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五官专科 > 耳鼻喉科 > 正文
编号:1034568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9日
     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治疗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早期积极治疗可收到一定效果。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过程中进行监测,发现有听力下降迹象时,早期使用维生素A25000U、维生素B类、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等,这些药物均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维生素A还可促进神经上皮的生长,经上述治疗,听力多可保持稳定,不再继续下降。

    婴幼儿患病机会多,有时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剂量偏大,加上患儿体弱,发生耳毒性药物中毒的机会多于成人。小儿耳聋自己不会诉说,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尽早发现,及早给予神经营养类药物,有时可加激素治疗。对于婴幼儿更应积极治疗,因为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期,治好的希望更大。曾有超剂量庆大霉素导致耳聋的患儿,经我们抢救性治疗后听力完全恢复。

    对于使用常规剂量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听力进行性下降者,要给予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持续用药3~6个月,6个月后用药间隔加长,直到听力稳定为止。对于积累型中毒者,一般仅有高频听力损失,症状比较轻,用药治疗后,有的患者可有部分恢复。中草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如黄精、苍术、骨碎补、枸杞子、桑椹、黄芪、女贞子、丹参等。

    近年研究认为,损伤的耳蜗生理功能有可能恢复,药物可从内耳的淋巴液及耳蜗细胞上的通道排泄,耳蜗毛细胞的亚微结构可以修复,血管纹具有可逆性变化,毛细胞有望再生。这一发现为药物中毒性聋的治疗展示了美好前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和听力趋于稳定的耳聋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言语康复,这对小儿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因聋致哑。

    目前效果肯定的康复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二是植入人工耳蜗。通过人工耳蜗植入,可将患者听力提高到接近正常人水平,从而为学习语言奠定基础。第三,对无能力植入人工耳蜗的极重度聋人,可通过配戴听觉替代装置棗振触觉器提高社会交流能力。以上几种康复措施皆需要配合听力训练和言语训练,才能达到最佳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