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成婚是与非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7日
网婚是高风险社会的必然现象,是一柄双刃剑。“虚拟的网婚,充满诱惑而极具欺骗性。”网婚对婚姻的影响,要取决于当事人平衡各种感情的能力。所以根本问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
3年前的情人节,作家何从宣布结婚。许多网友嚷着要参加她的婚礼。当时,何从在“黄金书屋”的聊天室里招待了几百个来自不同区域的网友,一时间,传为网络佳话。3年后,当一种纯粹虚拟的网婚形态蔚然成风时,何从说,她身边也有好些朋友在搞这样的网婚。
和许多人的观点不同的是,何从认为,首先,只要不是通过民政局登记结婚的,都不算结婚。既然网婚不是真的结婚,那么,我们何必当真。退一步讲,即使网婚和现实生活中的婚外恋一样,那也不一定会影响到婚姻本身。这取决于当事人平衡各种感情的能力。
对于未婚青年参与网婚者,何从认为,可能利大于弊。“我一直觉得最完美的状态是,你结婚后一定要专一,只要你没结婚,尽量多体验。”何从开玩笑说,许多男人以为处女最好把握,其实不见得。因为一生只有一个男人的女人,会心有不甘,就好比说,花花公子一旦结婚,他真的是下定了决定去对这个女人负责。
, http://www.100md.com
“我觉得虚伪的假惺惺的东西才需要批判,其他的,比如网婚,只要自己高兴,别的都无所谓。”
这是目前记者所见过的对网婚最直截了当的中立态度。在何从身后,是更多人对网婚的群起攻击。其中,有人甚至开始探讨用立法手段来解决网婚的问题,比如如何来鉴定它的重婚性质。
那么,网婚究竟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很明显,法律规定,重婚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依法登记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依法登记结婚的行为。另外,虽未履行登记结婚手续,但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即所谓事实重婚。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男女双方当事人既不可能履行法定的结婚手续,也不可能同居生活,双方充其量只能以夫妻名义相称,因而,不可能构成重婚罪。
如果说真有人通过网络认识后履行结婚程序结婚或过上了同居生活,那实际上网络只是提供了这方面的方便而已,错的还是人自己。因为,网络也提供给你和爱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而你却没有使用。
, 百拇医药
其实,网婚的发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只要有了燃质、氧气和适当的温度,就会发生燃烧。”一个叫卡农的人曾打比方说,“网婚也是一种类似的着火过程。有了男性和女性网民,就有了燃质;有了ICQ、BBS、聊天室、交友网站这些快捷、私密的网络媒介,就有了氧气(这个媒介与传统的社交相比,在地域上有更大的选择、在规则上有更少的束缚,可以称之为氧吧)。一旦在适当的时机遇到适当的人,一旦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亲密接触’中达到着火点,恋爱这种化学反应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婚发生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在刚刚打破城乡分割二元封闭体系向多元开放体系转变的时期,发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发生在体制转轨的高风险社会里,因而,网婚也体现了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的特点。
周孝正说,网婚是高风险社会的必然现象,是一柄双刃剑。当前,我国网民已超过8000万,而年轻网民占绝大多数。年轻网民正是谈恋爱的时候,一些网站就投其所好增加了交友和网婚的功能来吸引他们,所以,网婚很快就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 http://www.100md.com
必须充分认识到网婚对青少年的危害性,一方面要对网络进行规范,一方面,要引导青少年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必须认识到的是“虚拟的网婚,充满诱惑而极具欺骗性,”周孝正告诫人们,对此还是要慎重。
此间,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网婚”或许就是21世纪这个虚拟时代来临的标志。为什么会出现“网婚”?就是人有许多隐蔽的欲望不想显示给别人看,但又想实现这个欲望,这需要通过虚拟空间来实现。“网婚”是一种值得深入观察的当代文化现象,它是人类在坚持一夫一妻制情感困境中的一种尝试。现实中,离婚往往是“想换一个处境”的想法的沉重后果,但“新妇不如故”的体验往往伴随着结了却离、离了又结的人们,虚拟的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显露出它的真相。
无论如何,“网婚”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已越来越凸现出来。“任何技术,包括互联网,都是‘双刃剑’,根本问题是要提高使用技术的人的素质。”周孝正说。
来源:[新闻周刊], 百拇医药(李径宇)
3年前的情人节,作家何从宣布结婚。许多网友嚷着要参加她的婚礼。当时,何从在“黄金书屋”的聊天室里招待了几百个来自不同区域的网友,一时间,传为网络佳话。3年后,当一种纯粹虚拟的网婚形态蔚然成风时,何从说,她身边也有好些朋友在搞这样的网婚。
和许多人的观点不同的是,何从认为,首先,只要不是通过民政局登记结婚的,都不算结婚。既然网婚不是真的结婚,那么,我们何必当真。退一步讲,即使网婚和现实生活中的婚外恋一样,那也不一定会影响到婚姻本身。这取决于当事人平衡各种感情的能力。
对于未婚青年参与网婚者,何从认为,可能利大于弊。“我一直觉得最完美的状态是,你结婚后一定要专一,只要你没结婚,尽量多体验。”何从开玩笑说,许多男人以为处女最好把握,其实不见得。因为一生只有一个男人的女人,会心有不甘,就好比说,花花公子一旦结婚,他真的是下定了决定去对这个女人负责。
, http://www.100md.com
“我觉得虚伪的假惺惺的东西才需要批判,其他的,比如网婚,只要自己高兴,别的都无所谓。”
这是目前记者所见过的对网婚最直截了当的中立态度。在何从身后,是更多人对网婚的群起攻击。其中,有人甚至开始探讨用立法手段来解决网婚的问题,比如如何来鉴定它的重婚性质。
那么,网婚究竟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很明显,法律规定,重婚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依法登记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依法登记结婚的行为。另外,虽未履行登记结婚手续,但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即所谓事实重婚。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男女双方当事人既不可能履行法定的结婚手续,也不可能同居生活,双方充其量只能以夫妻名义相称,因而,不可能构成重婚罪。
如果说真有人通过网络认识后履行结婚程序结婚或过上了同居生活,那实际上网络只是提供了这方面的方便而已,错的还是人自己。因为,网络也提供给你和爱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而你却没有使用。
, 百拇医药
其实,网婚的发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只要有了燃质、氧气和适当的温度,就会发生燃烧。”一个叫卡农的人曾打比方说,“网婚也是一种类似的着火过程。有了男性和女性网民,就有了燃质;有了ICQ、BBS、聊天室、交友网站这些快捷、私密的网络媒介,就有了氧气(这个媒介与传统的社交相比,在地域上有更大的选择、在规则上有更少的束缚,可以称之为氧吧)。一旦在适当的时机遇到适当的人,一旦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亲密接触’中达到着火点,恋爱这种化学反应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婚发生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在刚刚打破城乡分割二元封闭体系向多元开放体系转变的时期,发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发生在体制转轨的高风险社会里,因而,网婚也体现了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的特点。
周孝正说,网婚是高风险社会的必然现象,是一柄双刃剑。当前,我国网民已超过8000万,而年轻网民占绝大多数。年轻网民正是谈恋爱的时候,一些网站就投其所好增加了交友和网婚的功能来吸引他们,所以,网婚很快就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 http://www.100md.com
必须充分认识到网婚对青少年的危害性,一方面要对网络进行规范,一方面,要引导青少年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必须认识到的是“虚拟的网婚,充满诱惑而极具欺骗性,”周孝正告诫人们,对此还是要慎重。
此间,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网婚”或许就是21世纪这个虚拟时代来临的标志。为什么会出现“网婚”?就是人有许多隐蔽的欲望不想显示给别人看,但又想实现这个欲望,这需要通过虚拟空间来实现。“网婚”是一种值得深入观察的当代文化现象,它是人类在坚持一夫一妻制情感困境中的一种尝试。现实中,离婚往往是“想换一个处境”的想法的沉重后果,但“新妇不如故”的体验往往伴随着结了却离、离了又结的人们,虚拟的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显露出它的真相。
无论如何,“网婚”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已越来越凸现出来。“任何技术,包括互联网,都是‘双刃剑’,根本问题是要提高使用技术的人的素质。”周孝正说。
来源:[新闻周刊], 百拇医药(李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