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5232
SARS 研究首次“追出”两例轻型患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1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2.11
     本报讯 (廖怀凌)继钟南山院士6月在美国《呼吸与危重医学杂志》发表SARS(非典型肺炎)相关评论后,今年8月和9月,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科教授李刚等人的两篇论文分别在美国《新英格兰》和《新出现传染病》杂志发表,在国际上首次阐明SARS抗体的变化模式,率先报告了两例SARS轻型患者。

    SARS抗体半年仍维持高水平

    在《新英格兰》发表的论文《SARS特异性抗体变化模式》中,李刚教授等对该院最早收治的21例SARS患者不同时期的抗体检测发现,SARS病人的血清可以检出两种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其中,IgG在10~14天时检测出来,60天时达到高峰,90天时仍维持在高水平。

    该研究成果提示,IgG可能是保护SARS病人的主要抗体,注射浓缩的IgG,不但可以治疗SARS病人,还可以使没受感染的正常人获得抵抗力。

    上述成果于7月31日发表后,李刚教授上月再次对以上21名康复者复查IgG水平,此时距离发病已经半年。与发病三个月时的结果对比发现,IgG仍然维持在高水平。李刚指出,人体感染了病毒、细菌后,一般都会产生抗体,保护病人不会再次感染上同一种病原体。伤寒、霍乱的抗体一般维持1~2年就会消失,乙肝保护性抗体可保留5~10年,甲肝抗体则保留终身。SARS是新出现的传染病,其抗体能维持多久还未知,目前可证实最早一批病人的抗体已连续六月维持高水平。

    首次报告两例SARS轻型患者

    在9月出版的美国《新出现传染病》杂志中,李刚教授等在国际上首先报告发现两例SARS轻型患者,均为今年2月发病,没有达到当时的SARS诊断标准,自行休息后康复,未统计入广东SARS病例中,但6月、8月两次查血均验出SARS特异性IgG抗体,符合世卫组织新修订的SARS确诊标准。

    其中一名轻型患者是中山三院传染科的总住院医生,曾参与“毒王”等重症病人的治疗,2月中旬发生低烧37.2~37.4摄氏度,轻度肌肉酸痛,但验血白细胞没有发生改变(SARS病人一般降低),X线检查也没有肺炎。这名医生自行休息了四天后,重返抗非一线,坚持工作至今。

    另一名轻型患者13岁,是中山三院传染科一名副教授的儿子,该教授在接诊SARS病人后发烧,马上隔离治疗,她的儿子在18天后低烧(38摄氏度以下)、轻微腹泻和肌肉酸痛,查血和X光也没有病理性改变,当时也是在家自行休息,不作SARS病例治疗。

    李刚指出,2~4月,SARS的确诊依据包括接触史、高烧、白细胞降低、肺炎等临床特征,当时病原体不明,不可能检测到抗体,世卫组织最近已经修订SARS诊断标准,将检出SARS特异性抗体作为确诊依据,这两名患者达到诊断标准,但为轻型病例。

    轻型患者的发现,提示SARS病人可能在疾病早期甚至潜伏期就有传染性,轻型患者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被漏诊,造成社会上的传播。

    以下刊物由中华临床医学会主办的专科医学学术期刊,均有ISSN/CN标准期刊号,为促进医学的发展现征稿:

    稿件要求:打印稿件(软盘亦可)并写详作者地址。稿件处理:凡收到稿件后录用与否均在一周内去函通知,发表不超过30个工作日,录用稿件均授予论文证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