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病因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5日
引起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现多认为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变态反应,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一.慢性感染 Woakes(1885)最早提出筛窦反复感染使粘膜发生坏死性炎症,最终导致筛窦息肉,至今仍有许多人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释放出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可使粘膜内淋巴引流不畅,静脉瘀血,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粘膜水肿,现时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经末梢受损而使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渗出。长期存在水肿的粘膜,屏障作用减弱,又可产生反复感染性炎性反应,粘膜水肿又进一步加重,最后促使息肉形成。Stierna(1991)最近证实,封闭动物上颌窦窦口,然后向窦内引起致病菌,结果发现窦内粘膜有息肉生成。此外,在某些先天性呼吸粘膜异常(如囊性纤维化、不动纤毛综合征)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中,也常有鼻息肉的发生。在这类鼻息肉组织中可见较多嗜中性粒细胞,但临床观察应用抗生素治疗鼻息肉收效甚微。尽管X线平片显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窦粘膜增厚的“鼻窦炎”征象,但鼻窦灌洗液中很少见有脓细胞和细菌(Dawes等1989)。因此认为感染可能促进息肉生长,但不是息肉发生的必备条件。
, 百拇医药
二.变态反应 Kern和Schenck(1933)基于临床统计资料分析认为,鼻息肉是变态反应的结果。因为他们发现在哮喘、枯草热(季节性鼻炎)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鼻息肉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则极少见。后来的许多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主要根据是:①鼻息肉组织含有高水平组胺(Bumsted,1979;董震1983);②鼻息肉组织内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Friedman,1989;Drake-Lee等,1984、1987);③鼻肉组织中有IgE生成细胞,息肉液体中IgE水平高于血清(Drakee-Lee,1984);④以特异性变应原激发鼻息肉组织,可使其释放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相同的化学介质(Kaliner等,1973);⑤与鼻粘膜相比,鼻息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代谢明显增高,使产生大量白细胞三烯、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等(Jung,1987)。上述事实提示,鼻粘膜局部发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释放大量的组织胺、白细胞三烯和炎性细胞趋化因子,这些化学介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组织水肿、腺体增生、嗜酸细胞浸润,嗜酸细胞又可释放主要碱性蛋白(MBP)等细胞毒物质,使小血管壁神经末梢破坏,更有利于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这种发生于局部的变态反应,很难用常规变应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学试验查出来,因为特异性IgE主要存在于息肉囊液内(Jones等,1987;Frenkiel等,1985)。
, 百拇医药
董震(1983)曾发现部分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gG免疫复合物水平与息肉液体IgG含量呈正相关,但此类患者息肉液体IgG含量相对较低。小川(1986)和Small(1986)发现息肉液体中有高水平IgE免疫复合物。据此推测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可能是鼻息肉的形成机制之一,但Jankowski(1989)通过免疫荧光法并未发现息肉组织中小血管周围和上皮内有免疫复合物沉着。
另有一些学者根据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分析,对鼻息肉形成过程中变态反应的作用持有异义。Caplin等(1971)的3000名特异性个体中,鼻息肉发生率为0.5%。Settipane等(1977)在6037名哮喘和鼻炎患者中发现,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者,鼻息肉发病率为5%,而皮试阴性者发病率为12%。Drake-lee(1984)调查剑桥Addenbrooke医院近两年连续入院的200名鼻息肉患者,结果未发现患者的病史特点、变应原皮试及血清IgE检查等方面与变态反应有关。此外,易患变态反应疾病的儿童患者,极少有鼻息肉的发生。Jan-Kowski等(1989)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虽发现息肉组织中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却未能证实与变态反应有何关系,息肉组织内IgE生成细胞极少。因此他认为,只有开清嗜酸细胞在息肉组织中的浸润机制,才能了解鼻息肉形成的原因。
, 百拇医药
赵秀杰等(1995)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鼻息肉组织内发现大量雌二醇受体阳性细胞,且与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相关,但与性别无关。已知雌二醇可增强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的能力,故雌二醇受体阳性细胞的存在,提示了雌二醇对息肉的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Petruson等(1988)发现鼻息肉组织内含有高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据此推测在封闭的鼻窦内,由于窦粘膜感染性或变态反应性炎性反应的刺激,使粘膜内的巨噬细胞释放IGF-I并积蓄在粘膜内,可长时间刺激粘膜增殖。当增殖的粘膜充满窦腔时,便从窦口突入鼻腔。这种长期存在的生长性刺激与局部炎性反应是导致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鼻息肉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可因条件而异,但都引起局部粘膜的炎性反应。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组织极度水肿,构成了鼻息肉的病理学基础。
金羊网, 百拇医药
一.慢性感染 Woakes(1885)最早提出筛窦反复感染使粘膜发生坏死性炎症,最终导致筛窦息肉,至今仍有许多人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释放出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可使粘膜内淋巴引流不畅,静脉瘀血,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粘膜水肿,现时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经末梢受损而使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渗出。长期存在水肿的粘膜,屏障作用减弱,又可产生反复感染性炎性反应,粘膜水肿又进一步加重,最后促使息肉形成。Stierna(1991)最近证实,封闭动物上颌窦窦口,然后向窦内引起致病菌,结果发现窦内粘膜有息肉生成。此外,在某些先天性呼吸粘膜异常(如囊性纤维化、不动纤毛综合征)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中,也常有鼻息肉的发生。在这类鼻息肉组织中可见较多嗜中性粒细胞,但临床观察应用抗生素治疗鼻息肉收效甚微。尽管X线平片显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窦粘膜增厚的“鼻窦炎”征象,但鼻窦灌洗液中很少见有脓细胞和细菌(Dawes等1989)。因此认为感染可能促进息肉生长,但不是息肉发生的必备条件。
, 百拇医药
二.变态反应 Kern和Schenck(1933)基于临床统计资料分析认为,鼻息肉是变态反应的结果。因为他们发现在哮喘、枯草热(季节性鼻炎)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鼻息肉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则极少见。后来的许多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主要根据是:①鼻息肉组织含有高水平组胺(Bumsted,1979;董震1983);②鼻息肉组织内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Friedman,1989;Drake-Lee等,1984、1987);③鼻肉组织中有IgE生成细胞,息肉液体中IgE水平高于血清(Drakee-Lee,1984);④以特异性变应原激发鼻息肉组织,可使其释放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相同的化学介质(Kaliner等,1973);⑤与鼻粘膜相比,鼻息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代谢明显增高,使产生大量白细胞三烯、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等(Jung,1987)。上述事实提示,鼻粘膜局部发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释放大量的组织胺、白细胞三烯和炎性细胞趋化因子,这些化学介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组织水肿、腺体增生、嗜酸细胞浸润,嗜酸细胞又可释放主要碱性蛋白(MBP)等细胞毒物质,使小血管壁神经末梢破坏,更有利于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这种发生于局部的变态反应,很难用常规变应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学试验查出来,因为特异性IgE主要存在于息肉囊液内(Jones等,1987;Frenkiel等,1985)。
, 百拇医药
董震(1983)曾发现部分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gG免疫复合物水平与息肉液体IgG含量呈正相关,但此类患者息肉液体IgG含量相对较低。小川(1986)和Small(1986)发现息肉液体中有高水平IgE免疫复合物。据此推测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可能是鼻息肉的形成机制之一,但Jankowski(1989)通过免疫荧光法并未发现息肉组织中小血管周围和上皮内有免疫复合物沉着。
另有一些学者根据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分析,对鼻息肉形成过程中变态反应的作用持有异义。Caplin等(1971)的3000名特异性个体中,鼻息肉发生率为0.5%。Settipane等(1977)在6037名哮喘和鼻炎患者中发现,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者,鼻息肉发病率为5%,而皮试阴性者发病率为12%。Drake-lee(1984)调查剑桥Addenbrooke医院近两年连续入院的200名鼻息肉患者,结果未发现患者的病史特点、变应原皮试及血清IgE检查等方面与变态反应有关。此外,易患变态反应疾病的儿童患者,极少有鼻息肉的发生。Jan-Kowski等(1989)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虽发现息肉组织中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却未能证实与变态反应有何关系,息肉组织内IgE生成细胞极少。因此他认为,只有开清嗜酸细胞在息肉组织中的浸润机制,才能了解鼻息肉形成的原因。
, 百拇医药
赵秀杰等(1995)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鼻息肉组织内发现大量雌二醇受体阳性细胞,且与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相关,但与性别无关。已知雌二醇可增强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的能力,故雌二醇受体阳性细胞的存在,提示了雌二醇对息肉的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Petruson等(1988)发现鼻息肉组织内含有高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据此推测在封闭的鼻窦内,由于窦粘膜感染性或变态反应性炎性反应的刺激,使粘膜内的巨噬细胞释放IGF-I并积蓄在粘膜内,可长时间刺激粘膜增殖。当增殖的粘膜充满窦腔时,便从窦口突入鼻腔。这种长期存在的生长性刺激与局部炎性反应是导致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鼻息肉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可因条件而异,但都引起局部粘膜的炎性反应。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组织极度水肿,构成了鼻息肉的病理学基础。
金羊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