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24486
一颗永不停跳的心——怀念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士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47期
     2003年11月13日凌晨4时50分,一位93岁老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然而他的亲人们、同事们、经他治疗的患者们都无法相信这颗充满活力、充满慈爱的心脏会停止了跳动。在北京安贞医院,这颗心被完好地保存起来,安放在新建的心脏外科大楼里,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呢?

    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流行病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安贞医院原院长吴英恺教授在其一生中,不论如何艰难困苦,都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九一八”事变时,他正在沈阳小河沿医大求学,曾参加秘密的抗日救国宣誓大会及一些秘密的抗日活动。

    1943年,抗日烽火漫天,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留任深造的优越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带着美国先进的手术器械、图书资料,横穿大西洋、印度洋,跋涉万里,转辗2个多月,回到祖国,在重庆中央医院创建了当时国内一流的胸外科。
, 百拇医药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这位曾经在美国进修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外科专家,为了保卫新中国,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救助大量伤员。

    吴英恺院士(左2)1942年在美国圣路易市Robertkoch医院做胸廓成形术

    一颗执着的追求事业之心

    在吴英恺教授70年的学医行医生涯中,被载入我国医学史册的有:

    1940年春,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我国首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管胃吻合手术。当时吴英恺30岁。
, http://www.100md.com
    吴英恺院士与卫生部马海德顾问讨论安贞医院规划

    从小河沿医大毕业

    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工作总结会

    1957年在解放军胸科医院做肺切除手术
, http://www.100md.com
    到石景山区农户家进行高血压调查

    1944年,在当时的重庆中央医院,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

    1948年,在天津中央医院,完成全国第一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切除术。

    195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食管癌防治科研组四省一市对食管癌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测三位一体大规模研究,在食管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早期X线诊断、细胞学诊断、病理分期、手术治疗及预防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978年,组建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室,开始进行心血管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及群防群治。1983年,吴英恺组织专家,按照WHO的莫尼卡MONICA方案,对北京73万人口,其他16 省、市的550万人口,进行国际上最大范围的人群心血管病监测。
, 百拇医药
    1985年,吴英恺主编的《国际心胸外科实践》出版,这是由中国人担任主编的第一部国际英文版大型论著,全球12个国家的105位专家参与编写。吴英恺时年75岁。

    在其70年的医学生涯中,吴英恺发表论文200余篇,编撰专著17部。作为我国一代医学科学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的智慧、勤奋为我国的胸心血管外科学及流行病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英恺认为,事业成功必须从“多看、多思、多帮,最后达到多能”。他在《学医行医传医70年》中写到:“外科医生学习的重点之一是手术。我在做实习医生、住院医生的年代,对自己做手术的欲望不大。但在做器械士及第二助手以至后来担任第一助手时,我注意术者如何决策,如何一步一步地操作,从中看到、学到许多基础原则和技术方法,特别是在发生意外困难时,如何突破难关,化险为夷,其中学问很大。对于较复杂的病情,我在初学时期多请上级医师手术。当我做完总住院医师的时候,我个人的手术记录在同年代同行中可能是为数较少的一个,但我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时,我在手术方面,不但感到困难较小,而且经我手术的病人,不管是胃肠肝胆手术,还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恢复之顺利和并发症发生率之低,使同行们感到惊异,也得到科主任的格外信任。从中我悟出一条,多看、多思、多帮,最后达到多能。”“这条经验至今有许多青年人不能理解,学手术不掌握规律,不练基本功,只想多当术者,早当术者,违反了学习和实践的规律,其后果是手术原则掌握不准,技术操作不精,终身不能成为上乘的外科专家。”
, http://www.100md.com
    吴英恺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而且在治学上异常严谨。他既主张勤于实践,也注重总结经验。他在《谈医生的成长》时说:“医生天天有医疗实践,都是大有用处的材料,只有不断积累资料,提炼出新的见解和方法,逐步上升到理论水平,就可以成为创新和创造……我一辈子只做了一项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研究,那就是食管癌的研究。从1940年开始,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写了20篇有关食管癌的论文,每一次提高一步。我们从临床出发,逐步扩及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以及预防方向。我们就是一步一步地总结经验,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过艰苦奋斗了40年,找出不少有助于诊断治疗的规律,并根据广泛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理论。”

    吴英恺医学生涯的70年里,除对医学专业的孜孜求索,不断创新外,在心胸血管外科的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方面同样取得辉煌成绩。从1944年至1983年,他分别筹建并壮大了重庆中央医院外科、天津中央医院外科、解放军胸科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

    筹建北京安贞医院时,吴英恺已73岁,但他仍然踌躇满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中。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我一生最后的一场战斗,一定加倍努力,把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和安贞医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医疗研究中心。”吴英恺带领着“安贞人”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边建设边改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医院的基础建设。使安贞医院成为拥有职工1070余名,病床近600张、29个临床科室、7个研究室、一年完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近600例次的大型综合教学医院。
, 百拇医药
    一颗忧民的仁爱之心

    不少人认为,衡量一个外科医师事业是否有成的标准是其一生中完成了多少例次手术。而吴英恺除了不懈追求自己专业的创新外,还时常思索着另一个问题:“治疗一个病人,常常是十个人解决一个人的问题;而预防疾病则是一个人可使1000个甚至1万个人健康受益。”医师不仅要治病,也要在预防疾病方面多做工作。为了探索食管癌的发病原因,从而有效预防食管癌发病,他三下河南林县,深入居民家中,终于找到了食管癌诱发因素。

    在上世纪70年代,他关注到国际上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开始组织阜外医院进行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并在北京石景山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研究。此后,又陆续在全国开展了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人群防治,将心血管病的流行病研究及防治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

    在退居二线后,他更是尽自己所能,倡导科学普及。指导北京市开展“爱心护心工程”。1998年他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授予他的中国医学科学最高荣誉奖,他将1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开展“爱心护心工程”,出版了心血管病防治和自我保健的科普读物,将20多万册《劝您戒烟》、《肥胖的防治》、《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预防保健知识》等送给人民群众。这些小册子不厚,用的都是老百姓的大白话儿,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爷大妈,也能看得懂。吴英恺曾幽默地说:这些册子不求美观,但求普及,没有版权,欢迎翻印。他在晚年竭力为大众宣传普及心血管和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要把健康的金钥匙交到大众的手中。

    “安贞人”说,吴英恺一辈子与心脏打交道,最终他还献出了自己的心脏。吴英恺在遗嘱中要求:死后将遗体交医院解剖,将生前医生的诊断与病理解剖对照。他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一个纯粹的人。, 百拇医药( 田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