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信息
编号:10342934
用药存在很多误区,新药贵药不都灵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7日 大洋网
     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误区一:新药都好,贵药都灵。许多新药是在人们总结了老药的不足之处以后,经过一番探索和研究才发展起来的。由于问世不久,人们对它的功效和毒性的认识往往有个过程,总不如对老药那样了解得比较透彻。不少新药一经扩大使用,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逐渐显出其弱点,终因效果一般或毒副作用较大而被淘汰。例如早在50年代初,西欧市场上出售新药“反应停”,作为镇静药广泛应用于妊娠反应,结果出现8000多个畸形胎儿,他们缺臂少腿,俗称“海豹式畸胎”。

    药品价格的高低通常是由原料的来源、生产工艺的难易、产量的大小等因素决定的。成本高的药物就贵些,成本低的就便宜。对药品质量的评价,是以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而轻来衡量的。

    误区二:迷信单方、偏方、进口药。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单方、偏方,其中有些是群众用药的经验总结,大都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疗效好、花钱少等特点,许多患者也乐于使用,但其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则,在口传手抄的过程中,有时会以讹传讹,将药名、剂量、制法、用法等搞错,以致发生意外。还有不少单方、偏方缺乏科学根据。例如有些地方流传“吃生鱼胆能明目”的说法,就曾不断导致中毒事故,而且死亡率很高。其原因是未经加工的生鱼胆毒性很大,有急性溶血和肝损害等作用。

    对于国外新药,切勿迷信。例如用吐根碱注射液治疗耐药菌感染性疾病,对白种人的心脏毒性较小,可推广应用,但对我国病人却易导致心脏意外而不可使用。

    误区三:多用药,疗效好。数种药物联合应用已屡见不鲜,其目的在于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然而,药物间在药理或理化性质方面往往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合用药物愈多,不良反应可能性愈大。

    误区四:吃药不如打针好。打针或吃药都是为了治病,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好,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人的病情来决定。如果病人昏迷不醒,或者呕吐频繁,无法吞服药物,以及消化不良,或刚动过胃肠手术,则需采用注射给药。在一般情况下,凡是吃药能够解决问题的,就不要打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