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获突破
本报长沙2月24日电 昨日,亚华种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水稻稻瘟病病圃建立及抗病育种优选评价”项目,在长沙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参与评审的中国工程院袁隆平、官春云院士等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标志着我国抗稻瘟病育种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稻瘟病是稻类作物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分布遍及世界各产稻区。我国南自海南岛,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平均在380万公顷以上。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局部可致颗粒无收。
据主持该研究项目的博士后刘二明介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采取喷洒三环唑、施稻灵等农药抗稻瘟病,造成土壤墒情下降和环境污染,且化学防治稻瘟病虽然能发挥一定控制作用,但在病害流行年份,即使对感病水稻多次施药也难以奏效。因此,培育光谱抗性、慢瘟的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主攻目标。
袁隆平院士认为,亚华种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水稻稻瘟病病圃建立及抗病育种优选评价”项目,瞄准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最前沿,首次将稻瘟病病圃与抗病育种结合进行研究,在两年时间里,不仅鉴定水稻品种和育种材料7350份,其感病淘汰率达70%,而且完成了21个不同抗性类型品种的RGA研究,提出了抗病育种优选的评价方法,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抗病育种效率、实现粮食高产都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龙军), 百拇医药
稻瘟病是稻类作物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分布遍及世界各产稻区。我国南自海南岛,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平均在380万公顷以上。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局部可致颗粒无收。
据主持该研究项目的博士后刘二明介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采取喷洒三环唑、施稻灵等农药抗稻瘟病,造成土壤墒情下降和环境污染,且化学防治稻瘟病虽然能发挥一定控制作用,但在病害流行年份,即使对感病水稻多次施药也难以奏效。因此,培育光谱抗性、慢瘟的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主攻目标。
袁隆平院士认为,亚华种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水稻稻瘟病病圃建立及抗病育种优选评价”项目,瞄准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最前沿,首次将稻瘟病病圃与抗病育种结合进行研究,在两年时间里,不仅鉴定水稻品种和育种材料7350份,其感病淘汰率达70%,而且完成了21个不同抗性类型品种的RGA研究,提出了抗病育种优选的评价方法,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抗病育种效率、实现粮食高产都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龙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