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女儿冲在前(非典纪事)
本报特约记者 张梅珍 夏九头
采访北京军区总医院隔离病区的于忠和主任非常困难,虽然我们近在咫尺,却等候了三天。电话打通时,隐约传来护士的声音:“主任,小心您的吊瓶。”原来,于主任累病了,她现在是利用输液的空隙介绍情况。
医院成立隔离病房之日,呼吸科副主任于忠和正准备住院。去年,她左膝受伤,打了两根5公分的钢钉,一瘸一拐的,现在应该取钉了。她计划利用住院时间申报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听到疫情,她立即向党委请战到抗非一线。
这位老红军的女儿立即走马上任。第一个战役是用最快的速度组建隔离病区。小到针头、棉棒,大到呼吸机、监测仪,样样都要精心置办,并把病房分成三个隔离区。他们把吃饭、睡觉压缩到最低限度,7个日日夜夜,隔离病区建成了。同时,他还见缝插针地为医护人员讲解了SARS病毒的基本知识。, 百拇医药
采访北京军区总医院隔离病区的于忠和主任非常困难,虽然我们近在咫尺,却等候了三天。电话打通时,隐约传来护士的声音:“主任,小心您的吊瓶。”原来,于主任累病了,她现在是利用输液的空隙介绍情况。
医院成立隔离病房之日,呼吸科副主任于忠和正准备住院。去年,她左膝受伤,打了两根5公分的钢钉,一瘸一拐的,现在应该取钉了。她计划利用住院时间申报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听到疫情,她立即向党委请战到抗非一线。
这位老红军的女儿立即走马上任。第一个战役是用最快的速度组建隔离病区。小到针头、棉棒,大到呼吸机、监测仪,样样都要精心置办,并把病房分成三个隔离区。他们把吃饭、睡觉压缩到最低限度,7个日日夜夜,隔离病区建成了。同时,他还见缝插针地为医护人员讲解了SARS病毒的基本知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