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探讨
编号:10312270
探究慢性移植肾病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6日 健康报
     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控制,但慢性移植肾病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慢性移植肾病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

    慢性移植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本病是由异种抗原依赖的免疫因素(如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不足等)及非异种抗原依赖的因素(如延长的冷缺血时间、供体年龄、受体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移植后6~12月间肾功能受损、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导致的移植肾功能持续恶化和发展。本文作者最近在Fish-er344-Lewis大鼠慢性移植肾病模型发现:成年鼠间肾移植的慢性移植肾病显著比幼年鼠间肾移植的慢性移植肾病严重。这里简要介绍五种假说。

    (1)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学说Lemstrm等提出的著名假说认为:以血管周围炎症为特征的免疫反应持续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轻度损害,使后者分泌各种生长因子以修复损伤,结果引起血管壁增殖和中层平滑肌细胞(SMC)向内膜浸润,出现动脉硬化,同时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硬化。

    (2)高滤过学说不少作者注意到,凡在可能存在有高滤过的移植肾,需要移植后透析的比例和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1~3年移植肾存活率低于对照组。Heemann等开展的研究表明,肾部分切除造成的肾单位减少显著增加慢性移植肾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3)微血管-淋巴引流障碍学说在大量组织病理研究的基础上,Demetris等提出了微血管-淋巴引流障碍学说。该假说认为:移植肾实质的炎症对组织的破坏,中断了组织中微血管-淋巴引流,造成组织中淋巴液增加和大量单个核细胞聚积,继而引起血管和间质的损害。

    (4)细胞外基质支持结构损害学说细胞外基质三微结构的破坏在慢性移植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认识。如前所述,在移植肾组织损伤过程中,有IL-1、TNF、炎症前细胞因子的过多表达。这些因子能刺激小管细胞表达Fas这种死亡受体,它的表达和FasL在毗邻小管细胞的同时表达能介导小管细胞程序细胞死亡。已知移植肾组织细胞外基质有三微结构的破坏,前述细胞毒机制和程序细胞死亡机制介导的小管上皮细胞的破坏由于失去基质的支持而不能复生,导致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已在发生慢性移植肾病的患者和大鼠中发现抗基底膜抗体,其作用尚不清楚。

    (5)低灌注学说本文作者最近在Fish-er344-Lewis大鼠移植肾慢性移植肾病模型研究中发现,成年鼠向幼年鼠移植的肾脏慢性移植肾病较幼年鼠间移植的肾脏慢性移植肾病严重,可能支持其他作者研究中提出的低灌注参与部分慢性移植肾病发病机制的观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