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解读(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点
要点
一、条例适用范围条例适用于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在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二、条例规定的主要制度与措施为了保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序地进行,条例规定了以下制度、措施:(一)应急管理体制与职责划分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卫生行政主管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二、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对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省、自治区、直辖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 http://www.100md.com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启动一、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针对要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省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突发事件信息的报告与通报、突发事件的分级,以及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应急储备等主要内容。
三、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启动程序。
(三)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一、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并确保其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及时报告。
, http://www.100md.com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提高医疗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四)突发事件报告与公布制度一、强化省组人民政府的报告责任,定省级人民政府必须在接到疫情等突发事件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二、县组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疫情等突发事件报告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应当报告的事项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地且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有权举报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失职行为;对举肥有功的,给予奖励。
五、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主体和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
, http://www.100md.com
(五)应急处理措施一、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及时依法宣布为法定传染病。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对突发事件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可以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对食物、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 百拇医药
同时,为了有效及时救治传染病病人,防止交叉感染,条例还规定了两项措施:一是对交通工具上发现的怀疑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及与其密切接触者和流动人口中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六)财政支持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护、现场处理、监测检测、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臻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此外,条例对有关政府及其部门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和对上级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干涉的,以及拒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 百拇医药
解读
五大措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快速、有效地作出应急处理,新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了5个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按照条例,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决定。
其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
第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
, 百拇医药
第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第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感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背景
“条例”出台背景
我国“非典”疫情暴发以来,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就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着力强调的工作重点之一,并促使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迅速出台。
, 百拇医药
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抓紧建立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4月6日,温家宝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工作时说,党和政府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各级政府都要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抓紧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卫生部关于建设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问题的汇报。会议认为,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尽快建设和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是完全必要的。会议还确定了机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当前要抓紧的几项工作,并要求各地区也要从实际出发,抓紧建立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保障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转。
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国务院将把有关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作为今年立法工作的重点之一。
, 百拇医药
5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会议认为,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十分必要的。会议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警示
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按照新公布的这一条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百拇医药
条例还规定,医疗卫生机构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还规定,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