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耆硕魏龙骧
我未见过魏龙骧,但听说过他。从他的儿子、同事、学生那里了解到这位名医的为人处世;从医案、书法、信件知道他的性格特点,从照片、书籍、杂志看到他各个时期的慈祥面容。这位当代颇具众望的中医临床家、我国中医行政管理工作的先驱、中医界的优秀代表去世12年了,知道他的人特别是一些名老中医和早期中医管理者一提起他,都十分敬佩。
儿子眼中的魏龙骧
在魏龙骧生前称为“问庐”的客厅,记者采访了他的长子魏金石。谈到父亲,魏金石缓慢的话语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敬重和眷恋。
生于北京的魏龙骧原名魏文玉,祖籍河北省东光县。求学期间患了伤寒,几乎被庸医所误。多亏一位袁姓中医及时治疗,才保全了性命。从此,他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1932年,年仅21岁的他以“不为名相,便为名医”的远大志向,拜当时著名儒医杨叔澄为师,刻苦攻读中医经典著作。后随师临症,逐渐独立应诊。魏龙骧牢记恩师“慎重民命,崇尚医德”的谆谆教诲,奉为终生执医济世之圭臬。
, 百拇医药
1934年,他考取北平中医师行医执照,从此悬壶济世。解放前15年从医生涯中,他潜心研读经典专著,博览历代名家医论,特别对张仲景的《伤寒论》研读尤深。他不尚空谈重实践,终日致力临床诊病,不知救治了多少危重病人。魏龙骧对患者无论达官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均一视同仁,对贫病交迫的劳动人民尤为关切,施诊送药,视为亲人。因此,每天清晨,先给贫困百姓免费施诊10名,而对达官贵族则有病治病,从不奔走豪门,阿谀奉承。因此,他的高超医术为同道和病人所称颂,医德风范更为时人所景仰,被群众称为京城“四小名医”之一。
解放后,魏龙骧目睹共产党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的丰功伟绩,深受感动,在其父的大力支持下,他依然脱下长衫,换上中山装,参加卫生部政府工作,成为中医界率先从事中医管理工作的先驱。这对当时收入颇丰、生活优裕的魏龙骧来说,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决心的。尽管上有老父需奉养,下有3个孩子在求学,政府实行的低薪金远远不够家用,他变卖家产贴补,维持粗茶淡饭,但他心甘情愿,终不言悔。
, 百拇医药
在儿子眼中,魏龙骧是严父。小的时候,魏龙骧对子女管教很严,特别是对两个儿子,认为80分才算及格,还专门请家教补习英语和数学。在他的严格教育下,两个儿子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个是水利水电专家,一个是工程化学专家,其女是医学专家。
儿子回忆,文革期间,父亲与胡熙明、张志坤等人组织“众志成城”战斗队,捍卫党的中医政策,参与编写“中医药工作17年来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
父亲耿直的为人给儿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个中医教师带着礼物到家中,要求父亲推荐他当教授。父亲说,我是主任医师,完全有资格给你推荐,但这要看你够不够条件。我看病不接受礼物,评教授同样不收礼物。就凭你搞不正之风这一条,我就不能推荐你。
同事眼中的魏龙骧
著名老中医路志正是魏龙骧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卫生部中医司的同事。采访他时,他道出一些鲜为人知的一些往事。
, 百拇医药
1950年,卫生部召开首次中医座谈会,魏龙骧出席并接受筹建北京中医学会的任务。同年,在成立的北京中医学会中当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并在学术组工作。
路志正记得,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魏龙骧带领他们深入基层调查中医治疗的效果。同年,卫生部在河北省举办第一届学术会议暨代表大会,魏龙骧亲自参加协助调研,总结资料,保证大会顺利举行。
1956年,北京也发生乙脑,他积极组织北京名老中医到北京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积极参与抢救所收治的49名患者,45人治愈,且无后遗症,治愈率达91.8%,从而使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事实再次得到验证,震动了医药界。结果证明,中医完全可以治疗乙脑和肺炎,而且效果显著。同时在各地进行推广其经验,也充分证实了中医的疗效。
一位苏联专家因头痛、发烧就诊于北京医院,经检查确诊为乙脑,服用抗生素等西药后,病情逐步恶化,出现抽搐、说胡话、大小便失禁、半身麻痹、高烧不退以及潮式呼吸等现象。院内院外的中苏专家进行了多次会诊,一切对脑炎有效治疗的方法都用尽了,可患者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只能依靠供给氧气和注射各种强心剂来延续生命。
, 百拇医药
在这危急的关头,北京医院向卫生部求救。卫生部立即派中医司的魏龙骧等4位大夫前来治疗。他们会诊后认为,患者病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暑瘟病”,经辨证认为邪在气分,有气营两燔之势,拟出“白虎汤”、“银翘散”为主的方剂,同时加“局方至宝丹”。病人服后,当夜体温下降,但仍处于昏迷、抽搐状态。第二次还以“白虎汤”为主,加入“止痉散”以及“安宫牛黄散”,患者服后体温上升,有痰,抽搐未停。第三次处方同前,加了化痰治偏瘫的药。此后,病人体温逐渐正常,呼吸规则,痰量减少了,抽搐减轻了。3天后,已经昏迷5天的病人清醒了,并能回答问题,后来病人终于痊愈(此事曾以《转危为安》一文发表于195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在记者翻阅一些资料时,看到魏龙骧发表于1955年《中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从中医治疗脑炎谈到祖国医学防治传染病的结果》,他预见,不论过去、现在以至于将来,祖国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上,都有极高的价值。这对如今防治SARS和禽流感无不有借鉴意义。
魏龙骧认为,威胁人口最大的疾病是传染病,祖国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是有很大贡献的。如果我们对古代医家的论著加以整理和研究,在这丰富的医学宝藏里,也有许多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这些传染病的宝贵经验。中医能够治疗乙型脑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确如魏龙骧所言,去年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就是铁的事实吗?
, http://www.100md.com
路志正还谈到,中医出身的魏龙骧在卫生部中医司任技术指导科科长时,怀着对中医事业特殊的感情以及振兴中医的责任感激励着他带领一班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和推动全国各省市中医学会的建立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为全国中医学院、中医医院以及中医科研机构的建立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挖掘和整理祖国医学,发现和保护民间有真才实学的名、老中医单方、验方以及一技之长,改变后继乏人乏术的现状据理力争,奔走呼号。
1978年,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发表以后,卫生部和人民日报联合邀请在京著名老中医和西学中有成就的同志座谈。魏龙骧在会上主张,认真学习、落实中医政策,彻底清除歧视、排斥中医的现象,创造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完成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
魏龙骧担任中央保健医工作期间,为众多的中央领导尽心尽力,精心治疗,其中有叶剑英、刘伯承、宋庆龄、杨成武、贺龙、胡耀邦、荣毅仁等。他担任邓小平同志的保健工作多年,精心负责,邓小平、卓琳夫妇曾摘下自己院内种植的最大一个石榴送给了魏龙骧。这一纪念品曾在魏龙骧的书房珍藏过。
, 百拇医药
此外,魏龙骧还给不少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诊过病。1979年,他专程赴朝鲜为金日成诊病保健,取得较好疗效。
学生眼中的魏龙骧
魏龙骧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重视教徒育人,培养了一批中医专家和中西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俊龙,魏龙骧的学术继承人、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张根腾、魏淑兰,海淀医院原中医科主任刘学俊就是其中的几位。
李俊龙说,魏老讲课,时而幽默诙谐,令人捧腹;时而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时而愤世嫉俗,令人正襟。兴致高时,常常右手捻须,左手比划,两眼发出年轻人的光亮,令人难忘。张根腾说,魏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既听得懂,又用得上,还有效果。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到魏老家听讲时的抢答一课。
魏龙骧当时出的题目是:初冬近小雪的天气,一个大小伙子连续发烧几天后,昏死几次。看其人,双目不睁,气息微弱,舌色深绛,苔干糙厚;切其脉,沉而实;按其脘腹,燥热而硬。掀开被子,屁股下流出一股绿色粪水,恶臭!这是什么证候?猜猜当时开了什么方子?看学生实在答不上来,魏龙骧告诉他们,这是少阴三急下之一的热结旁流证,当时开的是大承气汤方子,患者仅服一服药就痊愈了。几句话,使学生茅塞顿开。
, 百拇医药
在一次饭后闲聊中,魏龙骧得知学生在治一患者小便后眩厥,用补法和提升法均未获效时,当即翻阅医案。令学生查《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第三篇”条下:“每溺时头痛……若溺快然,但头眩者,用百合滑石代赭汤。”魏龙骧说,书中记载与今人所患之症丝毫没有两样,用百合滑石代赭汤无不中的。老师精通经典的学习方法,学生深受启发。
既是学生,又是同事的张根腾、魏淑兰说,跟随魏老多年,最大的收获是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首先是实事求是。能给病人看到什么程度,就如实告诉病人。其次处处为患者着想,特别负责任。魏老认为,看病就要看得起,吃得上药,有一定疗效。一位甘肃患者家境贫寒,魏老在诊脉时就问他家乡有什么药,开方让其回当地去抓,并告诉患者,如果没有,什么药可以替代。再者就是一视同仁,中央领导和布衣百姓同样对待。一位出身工人家庭的庄姓人家,一家人都是魏龙骧的患者。
张根腾说,北京医院曾举行过魏龙骧等5位老专家从事医疗工作50周年的盛会,邓颖超特意写了贺信,赞扬他们“医德高尚,医术高明”。魏老屡起沉疴的原因,多以经方加减奏效,本源重在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一个15岁外地患者,高热缠绵逾月,当地治疗无效,来京就医。历经多方检查,仍未确诊,热终不退。所持中药处方概为清热解毒、滋阴之类,未见一方有改弦更张者。魏龙骧仔细询问并检查后分析,此患者属伤寒。用柴胡桂枝各半汤,6剂后,高热顿衰,胃纳有增,告愈。一老翁病后呃逆频发,采用中西药均未奏效。魏老会诊认为,年老而病,气虚不足,升降失司,宜升清降浊。两剂药呃逆已缓,4剂已止,再服5剂而愈。
西学中的刘学俊告诉记者,魏老对西医无门户之见,抱着虚心好学的态度,探索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寻求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他曾说过,祖国医学与西医学相结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用香连丸、白头翁、鸦胆子治疗痢疾;白芨治疗百日咳;荆防汤治感冒;三仁汤、宣痹汤治波浪热;五虎散治破伤风;紫草内服预防麻疹等,都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其中有的竟超过西药治疗的效果。特别是通过中西医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如病人呼吸困难,输以氧气,不能服药而用鼻饲法,以及合理的护理和确切的诊断等,都给中医在治疗传染病上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为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工作,魏龙骧还亲自讲课,他那深入浅出、精辟而不玄妙的阐述,令西医专家消除了对中医的成见和误解,进而对中医产生了极厚的兴趣。
患者眼中的魏龙骧
魏龙骧从医60余载,勤求古训,重在新义,治学严谨,重在实践。他治疗无数病人,也治愈不少疑难杂症。
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患者张斌,得了一种怪病。大便极端困难,便型成细长条,并常伴腹痛,感到非常痛苦。几次来京在大医院检查未有确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失去了信心。经好心人引见,求诊于魏龙骧。当时年已古稀的魏老,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平易近人,切脉看病十分认真,第一次看病就说出患者得病的原因,诊断为笔管屎证,并鼓励他要有耐心和信心,自己尽全力给予治疗。
随后,患者先后8次找魏龙骧看病,吃了52剂中药,怪病终于彻底治愈了。在治病的两个月,魏龙骧分文不取,任何礼物都不收,为等待患者还推迟赴约;患者未如期看病,他打电话询问原因;仔细叮嘱病人戒烟,少喝酒,控制饮食,不要着凉等,让一个外地普通病人真实感受到老专家的关怀和温暖。
, http://www.100md.com
为此,患者在感谢信中写到:“魏教授的精湛医术是现代医学界所罕见,他那高尚的医德更是令人难忘。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使我更加认识到中医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大力发掘利用,造福人民”。
北京工人金某,20岁时患病。每日大便7至8次,有时便脓、便血、腹坠,伴有牙疼、口疮等症。按痔疮、痢疾施医,中西医治疗均无效,病情加重。又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几经周折,在一年多的时间,患者从一个健壮的大小伙子被折磨得面黄肌瘦,体重只有七、八十斤。
后经魏龙骧会诊认为,“证已两年,缠绵不已,显系肝木侮土,方宜制肝培脾,不能从速,久则有功。”采用“痛泻要方”加味进行治疗,药后大便次数和脓血量逐渐减少,腹痛减轻。三诊后加“锡类散”,七诊后停用,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化验正常。两个月痊愈。
患者赞曰,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只有长时间经过疾病痛苦折磨的人,才能体会到恢复健康是何等的快乐。他同时表示,要终生颂扬祖国医学的伟大,颂扬魏龙骧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
, 百拇医药
朋友眼中的魏龙骧
去过魏龙骧家中的朋友,对他养的绿色植物记忆犹新。桌上的文竹,窗台上的龟背竹,地上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草木,盆盆青翠欲滴,枝叶茂盛。但魏龙骧声称不养开花的植物,其性格特点是何等的独特!
魏龙骧出身书法世家,家学渊源,在其恩师的点拨下,他对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也多有涉猎和建树。他善诗词,工书法,爱听京剧和广东音乐,喜好丹青绘画、盆景怪石。
在参加北京四中建校80周年校庆会上,魏龙骧作为校友吟诗一首:“同沾花雨沐春风,学分文理各专攻,不负当年耕耘苦,四化英才半四中”。
曾经有人当众说中医不科学以及污蔑中医的话,魏龙骧非常气愤,当时作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争是论非真堪笑,抚琴原错对牛谈”。
得知一学生任教育处副处长,魏龙骧便让其读明朝宗臣的“报刘一丈书”。说当干部绝不能阿谀“权门”,要“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为善不为人知”。
, 百拇医药
记者在其家中看到过魏龙骧入党申请书的底稿,字体娟秀整洁,一丝不苟;看到他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30周年书写的“古木逢春花更妍”条幅,笔锋遒劲,很有功底。在卫生部中医司时,因魏龙骧写一手好字,有人专门跟他练过魏碑。
魏龙骧健谈好客,乐善好施,喜交朋友,有求必应,常常“座上客常满,杯中茶不凉”。
与魏龙骧友谊深厚的朋友中有患者、学生、百姓,也有文学巨匠、书法大家、丹青高手、历史学家……如郭沫若、沈雁冰、邓拓、启功、赵朴初、俞平伯、李可染、黄胄、华君武、吴作人等。
著名画家李可染在赠给魏龙骧“愿天下人长寿”的条幅上题字:“魏老龙骧,医林硕彦,年来医我宿疾,保我健康,为此志感。”原来,这里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74年,由于精神遭受重压,李可染的高血压发展到失语、头颈僵直到连回头都困难了,和家人谈事情只能用笔写。身为老朋友的魏龙骧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风险去给李可染诊病。他在详细了解了发病过程之后,很有把握地对李可染说:“只要你相信我,半年之后叫你说话,以后还能让你上台,能作报告。”服了魏龙骧给开的药,李可染果真在半年内恢复了说话的能力。
, 百拇医药
魏龙骧去世后,骨灰移葬福田公墓,墓碑上“医林耆硕”四个遒劲大字是生前好友启功亲自书写。这是对魏龙骧一生最好的评价,也寄托了人们对魏龙骧的永久哀思。
·相关链接·
魏龙骧(1912-1992年)青年时代就立志为良医,拜师学医之后,潜心研读中医经典专著,博览现代医学书刊,致力临床诊病实践,并考取中医师资格,从此终生从事中医事业。他在解放前就已有名望,被北平群众誉为“四小名医”。解放后,他毅然放弃当时优裕的生活条件,参加政府工作,先后任卫生部中医司科长,301医院中医顾问,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委,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中医杂志(日语版)中方特别顾问,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常委,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
魏龙骧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精通《伤寒》、《金匮》等医学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他宗古而不泥古,善于融汇古今,博采众长,屡起沉疴。在中医内、妇、儿科等领域解决疑难重症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些论文在全国中医刊物发表,为同道赞许。他对患者和蔼可亲,耐心细致,视为亲人,赢得人们的敬重。他重视带徒育人,曾培养一批中医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特别是晚年还担任指导和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的任务,成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魏龙骧是我国中医行政管理工作的先驱。他认真贯彻党的有关卫生政策,参与制定、落实各项中医政策,努力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为全国中医学院的建立、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在长期担任中央保健工作期间,为中央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医疗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 百拇医药(周 颖)
儿子眼中的魏龙骧
在魏龙骧生前称为“问庐”的客厅,记者采访了他的长子魏金石。谈到父亲,魏金石缓慢的话语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敬重和眷恋。
生于北京的魏龙骧原名魏文玉,祖籍河北省东光县。求学期间患了伤寒,几乎被庸医所误。多亏一位袁姓中医及时治疗,才保全了性命。从此,他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1932年,年仅21岁的他以“不为名相,便为名医”的远大志向,拜当时著名儒医杨叔澄为师,刻苦攻读中医经典著作。后随师临症,逐渐独立应诊。魏龙骧牢记恩师“慎重民命,崇尚医德”的谆谆教诲,奉为终生执医济世之圭臬。
, 百拇医药
1934年,他考取北平中医师行医执照,从此悬壶济世。解放前15年从医生涯中,他潜心研读经典专著,博览历代名家医论,特别对张仲景的《伤寒论》研读尤深。他不尚空谈重实践,终日致力临床诊病,不知救治了多少危重病人。魏龙骧对患者无论达官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均一视同仁,对贫病交迫的劳动人民尤为关切,施诊送药,视为亲人。因此,每天清晨,先给贫困百姓免费施诊10名,而对达官贵族则有病治病,从不奔走豪门,阿谀奉承。因此,他的高超医术为同道和病人所称颂,医德风范更为时人所景仰,被群众称为京城“四小名医”之一。
解放后,魏龙骧目睹共产党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的丰功伟绩,深受感动,在其父的大力支持下,他依然脱下长衫,换上中山装,参加卫生部政府工作,成为中医界率先从事中医管理工作的先驱。这对当时收入颇丰、生活优裕的魏龙骧来说,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决心的。尽管上有老父需奉养,下有3个孩子在求学,政府实行的低薪金远远不够家用,他变卖家产贴补,维持粗茶淡饭,但他心甘情愿,终不言悔。
, 百拇医药
在儿子眼中,魏龙骧是严父。小的时候,魏龙骧对子女管教很严,特别是对两个儿子,认为80分才算及格,还专门请家教补习英语和数学。在他的严格教育下,两个儿子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个是水利水电专家,一个是工程化学专家,其女是医学专家。
儿子回忆,文革期间,父亲与胡熙明、张志坤等人组织“众志成城”战斗队,捍卫党的中医政策,参与编写“中医药工作17年来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
父亲耿直的为人给儿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个中医教师带着礼物到家中,要求父亲推荐他当教授。父亲说,我是主任医师,完全有资格给你推荐,但这要看你够不够条件。我看病不接受礼物,评教授同样不收礼物。就凭你搞不正之风这一条,我就不能推荐你。
同事眼中的魏龙骧
著名老中医路志正是魏龙骧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卫生部中医司的同事。采访他时,他道出一些鲜为人知的一些往事。
, 百拇医药
1950年,卫生部召开首次中医座谈会,魏龙骧出席并接受筹建北京中医学会的任务。同年,在成立的北京中医学会中当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并在学术组工作。
路志正记得,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魏龙骧带领他们深入基层调查中医治疗的效果。同年,卫生部在河北省举办第一届学术会议暨代表大会,魏龙骧亲自参加协助调研,总结资料,保证大会顺利举行。
1956年,北京也发生乙脑,他积极组织北京名老中医到北京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积极参与抢救所收治的49名患者,45人治愈,且无后遗症,治愈率达91.8%,从而使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事实再次得到验证,震动了医药界。结果证明,中医完全可以治疗乙脑和肺炎,而且效果显著。同时在各地进行推广其经验,也充分证实了中医的疗效。
一位苏联专家因头痛、发烧就诊于北京医院,经检查确诊为乙脑,服用抗生素等西药后,病情逐步恶化,出现抽搐、说胡话、大小便失禁、半身麻痹、高烧不退以及潮式呼吸等现象。院内院外的中苏专家进行了多次会诊,一切对脑炎有效治疗的方法都用尽了,可患者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只能依靠供给氧气和注射各种强心剂来延续生命。
, 百拇医药
在这危急的关头,北京医院向卫生部求救。卫生部立即派中医司的魏龙骧等4位大夫前来治疗。他们会诊后认为,患者病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暑瘟病”,经辨证认为邪在气分,有气营两燔之势,拟出“白虎汤”、“银翘散”为主的方剂,同时加“局方至宝丹”。病人服后,当夜体温下降,但仍处于昏迷、抽搐状态。第二次还以“白虎汤”为主,加入“止痉散”以及“安宫牛黄散”,患者服后体温上升,有痰,抽搐未停。第三次处方同前,加了化痰治偏瘫的药。此后,病人体温逐渐正常,呼吸规则,痰量减少了,抽搐减轻了。3天后,已经昏迷5天的病人清醒了,并能回答问题,后来病人终于痊愈(此事曾以《转危为安》一文发表于195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在记者翻阅一些资料时,看到魏龙骧发表于1955年《中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从中医治疗脑炎谈到祖国医学防治传染病的结果》,他预见,不论过去、现在以至于将来,祖国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上,都有极高的价值。这对如今防治SARS和禽流感无不有借鉴意义。
魏龙骧认为,威胁人口最大的疾病是传染病,祖国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是有很大贡献的。如果我们对古代医家的论著加以整理和研究,在这丰富的医学宝藏里,也有许多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这些传染病的宝贵经验。中医能够治疗乙型脑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确如魏龙骧所言,去年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就是铁的事实吗?
, http://www.100md.com
路志正还谈到,中医出身的魏龙骧在卫生部中医司任技术指导科科长时,怀着对中医事业特殊的感情以及振兴中医的责任感激励着他带领一班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和推动全国各省市中医学会的建立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为全国中医学院、中医医院以及中医科研机构的建立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挖掘和整理祖国医学,发现和保护民间有真才实学的名、老中医单方、验方以及一技之长,改变后继乏人乏术的现状据理力争,奔走呼号。
1978年,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发表以后,卫生部和人民日报联合邀请在京著名老中医和西学中有成就的同志座谈。魏龙骧在会上主张,认真学习、落实中医政策,彻底清除歧视、排斥中医的现象,创造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完成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
魏龙骧担任中央保健医工作期间,为众多的中央领导尽心尽力,精心治疗,其中有叶剑英、刘伯承、宋庆龄、杨成武、贺龙、胡耀邦、荣毅仁等。他担任邓小平同志的保健工作多年,精心负责,邓小平、卓琳夫妇曾摘下自己院内种植的最大一个石榴送给了魏龙骧。这一纪念品曾在魏龙骧的书房珍藏过。
, 百拇医药
此外,魏龙骧还给不少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诊过病。1979年,他专程赴朝鲜为金日成诊病保健,取得较好疗效。
学生眼中的魏龙骧
魏龙骧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重视教徒育人,培养了一批中医专家和中西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俊龙,魏龙骧的学术继承人、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张根腾、魏淑兰,海淀医院原中医科主任刘学俊就是其中的几位。
李俊龙说,魏老讲课,时而幽默诙谐,令人捧腹;时而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时而愤世嫉俗,令人正襟。兴致高时,常常右手捻须,左手比划,两眼发出年轻人的光亮,令人难忘。张根腾说,魏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既听得懂,又用得上,还有效果。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到魏老家听讲时的抢答一课。
魏龙骧当时出的题目是:初冬近小雪的天气,一个大小伙子连续发烧几天后,昏死几次。看其人,双目不睁,气息微弱,舌色深绛,苔干糙厚;切其脉,沉而实;按其脘腹,燥热而硬。掀开被子,屁股下流出一股绿色粪水,恶臭!这是什么证候?猜猜当时开了什么方子?看学生实在答不上来,魏龙骧告诉他们,这是少阴三急下之一的热结旁流证,当时开的是大承气汤方子,患者仅服一服药就痊愈了。几句话,使学生茅塞顿开。
, 百拇医药
在一次饭后闲聊中,魏龙骧得知学生在治一患者小便后眩厥,用补法和提升法均未获效时,当即翻阅医案。令学生查《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第三篇”条下:“每溺时头痛……若溺快然,但头眩者,用百合滑石代赭汤。”魏龙骧说,书中记载与今人所患之症丝毫没有两样,用百合滑石代赭汤无不中的。老师精通经典的学习方法,学生深受启发。
既是学生,又是同事的张根腾、魏淑兰说,跟随魏老多年,最大的收获是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首先是实事求是。能给病人看到什么程度,就如实告诉病人。其次处处为患者着想,特别负责任。魏老认为,看病就要看得起,吃得上药,有一定疗效。一位甘肃患者家境贫寒,魏老在诊脉时就问他家乡有什么药,开方让其回当地去抓,并告诉患者,如果没有,什么药可以替代。再者就是一视同仁,中央领导和布衣百姓同样对待。一位出身工人家庭的庄姓人家,一家人都是魏龙骧的患者。
张根腾说,北京医院曾举行过魏龙骧等5位老专家从事医疗工作50周年的盛会,邓颖超特意写了贺信,赞扬他们“医德高尚,医术高明”。魏老屡起沉疴的原因,多以经方加减奏效,本源重在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一个15岁外地患者,高热缠绵逾月,当地治疗无效,来京就医。历经多方检查,仍未确诊,热终不退。所持中药处方概为清热解毒、滋阴之类,未见一方有改弦更张者。魏龙骧仔细询问并检查后分析,此患者属伤寒。用柴胡桂枝各半汤,6剂后,高热顿衰,胃纳有增,告愈。一老翁病后呃逆频发,采用中西药均未奏效。魏老会诊认为,年老而病,气虚不足,升降失司,宜升清降浊。两剂药呃逆已缓,4剂已止,再服5剂而愈。
西学中的刘学俊告诉记者,魏老对西医无门户之见,抱着虚心好学的态度,探索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寻求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他曾说过,祖国医学与西医学相结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用香连丸、白头翁、鸦胆子治疗痢疾;白芨治疗百日咳;荆防汤治感冒;三仁汤、宣痹汤治波浪热;五虎散治破伤风;紫草内服预防麻疹等,都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其中有的竟超过西药治疗的效果。特别是通过中西医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如病人呼吸困难,输以氧气,不能服药而用鼻饲法,以及合理的护理和确切的诊断等,都给中医在治疗传染病上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为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工作,魏龙骧还亲自讲课,他那深入浅出、精辟而不玄妙的阐述,令西医专家消除了对中医的成见和误解,进而对中医产生了极厚的兴趣。
患者眼中的魏龙骧
魏龙骧从医60余载,勤求古训,重在新义,治学严谨,重在实践。他治疗无数病人,也治愈不少疑难杂症。
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患者张斌,得了一种怪病。大便极端困难,便型成细长条,并常伴腹痛,感到非常痛苦。几次来京在大医院检查未有确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失去了信心。经好心人引见,求诊于魏龙骧。当时年已古稀的魏老,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平易近人,切脉看病十分认真,第一次看病就说出患者得病的原因,诊断为笔管屎证,并鼓励他要有耐心和信心,自己尽全力给予治疗。
随后,患者先后8次找魏龙骧看病,吃了52剂中药,怪病终于彻底治愈了。在治病的两个月,魏龙骧分文不取,任何礼物都不收,为等待患者还推迟赴约;患者未如期看病,他打电话询问原因;仔细叮嘱病人戒烟,少喝酒,控制饮食,不要着凉等,让一个外地普通病人真实感受到老专家的关怀和温暖。
, http://www.100md.com
为此,患者在感谢信中写到:“魏教授的精湛医术是现代医学界所罕见,他那高尚的医德更是令人难忘。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使我更加认识到中医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大力发掘利用,造福人民”。
北京工人金某,20岁时患病。每日大便7至8次,有时便脓、便血、腹坠,伴有牙疼、口疮等症。按痔疮、痢疾施医,中西医治疗均无效,病情加重。又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几经周折,在一年多的时间,患者从一个健壮的大小伙子被折磨得面黄肌瘦,体重只有七、八十斤。
后经魏龙骧会诊认为,“证已两年,缠绵不已,显系肝木侮土,方宜制肝培脾,不能从速,久则有功。”采用“痛泻要方”加味进行治疗,药后大便次数和脓血量逐渐减少,腹痛减轻。三诊后加“锡类散”,七诊后停用,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化验正常。两个月痊愈。
患者赞曰,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只有长时间经过疾病痛苦折磨的人,才能体会到恢复健康是何等的快乐。他同时表示,要终生颂扬祖国医学的伟大,颂扬魏龙骧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
, 百拇医药
朋友眼中的魏龙骧
去过魏龙骧家中的朋友,对他养的绿色植物记忆犹新。桌上的文竹,窗台上的龟背竹,地上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草木,盆盆青翠欲滴,枝叶茂盛。但魏龙骧声称不养开花的植物,其性格特点是何等的独特!
魏龙骧出身书法世家,家学渊源,在其恩师的点拨下,他对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也多有涉猎和建树。他善诗词,工书法,爱听京剧和广东音乐,喜好丹青绘画、盆景怪石。
在参加北京四中建校80周年校庆会上,魏龙骧作为校友吟诗一首:“同沾花雨沐春风,学分文理各专攻,不负当年耕耘苦,四化英才半四中”。
曾经有人当众说中医不科学以及污蔑中医的话,魏龙骧非常气愤,当时作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争是论非真堪笑,抚琴原错对牛谈”。
得知一学生任教育处副处长,魏龙骧便让其读明朝宗臣的“报刘一丈书”。说当干部绝不能阿谀“权门”,要“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为善不为人知”。
, 百拇医药
记者在其家中看到过魏龙骧入党申请书的底稿,字体娟秀整洁,一丝不苟;看到他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30周年书写的“古木逢春花更妍”条幅,笔锋遒劲,很有功底。在卫生部中医司时,因魏龙骧写一手好字,有人专门跟他练过魏碑。
魏龙骧健谈好客,乐善好施,喜交朋友,有求必应,常常“座上客常满,杯中茶不凉”。
与魏龙骧友谊深厚的朋友中有患者、学生、百姓,也有文学巨匠、书法大家、丹青高手、历史学家……如郭沫若、沈雁冰、邓拓、启功、赵朴初、俞平伯、李可染、黄胄、华君武、吴作人等。
著名画家李可染在赠给魏龙骧“愿天下人长寿”的条幅上题字:“魏老龙骧,医林硕彦,年来医我宿疾,保我健康,为此志感。”原来,这里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74年,由于精神遭受重压,李可染的高血压发展到失语、头颈僵直到连回头都困难了,和家人谈事情只能用笔写。身为老朋友的魏龙骧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风险去给李可染诊病。他在详细了解了发病过程之后,很有把握地对李可染说:“只要你相信我,半年之后叫你说话,以后还能让你上台,能作报告。”服了魏龙骧给开的药,李可染果真在半年内恢复了说话的能力。
, 百拇医药
魏龙骧去世后,骨灰移葬福田公墓,墓碑上“医林耆硕”四个遒劲大字是生前好友启功亲自书写。这是对魏龙骧一生最好的评价,也寄托了人们对魏龙骧的永久哀思。
·相关链接·
魏龙骧(1912-1992年)青年时代就立志为良医,拜师学医之后,潜心研读中医经典专著,博览现代医学书刊,致力临床诊病实践,并考取中医师资格,从此终生从事中医事业。他在解放前就已有名望,被北平群众誉为“四小名医”。解放后,他毅然放弃当时优裕的生活条件,参加政府工作,先后任卫生部中医司科长,301医院中医顾问,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委,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中医杂志(日语版)中方特别顾问,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常委,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
魏龙骧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精通《伤寒》、《金匮》等医学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他宗古而不泥古,善于融汇古今,博采众长,屡起沉疴。在中医内、妇、儿科等领域解决疑难重症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些论文在全国中医刊物发表,为同道赞许。他对患者和蔼可亲,耐心细致,视为亲人,赢得人们的敬重。他重视带徒育人,曾培养一批中医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特别是晚年还担任指导和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的任务,成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魏龙骧是我国中医行政管理工作的先驱。他认真贯彻党的有关卫生政策,参与制定、落实各项中医政策,努力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为全国中医学院的建立、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在长期担任中央保健工作期间,为中央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医疗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 百拇医药(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