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324135
魏晋玄学与中医学(上)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4期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是那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所谓“玄”,即《老子》所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谓。西汉杨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中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魏之王弼在《老子指略》解释道:“玄,谓之深者也”。玄学以《老子》的“无为”之论,《庄子》蔑视礼法的态度和《周易》的神秘主义合为主旨。《颜氏家训·勉学》篇说:“《庄》、《老》、《周易》,总谓三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又称《南华经》,此二书又被称为“玄宗”。玄学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玄学是在东汉末年经学衰落之际,抛弃了天人感应之论,冀以清谈和思辨裨补注经繁琐等阙漏,以自然为本为体,以名教为末为用,探讨本末的有无,即宇宙的本体问题;对此哲学目的,又以“得意忘言”为方法,以辨名析理为其思维形式。由是而成为一整套哲学体系。在晋元嘉16年国家开设五馆中,玄学馆为其中之一,这也标志玄学的确立并为朝廷认可。据南齐陆澄《与王俭书》所载:“元嘉建学之始,(郑)玄、(王)弼两立。逮颜延之为祭酒,黜郑(玄)置王(弼),意在贵玄(学),事成败儒(《南齐书·陆澄传》)”。这说明南北朝时代,王弼的玄学,已经取代了郑玄的经学了。玄学大体上分为三派:以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为代表的玄理派;以王衍为代表的清谈派和嵇康、阮籍、“七贤”、“八达”等名流的狂放派。
, 百拇医药
    玄学的思潮还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糅合儒道佛的新时期,对宋明理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玄学泛浸及医学,其自然主义的养生观、其重术尊方的发展理路和“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等等,都与玄学的影响有关,这也促成了从魏晋南北朝时代医学的自觉自为的特征。

    一、士人尚医及养颐尊生

    魏晋时代是崇尚精神生活和重视养生的时代。远在汉末,文士对经学厌烦,学人集萃于京师洛阳,始开游谈之风。文士“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之后竟相祖述。曹魏之时,鼎革骤变,殊杀异己,名士饮酒避祸,拒绝臧否时政,而游谈戏论玄理,时人谓之清谈。晋灭吴统一全国以后,国无战事,门阀士子们又耽于宴乐,他们尊老庄之学而置经书于不顾,蔑弃礼法,以纵酒昏酣谓之放达,且举世人仿慕之。马克思恩格斯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魏晋士人尊内心而轻外物,追求洒落放达填补空虚的世风,玄学乃是魏晋时代的主潮。在卑视时政和空谈的同时,又把平生寄于养生。
, 百拇医药
    当时的旺族世家、清流子弟,仅凭其门荫,便可平途进取,坐致公卿,故大多数世家中人多摈绝庶务,甘愿退隐山林,以诗文画乐相酬,或研习医术或服石炼丹,常与道士往来,追求生命的愉悦。诚如范文澜《中国通史》所言:“东晋南朝,士族多精医学”。如皇甫谧、阮炳、范汪、殷浩、殷仲堪、孔熙先、葛洪、陶弘景等上流名士,他们的医术除医著有载之外,也见于史书和艺文,如《世说新语·术解》记殷浩“能妙解经脉”,并一剂治愈百岁老人的痼疾;《晋书》中记载殷仲堪能“躬学医术,究其精妙”及羊欣善医术,撰药方数十卷等。又如刘宋之孔熙先善疗病,兼精脉理等等。魏晋以降门阀士族相沿,此期在医学界也始出现了医学世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自序》中就提到当时的门阀医学事迹:“其贵胜阮德如(炳)、张茂先(华)、裴逸民、皇甫士安(谧),及江左葛稚川(洪)、蔡谟、殷渊源(浩)诸名人等,亦并研精药术;宋有羊欣、王微、胡洽、秦承祖;齐有尚书褚澄、徐文伯、嗣伯群从兄弟,治病亦十愈其九。凡此诸人,各有所撰用方”。医学世系家族的情况在《南史》、《北史》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述,如丹阳徐氏(徐文伯、徐謇兄弟及徐文伯子徐雄,徐雄子徐之才等),阳平李氏(李亮及其子李元孙等),吴兴姚氏(姚菩提及其子姚僧垣等),高阳许氏(许奭、许澄父子等),丹阳陶氏(陶隆、陶贞宝、陶弘景祖孙等),陈郡殷氏(殷浩及侄殷仲堪等),清河崔氏(崔?及其子崔景哲等),其中有些又是道教世家,如丹阳陶氏、陈郡殷氏、清河崔氏等,此等世医现象延泽至宋元明清,为世界医学史上罕见之史迹。
, http://www.100md.com
    魏晋玄学促进了医学养生理论的发展。玄学家们重视养生,畅论养生之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医学总体上轻视理论,但在养生方面却一枝独秀,其理论比汉以前更深遽系统当时的名人如嵇康、张湛、陶弘景、颜之推等都有养生著述。如嵇康著《养生论》,张湛著《养生集要》,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养生篇》等。玄学以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为目标,用抽象的哲理和感情以达到对无限的体验为养生的理论基础,超越了《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理论,把养生之术发展为养生学或养生文化。魏晋时代的养生学特点有四:

    1.任性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而养生。玄学以无为和自然为万物本源,养生也讲无为和自然。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主张顺其自然而养生:“夫推类辨物,当先求自然之理”。又在《养生论》中主张,合天地之理,要从微处着眼:“措身失礼,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对养生抱有信心,即如曹操《黾虽寿》所说:“养颐之福,可得永年”。
, 百拇医药
    2.守一养和。即“守之以一,养之以和”。《老子》以一为道,是万物的本根,如在《三十九章》所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其和为和顺谐和,即《易传》“保合大和”之谓,也要像做羹或音乐一样调和,收相反相成之功。在养生则按自然的规律,调和人与环境,调和起居、行动、饮食等,强调要弃厚味、饮清泉、浴阳光、节色欲等,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3.清虚养神。玄学家提倡的养神之法本于“清虚无为”之说,又在形神颐养中,重神理而遗形骸,在养神中提倡回归自然,并使养生手段娱乐化,使养生丰富多彩,玄学家追求远离现实游逸的生活,倘徉山水,琴诗自乐,以“不与时务经怀”的“萧条高寄”,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把郊游、音乐、琴棋、书法、绘画等作为养生手段,通过养神而奏功。葛洪又提出:“夫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延驻于百年,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日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诅嫉”。除此六害主要是强调活淡确保养神。
, 百拇医药
    4.寄用丹药。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家、养生家相信辟谷可以养生,服石可以益身,炼丹者可以炼制出长生不老之神丹。如葛洪说:“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他本人致力于炼丹。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历代以来服石炼丹最兴盛的时代。此术之开展与风行,对于科技的走向而言虽然步入误区,但也有不虞之巨获。

    嵇康在《养生论》中曾为吐纳服食提供理论依据,他说:“呼吸吐纳,服食养生,使神形相亲,表里相近也”。在这方面玄学理论与道家炼丹术互相映照,把养生方术化。晋初道家杨泉就把元气理论引入养生,他在《物理论》中说:“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寿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元气胜谷气之论,提供了辟谷的理论基础。又据《易传》:“同声相应,同类相求”之论,认为五谷虽然可以维系生命,但五谷本身容易腐朽,食五谷之人身也会腐朽,固尔应当辟谷。玄学家与道家都深信“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便以服用“五石散”和丹药之类为“长寿”手段。五石散由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五药组成,士人认为久服可以“心加开朗,体力转强”,皇甫谧、嵇康、何晏等人亲自实践。服后身体烦热,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故尔又称为“寒石散”。此方源于战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引扁鹊之语说:“阴石以治阳病,阳石以治阴病”,传中记载了“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散服之”。《针灸甲乙经·序》中有张仲景见到王仲宣时说:“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愈”。但魏晋士人服五石散还旨在作为欣快兴奋剂之用,其人服后发热,神志亢奋坐卧不安乃至癫狂,要宽衣解带行不停,即造成“石发”、“散发”的中毒症状,故又称此药为“行散”。《巢氏病源》曾引皇甫谧的话说:“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援。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众人喜于近利,未睹后患。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说明当时服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其实,服石不仅无助于健康,反致短命早死。《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言道:“服石求神仙,多为药所误。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石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说:“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此为魏晋养生术之误区之一。
, http://www.100md.com
    炼丹术是魏晋丹家炼出“长生不死药”企求长寿的另一手段,同时丹药还有“点石成金”之效能,以获得更多的金银。在玄学倡养生服石的风潮中,医学家们也把炼丹术趋之援用于医学。中国炼丹术起源最早,《史记》中就列举了燕国有宋无忌、正伯乔、充尚、羡门子高等炼丹方士,后经秦汉两代,炼丹术遂益形成发展,并广泛传播。又有自炼精、气、神的内丹派和以丹砂烧炼的外丹派,虽然目标幻臆不能企及,但可堪为中国古代化学的口嚆矢。晋代葛洪、梁代陶弘景等人,把炼丹活动转向医药领域,由此创新了中药丹剂的新剂型。葛洪与陶弘景均有自成系统的炼丹理论与实践。葛洪把炼丹和炼金综合起来,称为金丹术。他说:“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入土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抱朴子》)”。陶弘景主张:“以药石炼其形,以精灵莹其神,以和气濯其质,以善德解其缠,众法共通”。既炼外丹,又以导引、吐纳、辟谷、房中为法倡炼内丹。外丹可分为升、降、烧三种方法,其药物组成不外硫化汞、氯化汞、氧化汞三种类型,历代以来炼出了大、小红升丹、白降丹、太乙紫金锭、龟龄集、三仙丹等著名丹药,还形成了“丹道医家”(简称“丹医”)或丹鼎派的医学流派。此外,在炼丹的同时,还发明了火药、指南针、镀金术、陶瓷、颜料等品物。其内丹的炼法,从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形成了系统的气功理论,称为内丹说,也是中医学保健养生康复的一种有效手段。, 百拇医药(孟庆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