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325088
肿瘤科疾病(2003.12.2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8期
     浸晒药线穴位埋植治疗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认为此病与精神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是本病的病因病机。《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2卷第17期报道了浙江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心卫生院杨良机医生临床采用浸晒药线穴位埋植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不错。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按中医辨证口服猴菇菌片、纤维酶素片、胃炎合剂。随症加减: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肝郁型治以健脾理气和胃,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胃阴亏损型治以养阴理气和胃,方用养胃汤合一贯煎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健脾活血,理气和胃,失笑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肝胃郁热型治以清热理气和胃,黄连汤合四逆散加减。在各方药中均加入白花蛇舌草、天龙、僵蚕、九进虫、莪术、丹参、苡仁,据证筛选2~4味。本组并用穴埋法,浸晒药线制作法:中药: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等量,75%酒精,2号羊肠线。先将4味中药放在罐内,然后倒入酒精,浸泡15日后将浸出渣倒出过滤,再装入干净的罐内或大口瓶中。2号羊肠线取出后晒干,放入浸出液内,浸泡10余日后,取出羊肠线晒干,晒干后又重新放入药液中,经过三晒三浸后,最后晒干,用塑料袋密封,以备用。方法:按照针灸学穴位埋线疗法,取穴:脾俞透胃俞、中脘、足三里。局麻后,按无菌操作,浸晒药线插入16号腰麻针或18号胸骨穿刺针芯内,进针得气后平行地埋入穴位内,背部穴埋入2~4根。上腹以中脘为中心扇形埋入8~12根。足三里垂直埋入2根。2个月埋1次,一般埋3次即可。疗程间隔6个月,埋3次。两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组织病理萎缩性炎变成浅表性炎(CSG),肠化及异型增生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胃镜组织病理减轻1个级度。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本组32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10例;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证实:该方法的中医辨证用药,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活血消肿的作用,结合浸晒药线大剂量穴埋,抗菌,减少异性蛋白刺激,不会引起排异化脓,疗效满意。

    莪术为主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病因不外乎七情、饮食、劳倦、外感六淫等,初期临床表现为脾胃功能失常,日久则水谷不化不能传输,脏腑可能发生器质性病变。《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第11期报道了湖北省孝感市中医医院杨桂平、丁济民医生临床采用莪术为主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62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76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1年。其中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34例,复合溃疡12例。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版《内科学》。中医临床辨证分为五型:脾胃虚寒型、气滞血瘀型、肝气犯胃型、饮食停滞型、湿热中阻型。治疗方法:以莪术为主药,用量15~30g,辨证加减:胃寒者加良姜、香附、蔻仁、砂仁等;气滞血瘀者加丹参、三七粉、川芎、当归等;饮食停滞者加枳实、厚朴、木香、降香等;肝气犯胃者加柴胡、枳壳、白芍、香附等;湿热中阻者加黄芩、黄连、白头翁等。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7日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临床治愈(主症与次症全部消失,胃镜示溃疡面愈合)45例;显效(主症与次症消失或有明显改善,胃镜示溃疡面缩小达50%,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改善,表面分泌物减少)11例;有效(主症与次症均有改善,或主症虽无改善,但次症全部消失,胃镜示溃疡面缩小达50%以上,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明显消退,表面分泌物减少)5例;无效(主症与次症均无改善,胃镜示无明显变化)1例。治疗时间最短为1个疗程,最长为1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39%。以上45例治愈者,随访2年,仅1例复发。

    杨桂平、丁济民医生指出:消化性溃疡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为主要病机,《本草备要》中提到“莪术,消瘀通经,开胃化食”、“治心腹诸痛,冷气吞酸”。莪术性温,味辛苦,功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莪术中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份为莪术酮、莪术烯、姜黄素等。姜黄素有抑制血小板聚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能兴奋胃肠平滑肌,显著改善胃肠系膜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刘永年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介绍
, 百拇医药
    慢性胃炎是常见多发的慢性病,部分呈癌前病变。刘永年医师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经验颇丰。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中医科的梅颍医师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19卷5期中撰文进行了介绍。其主要内容如下: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刘永年医师认为,无论何种慢性胃炎,均谨守“胃失和降”之病机,顺应胃的特性,突出“降”字,治以降逆和胃。他在治疗时用的代表方为连苏饮、青蒲饮、四磨汤、香砂枳术丸等,常用药物有黄连、吴茱萸、陈皮、姜半夏、枳壳、乌贼骨、凤凰衣、栝楼、沉香曲等。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同时,他参照现代医学观点进行辨病选药以提高疗效。慢性胃炎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经过实验表明,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大黄、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广木香、赤芍、甘草、槟榔等。对于黏膜糜烂、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萎缩,他认为应在原有治疗方剂中加入祛痰行气,和血消瘀之品,亦即提前使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生薏苡仁、丹参、赤芍、黄连、大黄、三七等,以行气活血、祛瘀生肌,抑制胃黏膜炎症,抑制病原体,抑制组织异常增生,调节血液循环。他在治疗中同时重视胃黏膜的防护功能,在所用之方中加入护膜、抗酸作用的药物,如白及、凤凰衣、乌贼骨、四季青、刺猬皮等。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治养结合,疼痛加延胡索、川楝子、芍药、甘草;泛酸、嘈杂加左金丸、栝楼;纳差加谷麦芽、楂曲;痞满加木香、砂仁、豆蔻、茯苓。
, 百拇医药
    刘永年医师认为,慢性胃炎属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缠绵反复,无特效药予以根治,故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临床表现使治法有所出入,使方药有所改变,但在获得一定疗效时亦需守方治疗一段时间,以保证药物的持续作用,后期患者可改用中成药,如胃复春片、香砂六君丸等,巩固已获疗效。最后要注意饮食,配合治疗。梅颍医师所撰此文中附有典型病案1则。

    益肾化瘀法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病,由于骨髓瘤细胞浸润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异常增多而产生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的“骨痹”、“骨蚀”、“虚劳”、“腰痛”等范畴,其症候为肾虚与血瘀的综合表现。江苏省中医院季建敏、李晓惠、甘欣锦等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2卷第19期上撰文介绍了该院采用益肾化瘀法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体会,他们指出,本病为虚实夹杂,以虚为本、瘀为标,治以补肾化瘀为法,而化瘀应贯穿该病治疗的全过程。在临床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均用VAD方案化疗:用长春新碱(V)0.4mg,第1~4日持续静滴;用阿霉素(A)10mg,第1~4日持续静滴;用地塞米松(D)30mg,第1~4日、9~12日、17~20日静滴,第35日重复1次。本组并用益肾化瘀方,药物组成:生地30g,熟地30g,山萸肉15g,菟丝子20g,生黄芪30g,杜仲10g,续断10g,仙鹤草30g,虎杖30g,全蝎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随症加减:腰腿痛甚者加伸筋草20g,牛膝10g。用法: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骨痛缓解时间及并发症。疗效标准:参照文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373~379)标准。直接指标:①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②浆细胞肿瘤2个最大直径之积缩小50%以上;溶骨性损害再钙化。间接指标:①骨髓中浆细胞减少80%以上或降至<5%;②血红蛋白上升20g/L或红细胞压积上升0.06(不输血情况),且持续1个月以上;③血钙降至正常;④血尿素氮(≥10.71mmol/L)降至正常;⑤日常生活自理状况改善2级以上。部分缓解:直接指标至少有1项达到要求,间接指标至少有2项达到要求。进步:下列各项中至少有1项,①只有1项直接指标达到要求;②血清或尿中M蛋白减少20%~50%;③浆细胞肿瘤缩小20%~50%;④至少有2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无效:异常值均未达到进步要求,只有1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本组12例患者,部分缓解6例,进步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对照组10例,部分缓解4例,进步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D-二聚体变化:本组治疗前为(1.32±0.91)mg/L,治疗后为(0.39±0.16)mg/L,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1.27±0.92)mg/L,治疗后为(0.53±0.11)mg/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痛缓解时间:本组为(3.67±1.72)日;对照组为(5.7±2.58)日;本组骨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本组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例出现视网膜静脉栓塞。

    临床观察证实:益肾化瘀方补肾养血、化瘀止痛,联合改良V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虽不能较大加辐度地增加临床疗效,却能协同化疗方案明显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的高黏滞状态,缩短骨痛缓解时间。B20

    益气化瘀中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研究
, 百拇医药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他处转移和多脏器功能损害,有的呈恶病质,很难耐受化疗,如何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是临床极待重视的问题。《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2卷第19期报道了江苏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周荣卿医生关于益气化瘀中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研究:周医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肝癌用PLF方案;胃癌用FAM方案;大肠癌用LF方案;肺癌用CEP方案;乳腺癌用CAF方案。本组并用自拟方,药物组成:党参10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石见穿10g,丹参30g,生鳖甲15g,莪术10g,黄药子10g,白花蛇舌草30g,延胡索10g。随症加减:疼痛剧烈者加乳香10g,没药10g;呕吐严重者加半夏10g,姜汁1勺;阴虚者加麦冬10g,生地黄10g;毒盛者加半枝莲15g,苦参10g。用法:日1剂水煎服。2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10日,至少应用2个疗程。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以上,时间不少于4周。稳定(NC):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进展(PD):1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变。疼痛程度缓解标准:完全缓解:完全无疼痛。中度缓解: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有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变化。体质量标准:增加:治疗后增加1㎏。下降:治疗后下降1㎏。稳定:治疗后不超过1㎏。生活质量标准:参照Karnofsky评分标准。显著升高:治疗后评分上升≥20分。升高:≥10分。稳定:无变化。下降:减少≥10分。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近期肿瘤客观疗效:本组35例,CR1例,PR11例,NC18例,PD5例,有效率(CR+PR)34.29%;对照组34例,PR4例,NC16例,PD14例,有效率11.76%;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改变:本组28例,完全缓解10例,中度缓解12例,轻微缓解5例,无缓解1例,有效率(中度+轻微)78.57%;对照组26例,完全缓解4例,中度缓解6例,轻微缓解12例,无缓解4例,有效率38.46%;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体质量变化:本组35例,增加18例,减少4例,不变13例;对照组34例,增加8例,减少15例,不变11例;两组体质量增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Kaynofsky评分:本组35例,显著升高6例,升高13例,稳定12例,下降4例,有效率(显著升高+升高)54.28%;对照组34例,显著升高3例,升高6例,稳定9例,下降16例,有效率26.4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本组不良反应较轻,仅见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无1例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个别病例有肝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

    临床疗效证实:该方有益气化瘀、健脾培元、消肿止痛的作用,配合西医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疗效满意。,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