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在基层开展联合化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把马德里 (Madrid)或雷德里乔普林(Ridley-jopling)的麻风病分型法归纳为两型,即多菌型(MB,Multibacillary leprosy)和少菌型(PB,Paucibacillaryleprosy)麻风:
分型 |
多菌型 |
少菌型(PB) |
马德里 (1953) |
瘤型(L) 界线类(B) |
结核样型(T) |
雷德里-乔普林 (1966) |
瘤型(LL) 界线类偏瘤型(BL) 中间界线类(BB) |
结核样型(TT) |
任何一个部位的 细菌(+)号数 |
≥2+ |
≤2+ |
机体对麻风菌的免疫反应有差异,因而有不同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根据细胞免疫力的强弱,麻风病可大致分为五个逐渐移行的类型:
B1 未定类型(Ⅰ)
多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有1个或数个浅色斑或淡红斑,边缘清楚或不清楚,有感觉障碍,常见于皮肤暴露部位;涂片查菌常为阴性。组织病理:真皮内附件、血管、皮神经周围可有淋巴细胞浸润,在神经和立毛肌内有时可见少数麻风菌。
B2 结核样型(TT)
有一至数个斑疹、斑块或丘疹性损害,边缘清楚,略高出皮肤,有的皮损中心部位外观正常或有萎缩,表面干燥有鳞屑,可有毳毛脱落和闭汗,感觉消失,皮损附近的皮神经支可粗大;有1~2条外周神经干粗大、质硬。组织病理:真皮内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可侵及表皮基底层,外围密集淋巴细胞,其中心区可见郎罕氏细胞。皮肤附件和神经中看不到麻风菌。
B3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
皮损较少,分布不对称,多为红褐色或色素减退斑,可高出皮面,中央可有免疫性较强的“空白区”,边缘清楚,表面常粗糙有鳞屑,可触及皮损附近的皮神经,可有1~3条外周神经粗大压痛;大的皮损附近常有卫星样损害。皮损涂片麻风菌少或无。组织病理:表皮下可见无浸润带,真皮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其外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皮肤附件和神经内可见或无麻风菌。
B4 中间界线类(BB)
皮损多少不等,一般不对称,为斑疹、斑块或结节等多形性损害,常呈黄红或暗红等多种颜色。皮损中部常见免疫区,内缘清楚,外缘多不明显。皮损表面光滑无鳞屑,有感觉障碍,查菌阳性。组织病理:真皮内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呈弥漫性分布,仅有少数淋巴细胞,无朗罕氏细胞;可部分累及神经,束膜呈层状,有中等数量的麻风菌(3~4+)。
B5 界线类偏瘤型(BL)
皮损较小,形态多样,较广泛,较对称,表面光滑,边缘不清楚,有感觉障碍,有多条外周神经粗大,质较软,菌量较多。组织病理:表皮下有无浸润带及巨噬细胞肉芽肿,后者的细胞有的呈空泡化,间有淋巴细胞,神经柬膜呈层状,并有浸润;有较多的麻风菌(4~5+)。
B6 瘤型(LL)
早期皮损小而多,分布广泛、对称,为红色或褐色或似有色素沉着的斑疹,常有弥慢性浸润,表面平滑有光泽,界限不清楚;晚期有斑块、结节或呈皱折状;神经粗大、质软。有对称性手足麻木,常规部位查菌多,可堆集成团。组织病理:表皮下有无浸润带,真皮内有巨噬细胞肉芽肿,淋巴细胞很少,在HE染色中组织细胞呈泡沫状;神经束膜呈层状结构;麻风菌极多,呈团状(5~6+)。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