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5582
震灾后民众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援助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9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2.19
     地震是一种始料不及的自然灾害。地震后由于民众的震感、伤情及承受能力等均存在很大差异,而使民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2003年10月25日本市发生6.1级、5.8级地震后,我对1200例民众的心理状态进行了随机调查,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援助,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资料来源分三个方面:重灾区400例(有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轻灾区400例(有房屋受损但无人员伤亡)、震感区400例(有强烈震感但无财产损坏)。对震灾区民众进行随机问卷式调查,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其中400例为城市居民,800例为灾区农民,地震前均思维正常,无重大精神创伤及心理障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根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辅导研究中心樊富珉教授“危机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归类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见下表)。

    二、结果当每个人经历或目睹重大突发社会事件时,超过个人平时身心所能承受的压力,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http://www.100md.com
    ⒈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害怕、焦虑、忧郁、伤心、悲伤、绝望、无助、麻木、生气、罪恶感、感觉异常等。

    ⒉认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敏感或警觉等。

    ⒊行为方面:呈现沉默、情绪失控、典型行为习惯改变、没有食欲或暴饮暴食等。

    ⒋生理方面:产生疲劳、失眠、头痛、做恶梦、容易惊吓、头昏眼花或眩晕、心悸、发抖等。

    这些身心反应都是很自然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反应无论在程度或者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极端的影响。只要有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他们就能用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还需要通过心理援助来恢复心理创伤。

    三、心理援助心理援助就是通过精神干预,对当事者进行解释、劝慰、情绪疏导等心理治疗。面对地震危机,由于个体的认知、评价及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社会支持、个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反应也有很大差异。
, 百拇医药
    ⒈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农村。核查结果表明,面对惨重的现实,民众表现为群体性恐慌,在情绪方面的反应十分强烈;老弱病残、孤寡老人及纯女户,突出表现为无助、绝望;丧亲者则是无限的悲伤、忧郁;困难户表现为悲观、麻木、失去生活的勇气等。因此,应尽快帮助民众恢复基本生活条件,个人的衣、食、住、行、卫生等条件得到支援、满足,可以减缓灾后的负向心理反应;向民众宣传我们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逐步自主性地恢复生产、生活条件;耐心倾听灾民的诉说,给他们发泄情绪的机会;鼓励灾民邻里互助,重建家园;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灾民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尽快调整心态;讲解情绪失控对身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后果;尽快恢复或重建基本生活团体,如家庭、邻里乡亲、朋友及工作同伴等。由于灾后个人受到极大的打击,其应对生活的能力通常会降低,无法自主性地、甚或自力性地应对生活,因此,如何在支援与协助自主间取得最佳的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⒉轻灾区绝大多数在农村,出现部分房屋受损。民众在情绪、认知和生理方面的反应比较突出。如过分敏感,对所有的“风吹草动”都认为是地震;过分警觉,以致于失眠、做恶梦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随着灾后的生活安排,这些能量在与亲友分享经验时,逐渐释放,也在释放当中一点一滴地形成解释,融入生命主张之中。有些人在自然社会环境中完成这项工作,但有更多的人只完成了一部分,还有人不但没有来得及处理,反而增加了他的心理负荷。灾后许多人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如肠胃性疾病、心脏病等,但其中大多数是由心理原因引起,如果不介入心理疏导,仅靠常规检查是无法治愈的。因此,灾后心理援助越早介入越有利于群众身心健康,同时对抗震减灾工作也会产生促进作用。另外,社会各界加大对灾区的援助,也对稳定灾区群众情绪,对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⒊震感区主要指城市居民,由于未出现财产损坏和人员伤亡以及新闻媒体对灾情的报道,民众主要表现为恐慌和过分敏感,尤其居住楼层高于三层者,由于震感强烈,这种反应极为突出。地震当晚,大约90%以上的居民冒着寒风,露宿在郊区、野外等处,有的甚至连续几天露天过夜。因为害怕再次出现强烈地震,民众产生了焦虑心理。适度的焦虑能提高人的兴奋性,使人在遇到危险时及时逃避。但是,过分强烈、持久的焦虑,则会使焦虑者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并妨碍他们发挥正常功能,引发疾病。如果缺乏对地震的正确认识或相关防震知识,人们会难以防御、摆脱这种心理反应,并且由此引起恐慌。个体恐慌心理产生后,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把恐慌传播给他人。由于引起恐慌的事件会威胁每一个人,所以,这一恐慌可以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并很快成为群体性恐慌。导致恐慌的事件一般是公众认为可能严重危及生命或生存的事件,这类事件突然发生时,人们易产生难以防御、难以摆脱的心理反应,并伴随相应的逃避、寻求保护等一系列非理智行为,如抢购物品、隐藏贵重物品、转移住所等。这类行为又会传播、影响他人,进一步强化恐慌。由于这次地震波及全区126万人口,因此,大力做好防震知识宣传,正面引导,教育民众正确认识震情,不能传谣、信谣是解决恐慌的主要途径。

    四、结论对于突发事件给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创伤,应根据不同区域人们的不同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援助及综合措施,使人们很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减少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损害。□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 王锦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