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
编号:10330500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哮喘临证要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4期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4%,目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有增高趋势。由于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提高哮喘的防治效果,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紧迫课题。

    一、辨证分期不必囿于发作与缓解

    对于哮喘的辨证,历来一般多以发时、平时作为依据,按发作期、缓解期辨证分类,发作期审其寒热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缓解期分肺虚、脾虚、肾虚。按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分类方法,虽能体现哮病的特点,符合“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但因病势的轻重、发作的频率、发作时间的长短随人而异,各有不同,尤其是反复久发者,发作与缓解没有明显的界限,很难绝对分标本论治,因此临床分期不必拘泥于发作与缓解,而当重在辨证。

    二、发时当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
, 百拇医药
    对于哮病的治疗,历来遵循朱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说,始终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临证所见,发作之时,虽以邪实为多,亦有正虚为主者,如反复频发,久延不愈,正虚邪实,可以表现持续喘哮;或见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之虚哮,邪实与正虚并见,故治当攻补兼施;若发生喘脱危证,又当以扶正固脱为主。此即新病未必皆实,久病未必皆虚,尤其是病久反复者,更是如此。因此,对于哮喘的治疗可以认为发时未必全从标治,当治标顾本,平时亦未必全扶正,当治本顾标。如《景岳全书·喘促门》所说“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量加消散,此等证候,当惓惓以元气为念,必致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

    三、治本不忘降气化痰

    对于缓解期的治疗,以往采取的方法有温补肾阳、补肺固表、益气健脾等,大多以扶正固本为主,根据临床实际,这些治本的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尚不理想。哮喘是一种反复发生的疾病,之所以难以根治,是因为有宿根的存在,而这宿根主要是指宿痰内伏。在缓解期,虽无喘哮,但其“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之病机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伏而潜隐,待时再动。喻嘉言亦尝有“岂但窠囊之中痰不易除,即肺叶之外,膜原之间,顽痰胶结多年,如树之有萝,如屋之有游,如石之有苔,附托相安,仓卒有难于铲伐者”之叹。故治疗在扶正固本的同时,也应参入降气化痰和血之品,以清除内伏之顽痰,方能减少复发。现代医学研究亦发现虽然多数缓解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实验室检查会发现相当一部分人肺功能仍不正常,几乎所有患者依然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有的研究表明,气道反应性的高低与哮喘发作频率和程度有关。故在缓解期还应适当兼顾祛邪,改善机体高反应状态,才有可能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四、平喘要药首选麻黄

    麻黄为治疗咳喘之要药,古今治哮方中,麻黄的出现率约为58.6%,为哮喘用药之首。哮喘的发生主要责之肺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其常度,而麻黄既善于宣通肺气,又长于降逆平喘,故为宣肺平喘的首选药物,因其辛温,功用主在宣肺平喘,发散表邪,适用于寒实肺闭之证,如《药品化义》记载“元气虚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但通过适当配伍,又可较广泛地用于多种证型。如麻黄配石膏解表清里,用于表寒里热(寒包火)之证;麻黄配黄芩,宣肺清热,用于痰热郁肺而无表证者;麻黄配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用于外寒内饮之喘;麻黄配葶苈子,泻肺平喘,用于肺气壅实、水气内停之证;麻黄配大黄,宣上导下,适用于肺胃热盛、腑气不通之喘;麻黄配熟地,滋肾平喘,用于肾不纳气者;麻黄配五味子、白芍,敛肺降气,用于肺虚气逆者;麻黄配附子,温肾降逆,用于肾阳亏虚、摄纳失常之哮喘。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麻黄辛散温燥,发越阳气,有耗气伤阴之弊端,故对于哮喘出现心悸、气促、气息微弱等喘脱预兆者,或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真阴亏损者当禁用。又因其能升高血压,加速心率,故慎用于高血压、肝阳上亢者。
, http://www.100md.com
    五、重视虫类药物祛风解痉

    部分哮喘病人起病突然,时发时止,反复发作,与风邪“善行数变”之性质相符,辨病属过敏性哮喘,中医属风痰为患者,治疗颇为棘手,此时如单用一般草木之品,难以收效,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虫类祛风通络止痉药物。虫类药走窜入络,搜剔逐邪,可祛肺经伏邪,增强平喘降逆之功,并擅长祛风解痉、活血化瘀,能够疏通气道壅塞和血脉瘀痹,且大多具有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对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缺氧现象有显著疗效。药如僵蚕、地龙、全蝎、蜈蚣、蝉衣等。

    六、病久当配活血化瘀

    哮喘反复发作,因痰气交阻,肺气郁滞,久则肺络不通,瘀血停积,阻滞气道,妨碍气机升降,而致气逆喘息加重,此即“先由气病,后累血病”,“久病入络”。现代研究认为,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它被激活后可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介质,由此可导致气道上皮损伤破坏,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瘀血水肿,气道狭窄,严重影响通气功能,导致微循环障碍。有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等检测,发现多数人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值,甲皱微循环亦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据此认为哮喘病久存在瘀血机制,而瘀血又是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的病理基础和致病因素,因此,治疗哮喘当配合活血化瘀法。至于哮喘新发者,虽亦可见口唇发紫、胸胁疼痛等症状,此为肺气郁闭所致,通过宣降肺气、化痰止哮治疗,随着哮喘的缓解,瘀血症亦随之而消,此时瘀血并不为主要因素。哮喘日久,则瘀血证日益明显,成为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治在降气化痰之中,加用活血祛瘀药,可达气血调畅、肺络宣通的目的,正如《血证论》中所说:“若肺实气塞者,……但去其瘀,使气不阻塞,斯得生矣。”现代研究表明,气道反应性炎症,往往表现为气道粘膜水肿、增生,微血管充血,微循环障碍等病理状态,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其血循环,增加血供、氧供,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阻塞,并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其释放有关介质,有利于气道炎症的愈合,从而达到平喘的目的。

    此外,由于痰气瘀阻常是哮喘迁延不愈、继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的基础,而活血化瘀药可解除毛细血管痉挛,从而改善肺循环,故可有效地防止这些继发病症的产生。

    作者简介

    王志英 女,1950年出生。医学博士。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