵南下围汴,半月后城中疫起,死者近百万,金朝由此灭亡。同在宋辽金元时期的河南开封,三次大疫并未引起更多医学家的足够重视。多难兴帮,疫病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却为中医造就了河间易水等一代又一代名医,著名的脾气虚学说得以确立,也促成了千古名方补中益气汤的传世。也当是“寒凝大地发春华”吧!

    处于衰微破败的大金王朝不断受到来自北部邻邦蒙古骁勇骑兵的侵扰,领地不断缩小,他们不得不把国都由中都(今北京)迁往汴梁(今河南开封)。造成大批王室贵族、兵员、富豪聚居开封,城中人口密度激增。3月下旬,元兵来围,半个多月以后,城中疫情暴发,不久元兵撤围而去。1215年前后济源失守,李杲来到汴梁,以行医、讲学、交游于士大夫之间。他当时正在城里,目睹疫病爆发的这一切。解围后他北渡黄河,寄居山东东平,医药自给。李杲目睹当时病证惨状,随后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将平生所学编著成《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是书中第一名方,附有随证加减方法达30余则。该方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升麻、柴胡、陈皮组成。是张药性温和,结构严谨合理的良方。它有升阳散热,益气扶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是治疗疫病内热的主方。对于当时那些开始就见气高喘促,发热烦躁、脉大头痛、口渴怕冷,身发寒热的怪病,李杲认为是脾胃气虚,肺气先绝所致,如果兼有心陶,烦乱不止,还可加用朱砂安神丸。现在看来,补中益气汤中参、芪、草、术等补气药都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升麻、柴胡有消炎退热功能,升麻能治疫病,当归活血,能防治鼠疫菌中毒常见的循环衰竭,预防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朱砂安神丸中黄连等药不仅加强了制菌功效因而也治本,朱砂镇惊安神可以治标。据《内外伤辨》“四时用药加减法”记载,疫病初起肌表发热,“只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就可“得微汗则已”,效果之好,令人叹服。汴京大疫开始就有“气高喘促,发热烦躁”等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结合发病率死亡率等综合考察,范行准先生断为鼠疫(肺型)是对的。但事过境迁,元明以后的一批著名医家对李东垣的立方本意,几乎都不理解,这可能与他们未能遭遇鼠疫有关。后来,该方只是在内、外、妇、儿等各科慢性杂病和虚证中应用,甚至很少有人提起它是在与急性疫病的博杀中诞生的经历。今天,当人们按照传统“升阳举陷”的理念,用于脏器下垂,如胃、肾、子宫下垂、脱肛等病都有良效之时,人们已经淡忘了当年的一切。连同李杲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开创了鼠疫防治史上一个地奇迹。

    770年过去了,“大寒如冬”的春天可能一去不再复返,科学的进步已经能够预测预防和控制鼠疫在大城市的爆发,然而,作为医生和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们,却不能忘怀那在夺走近百万人生命之后,由一代名医呕心沥血总结出来的名方的来历。, 百拇医药(符友丰)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补中益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