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单位人转为社会人(院长访谈)
赵安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只达石致本报读者:
作为天津市三个医疗中心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他们是如何面对荣誉、机遇和竞争的呢?日前,该院院长只达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您认为建好这个医学中心的关键是什么?
只达石:人才。高水平的人才。
记者:据我所知,天津总医院人才济济,在人才竞争的时代,你们是如何留用人才的呢?
只达石:时代在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说到底,一切竞争的后面,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尤其注意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梯级搭配。不能断代,也不能断档。我们改革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模式,专业技术人员由“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适应这种转变,我院从2000年始,将中等院校毕业生的人事关系、档案关系全部归属到北方人才市场天津医科大学工作站。今年,我院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力度,硕士以下学历的毕业生也统归到人才市场。通过改变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模式,增加了新职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增强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但要形成合理有序的高、中、低人才搭配模式,还要调动各个层级工作的积极性。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主动工作与被动工作的结果有天壤之别。主动工作是一种创造,生产正效应,被动工作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生产负效应。
记者:打造天津西医医学中心,如何解决庞大的、效率低下的后勤系统?
只达石:后勤保障是医院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如何使后勤服务以较小的运营成本,保质保量地完成医院授予的任务,是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过去受体制束缚,职工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许多工作都受影响。甚至出现过为迎接上级检查,行政干部拿着塑料袋拣烟头的尴尬局面。我们从治本入手,改变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在天津大医院中率先引入物业管理,既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又增加了后勤职工的收入。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使许多人成长为一专多能的能工巧匠。他们说:“过去是要我干,现在是我要干。” (赵安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