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表示要重振“小站稻”雄风
本报讯 3月11日上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科技楼在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正式奠基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为这个中心的首席科学家表示,今后将加大杂交粳稻科技攻关力度,重整“小站稻”雄风。
据介绍,杂交粳稻是近期内最有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对粮食总产贡献率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增加产量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杂交籼稻已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而杂交粳稻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2003年,全国的粳稻种植面积已达1亿亩左右。如果能实现杂交粳稻种植面积比例从3%%提高到30%%,增产60亿公斤优质稻谷,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据了解,当前困扰杂交粳稻发展的产量优势问题、品质问题、种子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杂交粳稻的发展已经不存在重大技术障碍。通过联合攻关,有望5年内选育杂交粳稻品种(组合)25-30个,形成杂交粳稻超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推广体系和培训体系,实现粳稻新种产业化,使我国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记者 冯国梧), http://www.100md.com
据介绍,杂交粳稻是近期内最有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对粮食总产贡献率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增加产量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杂交籼稻已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而杂交粳稻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2003年,全国的粳稻种植面积已达1亿亩左右。如果能实现杂交粳稻种植面积比例从3%%提高到30%%,增产60亿公斤优质稻谷,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据了解,当前困扰杂交粳稻发展的产量优势问题、品质问题、种子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杂交粳稻的发展已经不存在重大技术障碍。通过联合攻关,有望5年内选育杂交粳稻品种(组合)25-30个,形成杂交粳稻超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推广体系和培训体系,实现粳稻新种产业化,使我国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记者 冯国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