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荔田调经“五要”
哈荔田(1912~1989),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其父哈振冈长于妇科,先生幼时遵循家学,19岁即开始随父临证。1935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就学期间,师古酌今,深得施今墨、周介人、范更生等名家赏识。毕业后即在天津与其父同室执业,在中医妇科方面造诣颇深。曾组织编审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教材。主要著作有《妇科医案医话选编》、《哈荔田医案与医话选》、《扶正固本与临床》等。主要论文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证治”、“漫谈子痫及其治疗”、“孕痢治验例举”、“妇科病的熏洗疗法”等。
先生毕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对妇科月经病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产生月经病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质上都是种种因素导致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的结果。因此,治疗月经病宜多从调治脏腑机能,调和气血、冲任入手,临证时,应时时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养血要调气
, http://www.100md.com 月经主要成分是血,但血与气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府。月经失常,往往与气的失常有很大关系。如气之寒、热、郁、虚、逆、陷亦可致血之寒、热、滞、脱、逆、崩漏等。即使病在血分,仍须配合调气之法,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血寒配以温经理气,血热宜凉血清气,血虚则补血益气,血瘀要破瘀行气,血脱要补气固脱等。所以要调经养血,必不可忽视调气。
二、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冲和,与女子月经及胎孕关系密切,有“肝为女子先天”之说。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如因忧思郁怒,损伤肝气,则木郁不达,化而为火,引起诸多病变。妇女由于生理上的特点,肝经病变较多。临床凡月经失调诸病,兼见精神抑郁,胸胁满闷,乳房及少腹胀痛者,多由肝气郁结所致,治当以疏肝为主,多以逍遥散为主方随症加减。这里要注意,肝为则脏,体阴而用阳,疏肝解郁不可一味用香燥劫阴之品,而应适当佐以肝经血分之品,如当归、芍药、首乌等,否则易化燥化火,变生他证。特别是由于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所致之月经涩少、闭经等疾患,也常兼有少腹微胀、胁肋隐痛等肝郁症状,治疗时应以滋水涵木,养血柔肝为主,于大队滋肝养血益肾药中,少佐香附、柴胡等疏肝之品,以遂其条达之性,助其升发之机。
, 百拇医药
三、应扶脾保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冲脉隶于阳阴,妇女谷气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常。如脾胃失调,化源不足,则可致月经异常。至于扶脾保胃,可根据证情的寒热虚实,采取温清补泻的治疗原则。一般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但脾虚必兼湿盛,胃热常有阴伤,故脾病用药以温阳,益气,升清,燥湿、化湿为主,胃病用药多以和胃降逆,清热养阴为主。另外,调治脾胃尚须注意脾胃与肝、肾的关系,从而采取从肝治脾,从肾治脾的方法。
四、勿忘滋水养火
肾为水火之脏,是产生月经的本源。“滋水养火”也即滋补肾阴肾阳,使阴阳调和,以达到养血调经的目的。一般说来,补肾阴应兼养肝血。因肝为肾之子,子虚能盗母气,子充则令母实。又因肾为“封藏之本”,故宜加用补肾固精之品。肾阴虚损,可致阴虚阳亢,血海不宁之月经先期、过多或崩漏下血等,治宜滋补肾水,兼予介类潜藏,切忌苦寒降火,重竭真阴。肾阳虚有肾气虚、肾阳虚之别。肾气虚可见腰酸膝软,倦怠无力,发育不良,性欲淡漠等症。肾阳虚则兼见肢冷畏寒,小腹冷痛等肾气虚寒之症。总的说来,有寒象者为肾阳虚,无寒象者为肾气虚。另外,肾阳虚往往可致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以致脾阳失健,脾虚则不能助肺益气。所以温补肾阳尚须兼补脾肺。
, http://www.100md.com
五、因时、因地治宜
在月经周期内的不同阶段,其生理病理特点不同,因此在调治月经病时,尚须依据经前、经后、经时、平时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而采取“经前勿补,经后勿泻,经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如经前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理气和血调经之法,目的在于因势利导,使血来通畅而无滞涩之弊;倘滥用滋补则有碍血运,致使经行不利,徒增腹胀腹痛等症之苦。但经前勿补,亦并非绝对,如月经先期,经来如崩之属于气虚不摄者,也应调补气血,或兼予固涩,以控制出血量,并调整月经周期。行经期间由于血运较之平时活跃,症状也常较明显,临床宜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症状治疗,以缓解病人的痛苦。如经量过多者兼予止血,过少者兼予养血通经,腹部胀痛者兼予理气止痛等。经后由于血去脉虚,易为邪侵,故宜调理脾胃,滋补肝肾,以增强其修复机能,恢复气血。月经净后至下次经前这一阶段为平时,此段时间应本着“缓则治本”的精神,着重调节脏腑气机,特别是肝、肾、脾(胃)的功能,邪盛者以祛邪为主,正虚者以扶正调血为主,以使脏腑安和,气血协调,冲任调和。, 百拇医药(白 及)
先生毕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对妇科月经病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产生月经病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质上都是种种因素导致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的结果。因此,治疗月经病宜多从调治脏腑机能,调和气血、冲任入手,临证时,应时时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养血要调气
, http://www.100md.com 月经主要成分是血,但血与气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府。月经失常,往往与气的失常有很大关系。如气之寒、热、郁、虚、逆、陷亦可致血之寒、热、滞、脱、逆、崩漏等。即使病在血分,仍须配合调气之法,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血寒配以温经理气,血热宜凉血清气,血虚则补血益气,血瘀要破瘀行气,血脱要补气固脱等。所以要调经养血,必不可忽视调气。
二、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冲和,与女子月经及胎孕关系密切,有“肝为女子先天”之说。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如因忧思郁怒,损伤肝气,则木郁不达,化而为火,引起诸多病变。妇女由于生理上的特点,肝经病变较多。临床凡月经失调诸病,兼见精神抑郁,胸胁满闷,乳房及少腹胀痛者,多由肝气郁结所致,治当以疏肝为主,多以逍遥散为主方随症加减。这里要注意,肝为则脏,体阴而用阳,疏肝解郁不可一味用香燥劫阴之品,而应适当佐以肝经血分之品,如当归、芍药、首乌等,否则易化燥化火,变生他证。特别是由于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所致之月经涩少、闭经等疾患,也常兼有少腹微胀、胁肋隐痛等肝郁症状,治疗时应以滋水涵木,养血柔肝为主,于大队滋肝养血益肾药中,少佐香附、柴胡等疏肝之品,以遂其条达之性,助其升发之机。
, 百拇医药
三、应扶脾保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冲脉隶于阳阴,妇女谷气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常。如脾胃失调,化源不足,则可致月经异常。至于扶脾保胃,可根据证情的寒热虚实,采取温清补泻的治疗原则。一般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但脾虚必兼湿盛,胃热常有阴伤,故脾病用药以温阳,益气,升清,燥湿、化湿为主,胃病用药多以和胃降逆,清热养阴为主。另外,调治脾胃尚须注意脾胃与肝、肾的关系,从而采取从肝治脾,从肾治脾的方法。
四、勿忘滋水养火
肾为水火之脏,是产生月经的本源。“滋水养火”也即滋补肾阴肾阳,使阴阳调和,以达到养血调经的目的。一般说来,补肾阴应兼养肝血。因肝为肾之子,子虚能盗母气,子充则令母实。又因肾为“封藏之本”,故宜加用补肾固精之品。肾阴虚损,可致阴虚阳亢,血海不宁之月经先期、过多或崩漏下血等,治宜滋补肾水,兼予介类潜藏,切忌苦寒降火,重竭真阴。肾阳虚有肾气虚、肾阳虚之别。肾气虚可见腰酸膝软,倦怠无力,发育不良,性欲淡漠等症。肾阳虚则兼见肢冷畏寒,小腹冷痛等肾气虚寒之症。总的说来,有寒象者为肾阳虚,无寒象者为肾气虚。另外,肾阳虚往往可致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以致脾阳失健,脾虚则不能助肺益气。所以温补肾阳尚须兼补脾肺。
, http://www.100md.com
五、因时、因地治宜
在月经周期内的不同阶段,其生理病理特点不同,因此在调治月经病时,尚须依据经前、经后、经时、平时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而采取“经前勿补,经后勿泻,经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如经前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理气和血调经之法,目的在于因势利导,使血来通畅而无滞涩之弊;倘滥用滋补则有碍血运,致使经行不利,徒增腹胀腹痛等症之苦。但经前勿补,亦并非绝对,如月经先期,经来如崩之属于气虚不摄者,也应调补气血,或兼予固涩,以控制出血量,并调整月经周期。行经期间由于血运较之平时活跃,症状也常较明显,临床宜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症状治疗,以缓解病人的痛苦。如经量过多者兼予止血,过少者兼予养血通经,腹部胀痛者兼予理气止痛等。经后由于血去脉虚,易为邪侵,故宜调理脾胃,滋补肝肾,以增强其修复机能,恢复气血。月经净后至下次经前这一阶段为平时,此段时间应本着“缓则治本”的精神,着重调节脏腑气机,特别是肝、肾、脾(胃)的功能,邪盛者以祛邪为主,正虚者以扶正调血为主,以使脏腑安和,气血协调,冲任调和。, 百拇医药(白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