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之国——21世纪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杨向中
胚胎生物科技应成为首选目标之一
中国在胚胎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开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已经生产出转基因山羊、转基因牛等。新千年来,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山羊、牛和大鼠。客观地说,中国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在特定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在某些特定方向已经处于领跑地位。如果中国希望近期内在某些科研领域中取得和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动物和人胚胎生物技术显然应该是首选之一。考虑到发达国家诸多原因不得不放慢这方面研究的速度,中国更应该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创造环境、发挥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在胚胎生物技术研发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胚胎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学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些相关研究不仅会推动中国科研进步,还将产生大量的专利、知识产权、学术论文,技术和产品,在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同时给中国带来可观的商业回报,使中国成为这项技术及其成果的创造国和输出国(而不是被动的引进和模仿),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科研和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模式。
, http://www.100md.com
然而竞争刚刚开始,中国要想领先于世界,任重道远。以转基因动物技术为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和西方国家起步时间相近,技术上中国也具有生产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的能力,但时至今日当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三期临床实验转基因药物蛋白的时候,中国的转基因产业还处在雏形,尚未突破蛋白表达阶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经费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多学科研发团队,技术转让和商业化体制尚不完善、人才流失,国内国际科研合作还不够深入等。
中国对科研经费尤其是对生命科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2001年中国科研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43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1%。日本这个比例是3.0%,美国为2.8%,韩国为2.7%。2003年美国的研发经费总额超过2800亿美元,其中政府投入为1110亿美元,仅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2003年的科研经费就达到27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全部科研经费的2倍。充足的经费支持是美国可以长期保证其科技全球领先水平的根本原因之一。工业界的投入也很大,如微软公司一年的科研经费为50亿美元,接近中国全国研发经费总额的一半。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和中国排名世界第六的经济实力相比不相符合,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相当落后的“科技发展中国家”。鉴于经费有限,经费的使用应高度选择。我们建议国家可以在经费使用方面重点支持中国已经比较强而且有可能领先世界的领域,例如动物和人胚胎生物技术等。
, 百拇医药
采用“中心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平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和持续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有资源吸引和争夺人才,扭转优秀科研人才流失的局面。在科研经费还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可以采用“中心制”,即在国内选取几个基础较好的地方兴建转基因制药,组织工程学和再生生物学等研究中心,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这些中心的成立可以把经费相对集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硬件环境,成为引进人才的平台。在澳大利亚,国家投资2600万美元兴建国家干细胞研究中心。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2002年兴建了投资500万美元的干细胞和癌症研究中心。美国东海岸的康涅狄格大学则在2002年投资逾1000万美元建立了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并且投资聘请了在此领域不同专长的多位世界一流科学家,我本人有幸成为首任中心主任。事实上中国在人类和水稻基因组的研究时已经采取了这种策略:建立北方和南方基因中心,证明了这种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在待遇方面,如果经费允许,这些国家中心的工资水平和运作方式应该向国际标准看齐,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的把世界一流人才,把大师吸引到中国来。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会选择中国作为开展科研工作的地点;如果在硬件、软件环境上与国际研究接轨,再配合其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国完全有可能吸引在胚胎、细胞、组织和器官工程等生物技术领域国际顶尖的科学家来中国工作,成为该领域世界一流研究中心。
, 百拇医药
有了经费和人才,还需要一个优良的环境和管理运作体制。在此我想特别指出,针对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国家有关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评审系统(包括招聘和晋升),应该以论文发表数量、论文质量(刊物,引用率),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等国际通用的学术指标进行评判。尤其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应该以此为标准。不应以成果鉴定会和新闻媒体报道作为评判标准。学术成果应该以论文形式,经过严格审稿,在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特别是国际认可的一流杂志。在此之后才应该考虑必要的新闻媒体报道。我们看到,由于胚胎生物技术,尤其是克隆技术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一些科学家热衷于媒体的报道,甚至本末倒置以媒体报道代替了学术论文的发表,这显然是不利于中国科学研究走向世界的。对于胚胎生物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建立专利机构帮助科学家对国内和国际专利的申请和转让,加强政府支持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比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在中国研发的中外相关高科技公司等等。
我们衷心地希望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在新千年开始之际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而又转瞬即逝的良机,解决好经费、人才、体制等现有问题,以探索科学造福人类为己任,在政府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动物和人类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人类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开发,中国将可望在这一领域五至十年间走进世界前沿。我们相信这不仅将是中国科技走向国际舞台取得国际领先的契机,更将是中国对人类医学以至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本文作者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海外理事), 百拇医药
胚胎生物科技应成为首选目标之一
中国在胚胎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开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已经生产出转基因山羊、转基因牛等。新千年来,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山羊、牛和大鼠。客观地说,中国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在特定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在某些特定方向已经处于领跑地位。如果中国希望近期内在某些科研领域中取得和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动物和人胚胎生物技术显然应该是首选之一。考虑到发达国家诸多原因不得不放慢这方面研究的速度,中国更应该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创造环境、发挥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在胚胎生物技术研发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胚胎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学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些相关研究不仅会推动中国科研进步,还将产生大量的专利、知识产权、学术论文,技术和产品,在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同时给中国带来可观的商业回报,使中国成为这项技术及其成果的创造国和输出国(而不是被动的引进和模仿),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科研和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模式。
, http://www.100md.com
然而竞争刚刚开始,中国要想领先于世界,任重道远。以转基因动物技术为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和西方国家起步时间相近,技术上中国也具有生产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的能力,但时至今日当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三期临床实验转基因药物蛋白的时候,中国的转基因产业还处在雏形,尚未突破蛋白表达阶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经费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多学科研发团队,技术转让和商业化体制尚不完善、人才流失,国内国际科研合作还不够深入等。
中国对科研经费尤其是对生命科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2001年中国科研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43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1%。日本这个比例是3.0%,美国为2.8%,韩国为2.7%。2003年美国的研发经费总额超过2800亿美元,其中政府投入为1110亿美元,仅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2003年的科研经费就达到27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全部科研经费的2倍。充足的经费支持是美国可以长期保证其科技全球领先水平的根本原因之一。工业界的投入也很大,如微软公司一年的科研经费为50亿美元,接近中国全国研发经费总额的一半。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和中国排名世界第六的经济实力相比不相符合,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相当落后的“科技发展中国家”。鉴于经费有限,经费的使用应高度选择。我们建议国家可以在经费使用方面重点支持中国已经比较强而且有可能领先世界的领域,例如动物和人胚胎生物技术等。
, 百拇医药
采用“中心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平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和持续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有资源吸引和争夺人才,扭转优秀科研人才流失的局面。在科研经费还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可以采用“中心制”,即在国内选取几个基础较好的地方兴建转基因制药,组织工程学和再生生物学等研究中心,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这些中心的成立可以把经费相对集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硬件环境,成为引进人才的平台。在澳大利亚,国家投资2600万美元兴建国家干细胞研究中心。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2002年兴建了投资500万美元的干细胞和癌症研究中心。美国东海岸的康涅狄格大学则在2002年投资逾1000万美元建立了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并且投资聘请了在此领域不同专长的多位世界一流科学家,我本人有幸成为首任中心主任。事实上中国在人类和水稻基因组的研究时已经采取了这种策略:建立北方和南方基因中心,证明了这种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在待遇方面,如果经费允许,这些国家中心的工资水平和运作方式应该向国际标准看齐,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的把世界一流人才,把大师吸引到中国来。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会选择中国作为开展科研工作的地点;如果在硬件、软件环境上与国际研究接轨,再配合其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国完全有可能吸引在胚胎、细胞、组织和器官工程等生物技术领域国际顶尖的科学家来中国工作,成为该领域世界一流研究中心。
, 百拇医药
有了经费和人才,还需要一个优良的环境和管理运作体制。在此我想特别指出,针对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国家有关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评审系统(包括招聘和晋升),应该以论文发表数量、论文质量(刊物,引用率),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等国际通用的学术指标进行评判。尤其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应该以此为标准。不应以成果鉴定会和新闻媒体报道作为评判标准。学术成果应该以论文形式,经过严格审稿,在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特别是国际认可的一流杂志。在此之后才应该考虑必要的新闻媒体报道。我们看到,由于胚胎生物技术,尤其是克隆技术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一些科学家热衷于媒体的报道,甚至本末倒置以媒体报道代替了学术论文的发表,这显然是不利于中国科学研究走向世界的。对于胚胎生物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建立专利机构帮助科学家对国内和国际专利的申请和转让,加强政府支持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比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在中国研发的中外相关高科技公司等等。
我们衷心地希望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在新千年开始之际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而又转瞬即逝的良机,解决好经费、人才、体制等现有问题,以探索科学造福人类为己任,在政府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动物和人类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人类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开发,中国将可望在这一领域五至十年间走进世界前沿。我们相信这不仅将是中国科技走向国际舞台取得国际领先的契机,更将是中国对人类医学以至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本文作者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海外理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