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0333625
一路有你同行--航天员心理训练揭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5日
     在去航天城之前,我们也曾对一个传闻深信不疑:“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一天晚上,有关方面曾对杨利伟等“准航天员”进行了一次决定他们命运的心理测试。经过实地采访,我们才明白,这实际上是不可能,而且也不允许的。

    北大心理硕士毕业、40岁出头的刘芳讲话慢悠悠的,而且一如她的长相般朴实无华。但是,她却是杨利伟等14名航天精英所信赖和依傍的“大姐”。作为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心理选拔与心理训练子系统的业务主管、主管设计师,她与航天员们“一路同行”至今已经整整5年了。

    为航天英雄“锦上添花”

    据和刘芳在一个楼里办公的航天员系统医监医保子系统负责人李勇枝介绍,杨利伟在整个航天的21小时中,心率基本保持在75次/分~85次/分,飞船临发射前1分钟,心率还只有76次/分,在遨游太空,万众瞩目的情况下,他照样安详地睡熟了……这样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真是太少见了。
, http://www.100md.com
    “准确地说,我们不是心理医生,而是心理指导老师或心理教练。”刘芳说。航天员们真正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都非常棒,因此她和同伴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锦上添花”,是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评价和训练,让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好上加好,而不是有了问题被动地去治疗。

    航天员面临微重力环境下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乃至生与死的极度考验,因此必须有着超强的心理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心理状态必须十分稳定,而且心理相容性(团队精神)的要求也很高。基本上是要达到“泰山崩于前”不眨眼,同伴一个眼神,就完全心领神会的程度。

    刘芳告诉我们,要把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训练成合格的航天员,需要进行的心理指导和训练还是很繁杂的,包括放松训练、强化自信训练、强化记忆训练、强化心理相容性训练等。

    杨利伟,请放松,再放松

    今年9~10月,刘芳一直呆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她们的行话叫“进场”。
, 百拇医药
    在航天员第一次进场的某天,刘芳给杨利伟做了一个小试验。她对杨说:“你看着我的眼睛,5分钟内不能咽唾沫。”杨利伟试了试,说:“刘老师,你没提到唾沫之前,我还没感觉有唾沫,现在反倒有唾沫要咽了。”刘芳委婉地提醒杨利伟,越是担心后果,越事与愿违。一定要把“谁第一个上”这类问题尽量抛开,而把心理能量集中到该掌握的航天知识和技能上。为使杨利伟进一步放松,她又对他“面授机宜”一番。等到发射前夕,刘芳与杨利伟再次面谈时发现,杨利伟已经把自己调节得非常好了。10月14日晚上,杨利伟在接到正式通知第二天由他执行航天任务的时候,非常平静。晚上8点准时入睡,第二天凌晨还是医监医保医生把他叫醒的呢。

    “你们已经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看到自家的老房子,听到母亲的轻声呼唤,感到全身非常放松……”在刘芳柔缓、低沉的言语引导下,杨利伟和他的同伴翟志刚、聂海胜等渐渐放松了,一个个打起了小呼噜。这时,监测仪器显示,他们的皮温上升,超过32℃则表明完全放松了。据刘芳观察,训练前他们至少需要半小时才能达到完全放松,现在,他们一般只需要七八分钟,有的甚至才5分钟就“着”了。
, http://www.100md.com
    刘芳说,放松训练对于航天员来说很重要。他们除了像这样进行言语引导,还教给航天员“构筑自我安全岛法”和“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等对付局部过度亢奋及自我放松的技巧。所谓构筑自我安全岛,就是闭目想像一个单纯、安静、令自己舒心的地方或场景,那里完全是自己的世界,没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人)可以进来干扰。要教会航天员,刘芳他们自己必须首先“进入”,深刻地体会方法本身的要领。她给记者描绘自己所构筑的“安全岛”,听上去真的挺舒服———靠近大海,空气非常清新,这时,一阵阵青草的气味扑鼻而来,浑身感觉凉凉的……

    “经过长期的训练,航天员们就能达到一种条件反射,不需要心理师的帮助,自己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进入梦乡了。”刘芳说。

    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

    中国人搞载人航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对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同样几乎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从国外同行那里能够得到的资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东西。”刘芳说。
, 百拇医药
    必须结合中国特色一步步摸索。刘芳和她的同伴们知道,人的心身疾病,多源于负性情绪。中国数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使内耗等人际冲突成为中国人负性情绪产生的根源之一。而人际冲突的根源则多为对人对己的认识和看法不够客观,不能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航天员同样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为使航天员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达到更理想的境地,他们创造性地展开“互动式训练”,要求航天员在训练中无保留地敞开心扉,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他人。在训练中,每位航天员先说说自己怎么样,再由伙伴们说说他们眼里的这位航天员怎么样,从而帮助航天员消除自我认识的“盲区”。大家谈开了,收效十分明显:航天员们变得更加“惺惺相惜”,也更加自信:没想到我在大家眼里原来是这样有趣(可爱)呢!

    为使工作开展起来更有针对性,刘芳他们还利用航天城相对封闭的环境,努力与航天员的家属们打成一片,把工作的触角延伸“渗透”进航天员生活的多个层面。他们与航天员的妻子一起去购物、一起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说说笑笑间,许多宝贵的信息自自然然地就掌握了。

    航天圆梦,中国人已经迈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坚实一步。航天医学专家指出,随着载人航天逐渐发展为中长期飞行阶段,中长期载人飞行与短期飞行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在轨工作时间长,航天环境对机体的影响更大。短期飞行以前庭神经系统和体液电解质变化为主,而长期飞行则会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功能失调、骨钙丢失等一系列生理适应反应,而且更易发生心理障碍。刘芳和她的同伴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刘芳对我们说,这些年,他们总处在“双想”,即“回想”和“预想”当中,不断总结过去的工作,又不断为未来的工作做出预案。她和王峻、景晓路等同伴发出的朗朗笑声,仿佛告诉人们,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感觉真的挺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