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5508
东南大学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研究取得突破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7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2.17
     本报讯 (姜平波特约记者程守勤)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季文教授和王蓓副教授主持研究的“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历时7年,日前通过由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主持的鉴定。该项研究在国内最早成功分离到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证实了中国大陆地区的STD(即性传播疾病)患者及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和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存在艾滋病相关支原体感染。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支原体研究具有开拓和带动作用。

    东大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王蓓副教授介绍,支原体是一类菌体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分为多种类型,能进入细胞内生长,已确定致病性的支原体有7种,多数具有条件致病性,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其致病性便很快显现。其中4种致病性支原体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有关,即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和梨支原体。科学证实,HIV并非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而致死。

    据统计,8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死于机会感染。支原体是造成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国外对于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的研究很热,但国内还是空白。该课题组从1996年立项,经过7年的研究,在实验室建立了4种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的培养分离与鉴定方法,为现场分离培养及确认菌株提供了有效手段,并分别用细胞培养等方法,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长春、乌鲁木齐等地的患者中分离到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这是国内最早成功分离到艾滋病相关支原体。应用细胞培养法成功分离到临床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使我国成为在国际上继丹麦之后第二个成功分离生殖支原体的国家。该课题组还在国内最先研制成功生殖支原体、发酵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标准抗原和标准血清,为我国开展支原体基础研究、实验诊断和菌种鉴定提供了宝贵材料。在国际上首次从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成功分离到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使妇科疾病又增添了新的病源谱,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王蓓副教授向记者介绍,课题组下一步将研制开发适合临床诊断和人群筛检的艾滋病相关支原体检测试剂盒。据介绍,该项研究将对性病、艾滋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