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独家专访:中美公共卫生管理的区别
中美公共卫生管理高层学术论坛举行之际,搜狐健康频道记者特约采访了会议主办双方的代表。
采访对象:赵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罗森佛理德 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武海波 北京精诚泰和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若冰 中美公共卫生管理交流项目顾问
搜狐记者:结合上半年全球SARS爆发的流行,想请您谈谈在SARS整个防御过程中,您对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印象和看法是什么?在整个世界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方面处于什么状态?
罗森佛理德:我到中国没有多长时间,对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不是特别熟悉,只能谈一下美国的情况以供借鉴。美国是在公共卫生方面有一个CD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机构对疾病的发生、预防进行监测、控制,统一管理。它的性质类似于政府的行政部门。任何流行病都是从小到大的,如果控制不住就会像SARS这样的情况。这次中国政府也要改进中国卫生系统,我们是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做一个关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改进和培训的项目,希望有助于整个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由于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很小的世界,任何地方有任何的问题,尤其像疾病这样的情况都往往会变成全球的问题。因为全球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我们觉得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和需要,需要把流行病、突发病的控制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提高。
, 百拇医药
搜狐记者:赵红老师您好,此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将就“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展开哪些国际培训项目的合作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否会持续进行下去?
赵红:我们的这次项目是一个短期的培训,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活动将来发展成一个可持续的合作项目,会针对情况有中、长、短期的培训。在中、长、短期的培训中除了把哥大的教授请到国内来,还会在国内整合教育资源,像中科院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另一方面我们还设想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到国外相关部门进行实践。短期的培训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领域里的高官,通过影响高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尽快地与西方接轨。
搜狐记者:你强调的是培训的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共卫生管理更像是一门学科,那么这样一门学科该如何实现其现实意义?如何指导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实际工作?
赵红:事实上我国目前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够完善,我们的公共卫生水平需要与国际接轨。当然这个提高也不是一时的,它需要有一个阶段。比如说政府的导向、资金管理、资金运作以及具体的运作流程,公众的态度以及资源的有效配制等等。像这次SARS爆发以后政府也很重视。其实我举了很多的例子,比较典型的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了一方面是你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是否完善,一方面是突然事件发生后你的资源配制。像这次SARS的爆发,没有造成防护服、口罩的浪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靠资源配制的体系,优化资源配制,使得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效地配制资源,而不是造成浪费。另外现在重要的是公民的健康意识问题,像我们国家现在“三高”那么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 百拇医药
搜狐记者:罗森教授您好,在中国的公共卫生领域中,与美国相比哪些方面是我们的强项、哪些方面是我们的弱项?美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罗森佛理德:我来中国时间实在太短了,没有办法谈谈中国的疾病控制系统,在美国是叫CDC疾病控制中心,这是一个联邦机构,在各个省市都有分支机构作为主要协调重大疾病的监控,同时也负责长期病的预防和指导,作为总的预防性机构的协调。他们这个机构也试图在任何突发病和流行病刚刚开始的时候想办法控制住,这也是他们的一个主要的目标。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中国如果希望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疾病控制系统一定要有一个控制疾病和防治的中心,这个中心在各个不同的省市能够及时收集到有效的信息反馈,然后才能有效地对疾病控制起到作用。美国疾病控制系统也是不断提高的系统,在炭疽病爆发的时候,美国的CDC就起到一个总协调的作用,收集信息作出反馈。尤其911以后对反恐怖袭击的及时反映和应急系统的进一步加强就变得更重要了。所以美国也在不断对他们的疾病控制系统,紧急事件爆发系统不断提高,就跟中国在做的一样。
, http://www.100md.com
搜狐记者:通过这次合作,您对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发展的趋势是怎么看?
罗森佛理德: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国家,任何这种疾病的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改进肯定都是需要中国再进一步努力来建立的,只有中国才能建立这样的系统。那么就国际和作来讲,因为也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这方面的合作。现在在探讨,一是在广东建立一个疾病监测中心,另外在美国哥伦比亚已经建成了这种监测中心,就希望把广东的和哥伦比亚还有在非洲、拉丁美洲这样四个监测中心连接起来。这样无论哪里发生了流行病、疾病或者紧急事件就有一个沟通,大家做出更及时的应对。哥伦比亚大学虽然是座落在纽约市,但是它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学术机构,尤其现在在院长以及在哥伦比亚一些著名专家的领导下,哥伦比亚大学会不断加强在国际医药、疾病控制方面的疾病合作。哥伦比亚大学和中国的合作也是刚刚起步,将来还有很多漫长的活动。所以也希望进一步促进跟中国在医药方面的合作。比如说我们会跟中科院会谈合作,也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因为医药、科学是没有国界和机构界限的。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合作得越密切,对整个人类的造福程度或者对我们的益处就会越大。所以作为哥伦比亚来讲,也希望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 http://www.100md.com
搜狐记者:在美国公共卫生信息交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吗?都是在联邦政府汇总吗?
罗森佛理德:基本上是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协调、从各个小的区域涉及资料,及时做出反映。这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但是这个系统确实是存在的,是由疾病控制中心在执行的。
搜狐记者:下面我想问一下精诚泰和的武总,您从一个医生到今天从事卫生管理的工作,您怎样看待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
武海波:其实我由医生到精诚泰克这样一个转变就是一个资源优化的过程。医疗由点到面发展,现在的疾病控制是由前向后发展,从最一开始要死了才到医院看,到后来是病得比较重了去看,再来是有病就到医院治疗到后来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最终是以防为主,这是最高的境界,也是公共卫生的目的。我从做北京市的医疗垃圾处理项目开始,对此有了一个认识。开始是作为医疗投入的成本,但实际上就像国外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一样,是一个快速反映机制建立的过程。
, http://www.100md.com
搜狐记者:夏女士,你主要负责中美两国的公共卫生项目,长期在美国工作,通过您对美国的了解,请您谈一下在美国医院、医药企业、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如何协同运作的?
夏若冰:公共卫生作为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像美国也有疾病爆发的情况,像最近也有炭疽病爆发的情况。而且人类的疾病是不断发展的,你要不断随着它的发展来提高。但是美国有一点是刚才还没有提到的,就是立法的作用。公共卫生中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法律规定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动,即国家、政府应该采取的行动,哪些是私人企业应该做的事。另外还有一点,除了整个政府参与以外,医疗卫生系统是应涉及到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所以在美国除了政府系统,部门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外,还有一些社区机构,非营利性机构,他们非常积极参与公共卫生的教育,公共卫生系统的改变以及包括对政府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很多政策法规都是通过立法实现的,所以很多事都是有条可依的,有具体的法律作为依据来执行的。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从没有这个法律逐渐发展到有这个法律。国内目前在立法方面加大力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 百拇医药
罗森佛理德:目前美国虽然没有新的法律法规,但已建立的法律法规往往都是通过CDC来执行的,而不是通过像中国公安局这样的机构来执行的,更是一个疾病控制法律的依据。
搜狐记者:您接触过众多的项目,您觉得在公共卫生领域方面还有哪些好的项目可以介绍一下?
夏若冰:我是非常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但这要和中科院再探讨。因为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跟美国的医疗系统、医药机构、仪器设备制造商、药厂合作。因为我们的主要咨询业务,除专业的医药卫生还包括很多与商务相关的,比如资金的安排、市场营销的战略、产品渠道的建立,国际和作以及一些项目合作如何安排可以使企业达到最优化。还有什么样的培训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因为同样一个项目对一个机构合适可能对另外一个机构不合适。所以我们机构的优势是想把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能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像这次的项目是非常有利的之际,而且对广大人民非常有利,所以我们希望做得很好。针对具体的项目,主要谈一下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现在我们探讨针对不同部门的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比如出国考察,与相对应的机构做一些比较具体的一对一的培训。比如你是卫生厅厅长,我就把你送到国际比较先进的卫生机构,与相应卫生厅长这样的人工作几天,看国外的情况。再一个想法是有三个月、半年的时间,在国外立体地从卫生机构走一遍。从小的非盈利机构到政府机构看怎么发展。我不是说照搬照抄国外的系统,因为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对于广大中高层卫生系统的从业者来讲,我觉得对国内人士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开阔眼界的机会,可以去伪存真学到最好的东西到国内来。像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就是有最好的手机,因为我们把最先进的东西一下子拿进来了。虽然我们公共卫生系统距离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如果我们肯迈出这一步。而且我也看到现在国家正在努力做这方面的事。将来我们的公共卫生一定是做得最好的,最强的。我们毕竟是中国人,也非常希望看到我国除在经济上飞跃,在整个提高人民生活素质水平方面也能尽一点力。
感谢各位嘉宾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能在各位的努力下取得长足的进展,搜狐健康频道致力于公众健康服务,我们也会做好这个平台,为中美双方项目的交流,为公共卫生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百拇医药
采访对象:赵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罗森佛理德 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武海波 北京精诚泰和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若冰 中美公共卫生管理交流项目顾问
搜狐记者:结合上半年全球SARS爆发的流行,想请您谈谈在SARS整个防御过程中,您对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印象和看法是什么?在整个世界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方面处于什么状态?
罗森佛理德:我到中国没有多长时间,对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不是特别熟悉,只能谈一下美国的情况以供借鉴。美国是在公共卫生方面有一个CD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机构对疾病的发生、预防进行监测、控制,统一管理。它的性质类似于政府的行政部门。任何流行病都是从小到大的,如果控制不住就会像SARS这样的情况。这次中国政府也要改进中国卫生系统,我们是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做一个关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改进和培训的项目,希望有助于整个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由于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很小的世界,任何地方有任何的问题,尤其像疾病这样的情况都往往会变成全球的问题。因为全球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我们觉得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和需要,需要把流行病、突发病的控制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提高。
, 百拇医药
搜狐记者:赵红老师您好,此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将就“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展开哪些国际培训项目的合作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否会持续进行下去?
赵红:我们的这次项目是一个短期的培训,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活动将来发展成一个可持续的合作项目,会针对情况有中、长、短期的培训。在中、长、短期的培训中除了把哥大的教授请到国内来,还会在国内整合教育资源,像中科院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另一方面我们还设想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到国外相关部门进行实践。短期的培训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领域里的高官,通过影响高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尽快地与西方接轨。
搜狐记者:你强调的是培训的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共卫生管理更像是一门学科,那么这样一门学科该如何实现其现实意义?如何指导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实际工作?
赵红:事实上我国目前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够完善,我们的公共卫生水平需要与国际接轨。当然这个提高也不是一时的,它需要有一个阶段。比如说政府的导向、资金管理、资金运作以及具体的运作流程,公众的态度以及资源的有效配制等等。像这次SARS爆发以后政府也很重视。其实我举了很多的例子,比较典型的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了一方面是你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是否完善,一方面是突然事件发生后你的资源配制。像这次SARS的爆发,没有造成防护服、口罩的浪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靠资源配制的体系,优化资源配制,使得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效地配制资源,而不是造成浪费。另外现在重要的是公民的健康意识问题,像我们国家现在“三高”那么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 百拇医药
搜狐记者:罗森教授您好,在中国的公共卫生领域中,与美国相比哪些方面是我们的强项、哪些方面是我们的弱项?美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罗森佛理德:我来中国时间实在太短了,没有办法谈谈中国的疾病控制系统,在美国是叫CDC疾病控制中心,这是一个联邦机构,在各个省市都有分支机构作为主要协调重大疾病的监控,同时也负责长期病的预防和指导,作为总的预防性机构的协调。他们这个机构也试图在任何突发病和流行病刚刚开始的时候想办法控制住,这也是他们的一个主要的目标。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中国如果希望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疾病控制系统一定要有一个控制疾病和防治的中心,这个中心在各个不同的省市能够及时收集到有效的信息反馈,然后才能有效地对疾病控制起到作用。美国疾病控制系统也是不断提高的系统,在炭疽病爆发的时候,美国的CDC就起到一个总协调的作用,收集信息作出反馈。尤其911以后对反恐怖袭击的及时反映和应急系统的进一步加强就变得更重要了。所以美国也在不断对他们的疾病控制系统,紧急事件爆发系统不断提高,就跟中国在做的一样。
, http://www.100md.com
搜狐记者:通过这次合作,您对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发展的趋势是怎么看?
罗森佛理德: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国家,任何这种疾病的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改进肯定都是需要中国再进一步努力来建立的,只有中国才能建立这样的系统。那么就国际和作来讲,因为也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这方面的合作。现在在探讨,一是在广东建立一个疾病监测中心,另外在美国哥伦比亚已经建成了这种监测中心,就希望把广东的和哥伦比亚还有在非洲、拉丁美洲这样四个监测中心连接起来。这样无论哪里发生了流行病、疾病或者紧急事件就有一个沟通,大家做出更及时的应对。哥伦比亚大学虽然是座落在纽约市,但是它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学术机构,尤其现在在院长以及在哥伦比亚一些著名专家的领导下,哥伦比亚大学会不断加强在国际医药、疾病控制方面的疾病合作。哥伦比亚大学和中国的合作也是刚刚起步,将来还有很多漫长的活动。所以也希望进一步促进跟中国在医药方面的合作。比如说我们会跟中科院会谈合作,也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因为医药、科学是没有国界和机构界限的。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合作得越密切,对整个人类的造福程度或者对我们的益处就会越大。所以作为哥伦比亚来讲,也希望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 http://www.100md.com
搜狐记者:在美国公共卫生信息交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吗?都是在联邦政府汇总吗?
罗森佛理德:基本上是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协调、从各个小的区域涉及资料,及时做出反映。这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但是这个系统确实是存在的,是由疾病控制中心在执行的。
搜狐记者:下面我想问一下精诚泰和的武总,您从一个医生到今天从事卫生管理的工作,您怎样看待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
武海波:其实我由医生到精诚泰克这样一个转变就是一个资源优化的过程。医疗由点到面发展,现在的疾病控制是由前向后发展,从最一开始要死了才到医院看,到后来是病得比较重了去看,再来是有病就到医院治疗到后来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最终是以防为主,这是最高的境界,也是公共卫生的目的。我从做北京市的医疗垃圾处理项目开始,对此有了一个认识。开始是作为医疗投入的成本,但实际上就像国外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一样,是一个快速反映机制建立的过程。
, http://www.100md.com
搜狐记者:夏女士,你主要负责中美两国的公共卫生项目,长期在美国工作,通过您对美国的了解,请您谈一下在美国医院、医药企业、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如何协同运作的?
夏若冰:公共卫生作为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像美国也有疾病爆发的情况,像最近也有炭疽病爆发的情况。而且人类的疾病是不断发展的,你要不断随着它的发展来提高。但是美国有一点是刚才还没有提到的,就是立法的作用。公共卫生中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法律规定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动,即国家、政府应该采取的行动,哪些是私人企业应该做的事。另外还有一点,除了整个政府参与以外,医疗卫生系统是应涉及到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所以在美国除了政府系统,部门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外,还有一些社区机构,非营利性机构,他们非常积极参与公共卫生的教育,公共卫生系统的改变以及包括对政府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很多政策法规都是通过立法实现的,所以很多事都是有条可依的,有具体的法律作为依据来执行的。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从没有这个法律逐渐发展到有这个法律。国内目前在立法方面加大力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 百拇医药
罗森佛理德:目前美国虽然没有新的法律法规,但已建立的法律法规往往都是通过CDC来执行的,而不是通过像中国公安局这样的机构来执行的,更是一个疾病控制法律的依据。
搜狐记者:您接触过众多的项目,您觉得在公共卫生领域方面还有哪些好的项目可以介绍一下?
夏若冰:我是非常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但这要和中科院再探讨。因为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跟美国的医疗系统、医药机构、仪器设备制造商、药厂合作。因为我们的主要咨询业务,除专业的医药卫生还包括很多与商务相关的,比如资金的安排、市场营销的战略、产品渠道的建立,国际和作以及一些项目合作如何安排可以使企业达到最优化。还有什么样的培训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因为同样一个项目对一个机构合适可能对另外一个机构不合适。所以我们机构的优势是想把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能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像这次的项目是非常有利的之际,而且对广大人民非常有利,所以我们希望做得很好。针对具体的项目,主要谈一下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现在我们探讨针对不同部门的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比如出国考察,与相对应的机构做一些比较具体的一对一的培训。比如你是卫生厅厅长,我就把你送到国际比较先进的卫生机构,与相应卫生厅长这样的人工作几天,看国外的情况。再一个想法是有三个月、半年的时间,在国外立体地从卫生机构走一遍。从小的非盈利机构到政府机构看怎么发展。我不是说照搬照抄国外的系统,因为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对于广大中高层卫生系统的从业者来讲,我觉得对国内人士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开阔眼界的机会,可以去伪存真学到最好的东西到国内来。像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就是有最好的手机,因为我们把最先进的东西一下子拿进来了。虽然我们公共卫生系统距离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如果我们肯迈出这一步。而且我也看到现在国家正在努力做这方面的事。将来我们的公共卫生一定是做得最好的,最强的。我们毕竟是中国人,也非常希望看到我国除在经济上飞跃,在整个提高人民生活素质水平方面也能尽一点力。
感谢各位嘉宾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能在各位的努力下取得长足的进展,搜狐健康频道致力于公众健康服务,我们也会做好这个平台,为中美双方项目的交流,为公共卫生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