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黄柏木用治阴火 吴茱萸温中散寒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肇始炎黄。上古之时,瘟疟横行,神农炎帝,跋山涉水,济世救民,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乃祖国医药的伟大创始者,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传说……
黄柏木用治阴火 吴茱萸温中散寒
药王驾虎,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至八方而知天下事,游九州而晓世间情。他披星戴月,踏平寰宇漫漫路;上下求索,寻得医药茫茫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神州医药事业,敢为人先、肯为人先、善为人先。所育弟子,尽得其传。值此贤王盛世,才人奇士自然抓契机而不放,遇良辰而莫失。金陵见炎帝兴致盎然,顺口吟道:
“黄柏苦寒肾肠膀,清热燥湿治痢黄,泻火解毒退虚热,能治阴虚相火猖。”
恐炎帝费解,重庆接着道:“大王,家师授此药诀时,恐我等悟性有限,乃同时诠释曰:柏木黄者,味苦寒,主五脏肠胃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伤蚀疮。一名檀桓,又名元柏、黄檗、檗木。”大家边说边走,须臾已到近前。只见这山地河谷处,杂木丛生,其间有几株高大的树木,其高者达三丈有余。炎帝经众贤指点,知此树即系黄柏,细观之,似曾相识,经人提起,方知此木有人称之为黄波椤,系落叶乔木,外皮灰色,内层有深厚之木栓层,且色泽鲜黄,有较深沟裂。炎帝道:“此木本王于北方亦曾得见。”金陵道:“据家师云,本品北方确有,其功效亦同,然以此处所产者为上品。”炎帝道:“此药可否采回运送太医馆?”重庆道:“有多维、求协二师弟在,北方固有之药材,定已派人采得,故可不必再行多费人力。”不等金陵说完,金华突然道:“师弟,快来看,原来此地也产吴茱萸。”重庆、昆明等一齐怔了一下,他们过去只知此药产于三吴,而今听得此处也有,当然喜出望外,赶紧围拢来。只见金华站在一株约八九尺高、似乔似灌的树旁,看来看去,自言自语道:“不错,就是它。”炎帝闻讯也赶过来,但见该小树,从幼枝到叶轴及花序轴上,均长有锈色长绒毛,树皮暗红而有光泽,小枝紫褐色,叶呈椭圆形,长一寸余,宽约八九分,开有黄白色小花,密集于花萼顶端。金华对炎帝说:“大王,此药名唤吴萸,向来只知三吴之地方有,不想此处亦产,今幸发现,可免今后往返运送之劳。”炎帝问道:“此药当用枝叶、枝皮,抑或根茎、花果?”金华道:“用其种子,一般于种植三年后,在小暑至立秋之间,视其果实已由绿变黄时,乃为成熟,晒干后变为深褐。”炎帝紧紧追问:“此药三年一成,足见其治病奇效。”重庆因发现自己家乡也产此药,兴奋之情自然不可言喻,因而说:“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金华恐炎帝费解,赶紧作释:“本品能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呕、止痛。家师曾云:
, http://www.100md.com
吴萸辛苦大热品,温中止痛肝脾通,胃脘胁疝脚气痛,理气止呕治酸吞。
此药之运用,必审病机为寒,而尤为肝寒胃冷、湿浊上逆为特效。故凡热、火、阴伤病证者,切忌投服。”
炎帝闻言,殊感新奇,无论名称还是疗效,都是首次听说,不禁道:“茱萸,多么动听的名字。”金华又道:“名称固为好听,且有一段佳话流传。”炎帝立即道:“快说说是什么趣事!”金华便一五一十讲出以下故事。
此药原名吴萸,盛产于长江下游之“三吴”地方。由于它气味芳香浓烈,古人认为能祛邪辟恶,故有九月九日佩戴吴萸香囊登高之习俗。久而久之,又发现它能散寒止痛,尤以寒性腹痛,更为良效。
话说女娲氏补天后,在位一百三十年,继之者有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厥后栗陆氏出。栗陆氏刚愎自用,他在位时,横征暴敛,搜刮天下,各分部落每年必须进贡大量珍奇宝物。这年三吴之地的酋长,在进贡物品中,把吴萸也作为贡品之一。谁知栗陆氏一见,勃然大怒,雷霆大作道:“小小三吴,胆敢藐视本王,以这区区树木子实作为贡品,以为搪塞。”并下令进贡使者赶快拿回去,重换奇珍。此时有位姓朱的大臣急忙奏道:“大王,这吴萸能治胃寒腹痛,又可止吐止泻。吴地酋长所贡此物,实属一片忠孝之心。”栗陆氏大喊道:“胡说!本王用不着什么止痛止吐之品!”使者羞惭地退了出来,那位姓朱的大臣赶上去道:“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交给我吧,大王早晚会知晓它的价值的。”使者就把吴萸交给了他。
, http://www.100md.com
过了几年,栗陆氏经常闹肚痛,吐泻时作时止。有一天,病痛又发,且痛势剧烈,疼得他冷汗直冒,四肢冰冷,最后越来越重,躺在卧榻上辗转翻滚,大臣们个个束手无策。那朱姓大臣见时机成熟,便把吴萸用水煎汤,给栗陆氏服下,谁知其效如神,连服几剂,痛止吐停,诸疾皆愈。栗陆氏便问他:“你送的是什么贵重药,疗效如此神奇?”朱姓大臣道:“回禀大王,此药便是数年前三吴进贡的吴萸。”这时栗陆氏才后悔起来:“原来这确是救命宝贝。”他很感激姓朱的大臣,若非他留心存下吴萸,自己定会病入膏肓。为了纪念朱姓大臣的功劳,栗陆下令,把他的姓加在药名中,称作“吴朱萸”。后来,人们为了标明此药乃树木果实,便在朱字上加上草字头,便称之为“吴茱萸”。
炎帝听毕抚掌道:“茱萸茱萸,止痛神奇。”茂名上前稽首道:“大王,金华师兄所述乃专指吴茱萸,不能简称茱萸。因为另有一种灯台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称作山茱萸。二者形质不同,疗效迥异,不可混淆。”, http://www.100md.com(孟琳升 孟仲岐)
黄柏木用治阴火 吴茱萸温中散寒
药王驾虎,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至八方而知天下事,游九州而晓世间情。他披星戴月,踏平寰宇漫漫路;上下求索,寻得医药茫茫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神州医药事业,敢为人先、肯为人先、善为人先。所育弟子,尽得其传。值此贤王盛世,才人奇士自然抓契机而不放,遇良辰而莫失。金陵见炎帝兴致盎然,顺口吟道:
“黄柏苦寒肾肠膀,清热燥湿治痢黄,泻火解毒退虚热,能治阴虚相火猖。”
恐炎帝费解,重庆接着道:“大王,家师授此药诀时,恐我等悟性有限,乃同时诠释曰:柏木黄者,味苦寒,主五脏肠胃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伤蚀疮。一名檀桓,又名元柏、黄檗、檗木。”大家边说边走,须臾已到近前。只见这山地河谷处,杂木丛生,其间有几株高大的树木,其高者达三丈有余。炎帝经众贤指点,知此树即系黄柏,细观之,似曾相识,经人提起,方知此木有人称之为黄波椤,系落叶乔木,外皮灰色,内层有深厚之木栓层,且色泽鲜黄,有较深沟裂。炎帝道:“此木本王于北方亦曾得见。”金陵道:“据家师云,本品北方确有,其功效亦同,然以此处所产者为上品。”炎帝道:“此药可否采回运送太医馆?”重庆道:“有多维、求协二师弟在,北方固有之药材,定已派人采得,故可不必再行多费人力。”不等金陵说完,金华突然道:“师弟,快来看,原来此地也产吴茱萸。”重庆、昆明等一齐怔了一下,他们过去只知此药产于三吴,而今听得此处也有,当然喜出望外,赶紧围拢来。只见金华站在一株约八九尺高、似乔似灌的树旁,看来看去,自言自语道:“不错,就是它。”炎帝闻讯也赶过来,但见该小树,从幼枝到叶轴及花序轴上,均长有锈色长绒毛,树皮暗红而有光泽,小枝紫褐色,叶呈椭圆形,长一寸余,宽约八九分,开有黄白色小花,密集于花萼顶端。金华对炎帝说:“大王,此药名唤吴萸,向来只知三吴之地方有,不想此处亦产,今幸发现,可免今后往返运送之劳。”炎帝问道:“此药当用枝叶、枝皮,抑或根茎、花果?”金华道:“用其种子,一般于种植三年后,在小暑至立秋之间,视其果实已由绿变黄时,乃为成熟,晒干后变为深褐。”炎帝紧紧追问:“此药三年一成,足见其治病奇效。”重庆因发现自己家乡也产此药,兴奋之情自然不可言喻,因而说:“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金华恐炎帝费解,赶紧作释:“本品能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呕、止痛。家师曾云:
, http://www.100md.com
吴萸辛苦大热品,温中止痛肝脾通,胃脘胁疝脚气痛,理气止呕治酸吞。
此药之运用,必审病机为寒,而尤为肝寒胃冷、湿浊上逆为特效。故凡热、火、阴伤病证者,切忌投服。”
炎帝闻言,殊感新奇,无论名称还是疗效,都是首次听说,不禁道:“茱萸,多么动听的名字。”金华又道:“名称固为好听,且有一段佳话流传。”炎帝立即道:“快说说是什么趣事!”金华便一五一十讲出以下故事。
此药原名吴萸,盛产于长江下游之“三吴”地方。由于它气味芳香浓烈,古人认为能祛邪辟恶,故有九月九日佩戴吴萸香囊登高之习俗。久而久之,又发现它能散寒止痛,尤以寒性腹痛,更为良效。
话说女娲氏补天后,在位一百三十年,继之者有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厥后栗陆氏出。栗陆氏刚愎自用,他在位时,横征暴敛,搜刮天下,各分部落每年必须进贡大量珍奇宝物。这年三吴之地的酋长,在进贡物品中,把吴萸也作为贡品之一。谁知栗陆氏一见,勃然大怒,雷霆大作道:“小小三吴,胆敢藐视本王,以这区区树木子实作为贡品,以为搪塞。”并下令进贡使者赶快拿回去,重换奇珍。此时有位姓朱的大臣急忙奏道:“大王,这吴萸能治胃寒腹痛,又可止吐止泻。吴地酋长所贡此物,实属一片忠孝之心。”栗陆氏大喊道:“胡说!本王用不着什么止痛止吐之品!”使者羞惭地退了出来,那位姓朱的大臣赶上去道:“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交给我吧,大王早晚会知晓它的价值的。”使者就把吴萸交给了他。
, http://www.100md.com
过了几年,栗陆氏经常闹肚痛,吐泻时作时止。有一天,病痛又发,且痛势剧烈,疼得他冷汗直冒,四肢冰冷,最后越来越重,躺在卧榻上辗转翻滚,大臣们个个束手无策。那朱姓大臣见时机成熟,便把吴萸用水煎汤,给栗陆氏服下,谁知其效如神,连服几剂,痛止吐停,诸疾皆愈。栗陆氏便问他:“你送的是什么贵重药,疗效如此神奇?”朱姓大臣道:“回禀大王,此药便是数年前三吴进贡的吴萸。”这时栗陆氏才后悔起来:“原来这确是救命宝贝。”他很感激姓朱的大臣,若非他留心存下吴萸,自己定会病入膏肓。为了纪念朱姓大臣的功劳,栗陆下令,把他的姓加在药名中,称作“吴朱萸”。后来,人们为了标明此药乃树木果实,便在朱字上加上草字头,便称之为“吴茱萸”。
炎帝听毕抚掌道:“茱萸茱萸,止痛神奇。”茂名上前稽首道:“大王,金华师兄所述乃专指吴茱萸,不能简称茱萸。因为另有一种灯台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称作山茱萸。二者形质不同,疗效迥异,不可混淆。”, http://www.100md.com(孟琳升 孟仲岐)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皮类 >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