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焦虑症
编号:10466528
警惕社交焦虑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扬子晚报
     心理求助事情要追溯到初中时,那时我的性格还比较内向,与人交往时小心翼翼。因为我晕车,每次坐车前都特别紧张,会出现干呕的症状(现在还这样),但坐进去了就很少会再有这个感觉。那天去一个老师家补习,刚坐完车,我突然想到万一在别人家忍不住吐怎么办?那时越想感觉越不舒服,最后果然吐了,老师家也就没去成。后来几天莫名联想到去学校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怎么办?结果在路上也出现了干呕的症状。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害怕出现在公共场合,更害怕成为焦点人物,很多集体活动也不参加了。

    我们大多数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多少都会觉得紧张,这本是我们人类正常的反应,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警惕性,有助于更快更好地了解对方。这种正常的紧张往往是短暂的,随着交往的加深,我们大多数人会逐渐放松,继而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而对于你来说,这种紧张不安和恐惧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得到缓解。在每个社交场合、每次与人交往时,这种紧张状态都会出现。紧张恐惧远远超过了正常的程度,并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干呕甚至呕吐。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类似有你这样问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见到:有的人特别害怕猫或老鼠、有的人害怕外出、有的人在与人交往时过分地紧张、害羞等等。
, 百拇医药
    这种在社交场合感到过度紧张恐惧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多见于青少年时期,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2%-5%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作,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95%的人在20岁左右发生。如果没有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连续治疗,社交焦虑症会转为慢性,很少能自行缓解,其中有13%的患者终身患病。社交焦虑症患者常常伴发其他精神障碍,据调查,有49%的患者伴有其他类型焦虑症,有28%的患者通过饮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有11%的患者伴有强迫症。有些人群更易患社交恐怖症:独身或生活独立;受教育水平低;没有稳定的职业;患其他的精神障碍;酗酒及酒精依赖;滥用药物。

    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社交焦虑症的恶性循环。你和你的知情人可能会说:“既然知道患有社交焦虑症,避免参加社交活动不就行了。”其实,你心里清楚没那么简单。我给你图解一下你的恶性循环:害怕被人评价→缺乏社交技能→缺少社交强化、缺少社交学习经历→回避特定的场合→害怕被人不良评价。由此可见,单纯的回避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害怕被人评价,社交技能缺乏,而这种缺乏会导致回避行为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社交焦虑症的症状。所以,单纯地通过回避减轻病情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导致病情越来越恶化。
, 百拇医药
    对于你来说,只有积极地治疗才是对付社交焦虑症的最佳办法。一方面加强社交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另一方面可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来帮助克服社交时由紧张、恐惧引起的躯体不适,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治疗的态度应该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能自暴自弃。

    另外,我想要强调:由于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我们认为预防社交焦虑症应从娃娃抓起。文献报道社交焦虑症与遗传及父母的行为方式有关。所以,应引起我们为人父母的注意。(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回避。由此可见,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易犯的好心的错误可能增加孩子长大以后患社交焦虑症的可能性。特别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养方式,要么无原则地溺爱孩子,要么无来由地任意打骂(中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材”、“子不孝父之过”的古训)。大家想想,孩子若在这样的教养环境下患了社交焦虑症,就是再聪明,又何谈成材呢?罗双江整理

    链接:

    治疗社交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包括有意识地提高社交技能;暴露疗法和认知疗法。暴露疗法就是“恶治”,让你进入你害怕的社交场合,开始你会感到极度紧张不安。然后通过医生的指导,运用放松法让你逐渐放松,反复数次,直到你逐渐适应令你紧张害怕的环境。

    认知疗法的出发点是改变你的不正确的认识,如在与人谈话时,你会因紧张不知该说些什么,此时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而导致社交的失败,由此更加感到紧张不安。认知疗法就是要改变这种想法,引导你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问题,比如把过错推给对方,“为什么是我的过错?是因为你说话跑了题!”这样,紧张情绪会自然得到缓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