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医学前沿阵地 ———记解放军第三医院副院长李拴德
1项世界第一,5项国内首创,7项国家发明专利,51项国家和军队科研奖……这是解放军第三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李拴德30年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今,他正带领科室人员进行现代脑立体定向手术,让更多的颅脑患者走向康复。'j, http://www.100md.com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颅内压监护仪'j, http://www.100md.com
李拴德刚刚到解放军第三医院参加工作,就遇上第三医院开设骨科、脑外科合二为一的神经外科,他与另外一名年轻医生开始操持这个新“家”。'j, http://www.100md.com
脑外伤是致命伤。当时国内没有先进的颅脑医治器械,手术危险性大,病人痛苦不堪。李拴德白天忙手术,晚上守在病房全程观察,靠责任心挽留病人生命。即使这样,仍然会看到脑外伤病人因颅内压增高难以控制而死亡。对此,李拴德内心非常愧疚,他苦涩地咀嚼着前苏联一名专家的断言:谁能掌握颅内压,谁就拿到了颅脑外科的一把金钥匙。'j, http://www.100md.com
他发誓一定要研制出中国的颅内压监护仪来。他对400余例的高颅内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研读了大量中外专业书籍,写下了20多万字的病案资料。他在设计了88份原理图之后,终于解决了怎样把体外传感器送入体内、间隔报警、仪器体积和密封等问题。1980年,李拴德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颅内压监护仪。随后他不断改进仪器,将仪器的体积由14寸电视机大小缩为随身听那么大,传感器由大拇指大小缩小为衬衣纽扣那么大。'j, http://www.100md.com
有了颅内压监护仪,李拴德在医疗工作中如同有了一位得力助手。'j, http://www.100md.com
献上颅脑外科“百宝箱”'j, http://www.100md.com
攻克了颅压监测难关,李拴德又把目光盯向颅骨缺损修补、颅内血肿清除等手术器械及相关材料的研制上。为寻找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他将十多种材质在动物身上反复试验,发现钛对人体组织亲和性好,导热、导电且重量轻、无磁性、易塑型。但钛片的缺点是塑形后边缘打皱,易造成修补失败。为这,他跑遍了驻地工厂,请教了几十位工程师,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失败整整困扰了他4个春秋。'j, http://www.100md.com
一天晚上,他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一片鱼鳞样的东西,一下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意识到网状体易分散着力点,又有利于组织生长,便立即勾画出草图,第二天就送工厂加工,终获成功。'j, http://www.100md.com
之后,他连续发明了颅内血肿清除器、颅骨修补网成形器、多功能血流测析仪等6种仪器,并将它们装在一只小小的便携箱内。1991年,这一成果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总后勤部装备到全军医院。'j, http://www.100md.com
将手术引入精神病治疗'j, http://www.100md.com
目前全球精神障碍患者高达4.5亿人(我国就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约1600万),约有35%发展成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衰退的难治性精神病,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被确认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j, http://www.100md.com
面对被疾病折磨得生不如死的精神病患者,李拴德再也坐不住了,他大胆制定了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方案。'j, http://www.100md.com
老同事好言劝他:“这是‘禁区’里的‘雷区’,手术危险大,又涉及敏感的法律、人权问题,若是失败了,会将你一生的心血付之东流,甚至身败名裂。”'j, http://www.100md.com
是勇往直前,还是保全个人的名誉、地位?李拴德毅然选择了前者,他决心为医疗科学舍身一搏。'j, http://www.100md.com
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科同志积极协助,经过数次动物试验和细致周密的准备,第一例难治性精神病手术由李拴德亲自主刀,并顺利地实施成功。经受了10年病痛折磨的患者,从手术台下来后,症状奇迹般消失了。'j, http://www.100md.com
奋斗无止境。李拴德成功闯过了“雷区”后,又和专家、同事一道刻苦攻关3年,在国内外率先研制出一种全新的遥感微测生理记录、分析和细胞功能定位系统和定位方法,使难治性精神疾患的定向手术治疗获重大突破。他们开展的单、双侧同时多靶点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技术,已被解放军总后勤部列为“十五”期间全军十大医卫科研基金课题,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技术日前获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徐峰 本报特约记者 姜慧仁 陈喜军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颅内压监护仪'j, http://www.100md.com
李拴德刚刚到解放军第三医院参加工作,就遇上第三医院开设骨科、脑外科合二为一的神经外科,他与另外一名年轻医生开始操持这个新“家”。'j, http://www.100md.com
脑外伤是致命伤。当时国内没有先进的颅脑医治器械,手术危险性大,病人痛苦不堪。李拴德白天忙手术,晚上守在病房全程观察,靠责任心挽留病人生命。即使这样,仍然会看到脑外伤病人因颅内压增高难以控制而死亡。对此,李拴德内心非常愧疚,他苦涩地咀嚼着前苏联一名专家的断言:谁能掌握颅内压,谁就拿到了颅脑外科的一把金钥匙。'j, http://www.100md.com
他发誓一定要研制出中国的颅内压监护仪来。他对400余例的高颅内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研读了大量中外专业书籍,写下了20多万字的病案资料。他在设计了88份原理图之后,终于解决了怎样把体外传感器送入体内、间隔报警、仪器体积和密封等问题。1980年,李拴德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颅内压监护仪。随后他不断改进仪器,将仪器的体积由14寸电视机大小缩为随身听那么大,传感器由大拇指大小缩小为衬衣纽扣那么大。'j, http://www.100md.com
有了颅内压监护仪,李拴德在医疗工作中如同有了一位得力助手。'j, http://www.100md.com
献上颅脑外科“百宝箱”'j, http://www.100md.com
攻克了颅压监测难关,李拴德又把目光盯向颅骨缺损修补、颅内血肿清除等手术器械及相关材料的研制上。为寻找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他将十多种材质在动物身上反复试验,发现钛对人体组织亲和性好,导热、导电且重量轻、无磁性、易塑型。但钛片的缺点是塑形后边缘打皱,易造成修补失败。为这,他跑遍了驻地工厂,请教了几十位工程师,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失败整整困扰了他4个春秋。'j, http://www.100md.com
一天晚上,他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一片鱼鳞样的东西,一下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意识到网状体易分散着力点,又有利于组织生长,便立即勾画出草图,第二天就送工厂加工,终获成功。'j, http://www.100md.com
之后,他连续发明了颅内血肿清除器、颅骨修补网成形器、多功能血流测析仪等6种仪器,并将它们装在一只小小的便携箱内。1991年,这一成果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总后勤部装备到全军医院。'j, http://www.100md.com
将手术引入精神病治疗'j, http://www.100md.com
目前全球精神障碍患者高达4.5亿人(我国就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约1600万),约有35%发展成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衰退的难治性精神病,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被确认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j, http://www.100md.com
面对被疾病折磨得生不如死的精神病患者,李拴德再也坐不住了,他大胆制定了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方案。'j, http://www.100md.com
老同事好言劝他:“这是‘禁区’里的‘雷区’,手术危险大,又涉及敏感的法律、人权问题,若是失败了,会将你一生的心血付之东流,甚至身败名裂。”'j, http://www.100md.com
是勇往直前,还是保全个人的名誉、地位?李拴德毅然选择了前者,他决心为医疗科学舍身一搏。'j, http://www.100md.com
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科同志积极协助,经过数次动物试验和细致周密的准备,第一例难治性精神病手术由李拴德亲自主刀,并顺利地实施成功。经受了10年病痛折磨的患者,从手术台下来后,症状奇迹般消失了。'j, http://www.100md.com
奋斗无止境。李拴德成功闯过了“雷区”后,又和专家、同事一道刻苦攻关3年,在国内外率先研制出一种全新的遥感微测生理记录、分析和细胞功能定位系统和定位方法,使难治性精神疾患的定向手术治疗获重大突破。他们开展的单、双侧同时多靶点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技术,已被解放军总后勤部列为“十五”期间全军十大医卫科研基金课题,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技术日前获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徐峰 本报特约记者 姜慧仁 陈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