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神经病学临床医学进展
21世纪是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相关的理念和技术进步对神经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不断地改变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延伸了我们研究和诊断疾病的触角;循证医学概念及其结论逐渐被我们掌握与利用,临床医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功能影像学和生物医学的有机结合,使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日益深入。2003年我国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脑血管病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
1. 脑缺血区损伤与修复机制
脑血流中断后,相应供血区组织缺血缺氧,缺血性刺激诱导损伤性分子大量表达,触发“瀑布”样生物反应,促进了组织坏死过程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缺血过程阻碍了修复DNA、生物功能分子损伤所必须的修复分子的表达,或者降低该类分子的生物活性,使修复过程失败,也加速了神经元的死亡。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缺血刺激促进了即早基因、热休克蛋白、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蛋白酶和蛋白抑制物等基因的异常表达,而且,这些分子在缺血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与缺血组织的损伤与反损伤、修复与重塑等过程密切相关。
2. 缺血脑保护与缺血脑组织重塑
近年研究的神经保护剂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滞剂、神经生长因子、抗细胞间黏附分子等。这些药物的动物实验有效,但临床无效,因此,对神经保护剂的研究需要开拓新的视角,理出新的思路。目前,依照缺血损伤“瀑布”学说开发了所谓神经保护剂鸡尾酒疗法,新近的动物实验已经初显端倪,联合使用神经保护剂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这可能是目前最为现实可行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28~35℃)能够降低氧耗及代谢,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白细胞三烯B4生成,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抑制自由基产生,减少结构性蛋白的破坏。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对脑梗死体积、血压、再灌注时间窗、损伤性分子表达等均有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保护神经功能,而且安全性高、无冻伤。
神经干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用于缺血脑组织的重塑是新兴的理念。向损伤区域引入外源性干细胞,或通过诱导分化因子促进内源性干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损伤区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塑。但该项技术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细胞来源、形态与功能鉴定、定向分化、与宿主细胞能否建立功能联系、畸变,以及社会伦理等问题。
3. 循证医学概念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通过正确识别、评价和使用最多的相关信息进行临床决策的科学,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进行临床决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10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