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90904
小儿外感热病后的调理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5日
     外感发热性的疾病,中医统称为热病。医生对小儿高热的处理都较及时果断,但往往忽视了热病后的调治。经常发热的小儿,由于抗病能力差,稍有疏忽又可复发,所以热病后的正确调治,有利于小儿体质的恢复和增强。热病以后患儿常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进行调治。

    余热不清,湿滞不化。多见于外感发热治疗后,表邪未尽,湿热内滞。其症状有的热净,有的低热不清,舌苔薄腻或黄腻或厚腻,胃口不开,精神不振,大便不畅,小便短赤。应先用疏解、清热、化湿的方剂,如藿香正气散、平胃散、甘露消毒丹等。药用藿香、厚朴、黄芩、连翘、茯苓、猪苓、佩兰叶、苍术、陈皮等。

    营卫不和。多见原来体质弱或患有胃炎的小儿,这些孩子平时过啖冰冻之类食品而致消化不良,胃口不开。发热以后,营卫的协调作用失去了平衡,而致面色苍白,纳谷不香,舌苔薄白。方剂宜用桂枝汤加味,药物有桂枝、白芍、生姜、红枣、甘草、炒麦芽、佛手、茯苓、广木香等。

    热毒内恋,心胃火浮。多见于病毒性高热后,热降内火仍重,里热蕴结,火浮干上。症状为面赤,烦躁不安,舌红腻苔或糜苔,舌尖舌面及口内黏膜处溃疡未愈,大便秘结,小溲短赤。治疗用导赤散等,药物有川连、淡竹叶、芦根、生石膏、知母、黄芩、野菊花等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火,使其通便。

    热后伤阴。见于热象较重的疾病后,如肺炎、猩红热、中毒性消化不良或高热时间较长,致使津液耗损。其症状是舌红无苔舌尖红绛,口干,纳谷减少,有时有潮热,手足心热。方剂拟用沙参、麦冬、花粉、川石斛、百合、青蒿、玉竹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