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333706
针刺疗法(2004.01.19)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3期
     中西医结合耳穴按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没有充分地被有些医院的医生所重视,现在治疗冠心病还处于二级预防阶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2卷第17期报道了山东平度市中医医院杜金辉、郭辉栋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耳穴按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患者分为6型。常规应用硝酸甘油10~15mg(或爱倍15~30mg)、肝素7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日1次静滴,7日为1个疗程。心脉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0g,生地15g,川芎10g,牛膝12g,桃仁12g,红花10g,枳壳12g,白芍15g,桔梗10g,柴胡12g,甘草5g,赤芍15g。痰浊痹阻型治以化痰泄浊,通阳开胸,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通脉汤加减,药物组成:栝楼15g,薤白15g,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5g,枳实15g,胆南星12g。寒凝心脉型治以温通心阳,散寒止痛,用通脉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熟附子12g(先煎),炙甘草10g,干姜10g,葱白9根,桂枝12g,当归10g,丹参30g。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通脉止痛,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10g(冲),麦冬15g,五味子6g,炙甘草10g,桔梗9g,生地15g,阿胶15g(烊化),大枣15g,丹参20g,三七粉3g(冲),黄芪20g。心肾阴虚型治以滋阴补肾,养心安神,用左归饮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物组成:山茱萸12g,熟地18g,山药15g,枸杞子15g,茯苓15g,五味子6g,当归10g,麦门冬15g,天门冬15g,酸枣仁15g,柏子仁12g,丹参15g,炙甘草10g。心阳不振型治以补气助阳,温通心脉,用参附汤合人参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12g(冲),熟附子12g,干姜10g,白术15g,肉桂6g,炙甘草6g,丹参30g。选用耳穴心、皮质下、交感区、内分泌、神门、降压沟、肾等穴位,依据分型,选用适当的穴位,用胶布把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用手按压,每次按压3~5分,每日按压2~3次,7日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在运动试验及相应的诱因时,未再发作心绞痛,心电图及运动试验无ST-T的改变。有效: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耐受能力增强,心电图示ST的压低减轻及动态心电图示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发作次数无减轻,活动的耐受能力差。结果显示:本组15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6.7%。
, http://www.100md.com
    点刺少商穴治疗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由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也有开始即发生于咽部者,本病多发于秋冬及冬春之交。《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2卷第19期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门诊部尤佳临床采用点刺少商穴治疗急性咽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用放血疗法,穴位取少商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患者伏掌于桌面,伸出拇指,并沿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各引一条直线,在其交点取穴。局部先用2%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以左手固定患者拇指(患者双手都点刺放血),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快速点刺少商穴,刺后挤压放血4~5滴,消毒干棉球按压即可。日1次,5日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口咽及鼻咽黏膜充血消退,腭弓及悬雍垂水肿消退。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口咽及鼻咽黏膜充血减轻,腭弓及悬雍垂水肿减轻。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口咽及鼻咽黏膜充血无改善或加重,腭弓及悬雍垂水肿无改善或加重。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在被收治的110例患者中,治愈68例,有效40例,无效2例,总治愈率达到96.4%。有效、无效者在经过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38例。

    尤佳医生指出:急性咽炎一般发病较急,多在气候变化时发病,主要是由于外感风热与肺胃实热所致。治疗应重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少商穴系手太阴肺经的井穴,点刺出血,有清肺利咽、苏厥开窍之功,可以清泻肺热,消肿清咽。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点刺放血时,要动作轻柔、快速、不要过深,放血不宜过多,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此法。在少商穴入血治疗的同时,应嘱患者忌食刺激性食物,用生理盐水漱口,也可选用含服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以缩短治疗过程。临床疗效证实:本法可开窍泻热,活血消肿,清肺利咽,疗效满意。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风寒湿邪侵袭颈肩部闭阻经络所致,临床常用阻滞、理疗、牵引、按摩等方法治疗,但往往对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患者效果不理想。《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23期报道了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医院麻醉科吴显杰、于洪波医生临床应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们共收治颈椎病患者123例,其中男70例,女53例;年龄18~70岁;体质量50~80kg。其中颈型38例,神经根型64例,椎动脉型14例,混合型7例。纳入标准:(1)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颈椎病。(2)疼痛、眩晕等症状较重,口服常规中西药物不能有效缓解。(3)既往无糖尿病史,心功能Ⅰ~Ⅱ级。
, http://www.100md.com
    方法:(1)针刀疗法:患者骑跨在椅子上,暴露出颈部及肩背部,于颈椎棘突旁2cm及斜方肌、菱形肌、冈下肌处寻找压痛点、结节及变性组织并标记。局麻后行针刀松解3~5下出针,4点/次,3日1次,5次为1疗程。(2)手法整复:采用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取平卧位,双手行颌-枕牵引数分钟,感觉失去抵抗后,在手力牵引下,令患者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双手调整屈颈角度,另一手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一下,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亦有滑动感)结束复位。视病情行针刀5~8次后评估疗效。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活动恢复正常运动范围;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运动范围;无效:临床症状不减轻。结果显示:本组123例患者中,临床治愈80例,有效30例,无效13例。

    吴显杰、于洪波医生指出:颈椎在其退行性变过程中,骨质增生及周围关节囊、韧带、肌群发生充血性水肿,并机化粘连结瘢并形成恶性循环,使粘连、结瘢逐渐加重,临床症状会越来越严重。针刀疗法,可剥离疏通肌肉和韧带间的各种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使粘连瘢痕得以消除并为手法治疗创造条件。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使骨关节关系发生紊乱,序列发生变化。平卧放置复位是利用颈椎生物力学观点进行牵拉,旋转通过三位立体的作用机制,恢复正常的颈椎序列关系,调整了颈椎小关节的平衡,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线和力学平衡,从而解除对神经血管的牵拉或压迫,因而手法复位是针刀疗法的补充。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症状较重的颈椎病效果好、疗程短,值得推广。
, 百拇医药
    电针为主治疗面瘫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第11期报道了湖北省宣恩县人民医院张生玉医生临床以电针为主治疗面瘫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被收治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64例,最小者17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42天。中医辨证:风寒型32例,风热型8例。治疗方法:主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颧髎、健侧合谷。配穴: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额纹消失抬眉困难者加攒竹;风寒型加风池,风热型加大椎、曲池,病程长者加足三里、太冲。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局部用75%的酒精消毒。选用30号1.5寸毫针,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阳白透头维,病程短者轻刺浅刺,病程长者深刺透刺。针刺得气后选主穴2对,接通G6805-2A型电针治疗仪,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数天,继续下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35例,其中治疗10次以内治愈者10例,20次以内治愈者22例,30次以内治愈者3例;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面肌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5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0例。

    张生玉医生指出:中医学认为,面瘫多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经脉,致气血瘀滞不通,经筋失养,肌腠迟缓不收而致。《灵枢·经筋》中提到:“足之阳明,手之少阳,筋急口目为僻”。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穴为辅,以运行气血、疏通经络,清除病邪。电针治疗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组织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有利于受损神经和肌肉修复、再生。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发作起来非常痛苦,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机制是风寒瘀于太阳、阳明之经,致经络气血痹阻,不通而痛从而发病。《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23期报道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针灸科崔卫东医生临床采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被收治的49例患者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患者有45例,60岁以上者4例;病程3个月~6年。第2支痛23例,第3支痛11例,第2、3支痛15例。
, http://www.100md.com
    纳入标准:(1)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其疼痛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刀割、针刺、烧灼样剧烈疼痛,一般持续时间为数秒,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颜面潮红,目赤流泪或流涎等。(2)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时诱发疼痛。在三叉神经分布区有明显的压痛。(3)经X线检查,排除鼻窦炎、牙龈炎所致面部疼痛,或经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

    针刺治疗的治则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取穴:主穴:太阳、下关、承浆、颧髎。配穴:颊车、迎香、四白、攒竹、翳风、合谷(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随症加减。用28号3.0~4.0cm(1~1.5寸)毫针常规消毒,进针后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远端穴位,用G6805型电针仪接通电源,留针60分钟,1次/日,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息5~7日,治疗两个疗程评定疗效。

    结果显示:痊愈: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烈疼痛完全消失,病情稳定,随访1年不复发者有27例,占55%;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较前减少,病情相对稳定17例,占35%;有效:疼痛程度较前减轻,发作次数较前减少,间隔时间延长4例,占8%;无效:发作时疼痛程度,发作次数,间隔时间略改善或无改善1例,占2%。总有效率98%。
, 百拇医药
    崔卫东医生指出:本病治疗以近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旨在疏通面部经络,使气血调和,通则不痛。太阳穴为奇穴,此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二、三分支,面神经颞支;四白、颊车、下关均为足阳明胃经,四白穴布有面神经分支和三叉神经的眶下支;颊车穴布有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分支;下关穴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和耳颞支,深部有三叉神经下颌支通过;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此穴布有三叉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颧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并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交会穴,此穴布有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眶下支;承浆穴为任脉经穴,又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此穴布有面、颏神经分支;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是面神经和眶下神经的吻合处。取合谷(双),太冲(双),三阴交(双)属远部取穴,使之贯通上下,从而达到阴阳气血平衡。针刺时施平补平泻法,有利于减轻针刺的不良刺激,增加留针时间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