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0347155
李乾构教授治疗泄泻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99期
     泄泻在《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记为“鹜溏”、“飧泻”、“濡泄”、“注下”等。本病属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症、急慢性肠炎等范畴,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稀甚至如水样。

    李乾构为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李乾构老师从医近40年,长于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治疗泄泻颇有经验。李乾构老师认为,泄泻多由于饮食不节或不洁,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大病久病之后,脾胃虚弱,脾不运化水湿所致。故本病以脾气虚为发病关键。临床多见大肠湿热、脾虚湿盛、脾肾两虚。

    一、大肠湿热证:临床症状常见大便稀溏臭秽,黏滞不爽,排便费力,肛门有灼热感,口苦口干,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纳差。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理气止泻。方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葛根20g、黄芩10g、黄连10g、白头翁15g、秦皮10g、六一散10g、木香10g、红藤20g、焦槟榔10g、大黄炭10g。

    二、脾虚湿盛证:临床症状常见大便溏薄,每因饮食不慎而发作,身重肢倦,腹胀肠鸣,纳食不香,口黏不渴,口淡无味,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治法用健脾益胃,化湿止泻。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茯苓20g、苍术15g、炒薏仁30g、砂仁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车前草20g。

    三、脾肾两虚证:临床症状常见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黎明即泻,肠鸣腹痛,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酸腿软,腹部怕凉,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健脾温肾,固肠止泻。方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补骨脂10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党参10g,茯苓20g,白术10g,生甘草10g,干姜5g,炒白芍20g,桂枝10g。

    典型病例:王某,女,50岁。腹泻一年,大便稀溏不成形,日四~五次,晨起即泻,便前腹痛,便后缓解,腹胀肠鸣,腹部怕冷,喜暖喜按,纳差,舌淡苔白,脉沉迟。辨证为脾肾阳虚。采用健脾补肾、温阳止泻之法。药用党参20g,茯苓15g,炒白术10g,甘草5g,桂枝10g,诃子肉15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石榴皮20g,丹参20g,干姜5g,炒白芍20g。病人服药1周后复诊,腹泻明显好转,大便成形,日行2~3次,怕冷程度减轻,但仍腹胀甚,舌淡苔白,脉沉细。原方去石榴皮、干姜,加枳实10g、厚朴10g,服药2周后,大便软,日行1次,余症消失。改服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巩固疗效。随诊一年未复发。

    李乾构老师强调,泄泻治疗时应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本虚标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脾胃虚弱是本,大肠实热、湿邪中阻是标。所以健脾益气是本病的重要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寒热虚实之不同予以清热、化湿、温阳、止泻。当腹泻治愈后,还须再加1个月的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以巩固疗效。另外,调理饮食、调摄生活、适当的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加快本病的康复。治疗期间宜吃清淡少渣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肥甘和刺激性食物;要调适寒温,避免劳累,精神上乐观豁达。李老师还常常把自编的健身操教给病人,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可增强病人的脾胃功能。, 百拇医药(北京中医医院 刘 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