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肠杆菌O157研究获系列成果
本报讯 (驻地记者 灵霄)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研究员主持下,近年中国CDC与苏皖鲁豫CDC合作组成课题组,针对新发传染病大肠杆菌O157H7,在流行病学、病原学、细菌分离、检测和鉴定技术、流行病学、临床治疗、监测、预警和控制等方面一一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该系列研究在最近揭晓的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中荣获二等奖。
1999年春夏,苏皖毗邻地区突发大规模不明原因腹泻病例,患者多数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因多器官受损死亡。徐建国等赴疫发现场,迅速查明病因为O157H7。继而开启了我国对O157H7防治的系统研究。当时国内分离O157方法落后,徐建国科研组于1999年9月引进了O157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提高了分离率;并于2000年向各省疾病控制系统提供我国自己标记的O157免疫磁珠。其后,又发展了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快速诊断卡(国外进口产品是多克隆抗体),修改了分离程序。研究人员将O157快速诊断卡用于粪便标本的初筛,减少了80%~90%的工作量,且10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又无须特殊设备,便于基层推广。该技术目前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的疾病控制系统中使用。
在调查传染源过程中,徐建国还提出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可能在O157暴发流行中的起着传播病原菌作用的观点,得到了随后细菌学调查和病原菌分型结果的支持。由此,家畜家禽的带菌率被作为O157疫情发生的预警指标之一,为该疫情预防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建国等近年的有关研究还发现,我国自1999年起O157流行菌型发生了重大变迁,71%为产生Stx2vha基因型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H7。研究人员发现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蜣螂所携带O157:H7基因型和患者菌株一致,很可能是一种新的传播肠道病原菌的媒介。针对O157临床治疗,他们提出原则上不使用抗生素的建议,并筛选到一株在试管内和动物体内对病原菌有抑菌作用、未增加大肠杆菌O157H7的Vero细胞毒性作用的、可食用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此外,他们还发现,O157患者在出现腹泻症状第2天,18.5%的病人已经出现肾功能异常,100%表现出血清β2-MG升高。研究人员提出应在患者早期进行实验室检查,注意肾功能的变化,血清β2-MG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
近年我国许多省市从临床标本、家畜家禽粪便标本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徐建国实验室研究发现这些菌株具有多种鞭毛抗原,和大肠杆菌 O157H7在毒力岛和毒力基因的组成上完全不同,不会引起同样的公共卫生问题。, 百拇医药
1999年春夏,苏皖毗邻地区突发大规模不明原因腹泻病例,患者多数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因多器官受损死亡。徐建国等赴疫发现场,迅速查明病因为O157H7。继而开启了我国对O157H7防治的系统研究。当时国内分离O157方法落后,徐建国科研组于1999年9月引进了O157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提高了分离率;并于2000年向各省疾病控制系统提供我国自己标记的O157免疫磁珠。其后,又发展了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快速诊断卡(国外进口产品是多克隆抗体),修改了分离程序。研究人员将O157快速诊断卡用于粪便标本的初筛,减少了80%~90%的工作量,且10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又无须特殊设备,便于基层推广。该技术目前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的疾病控制系统中使用。
在调查传染源过程中,徐建国还提出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可能在O157暴发流行中的起着传播病原菌作用的观点,得到了随后细菌学调查和病原菌分型结果的支持。由此,家畜家禽的带菌率被作为O157疫情发生的预警指标之一,为该疫情预防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建国等近年的有关研究还发现,我国自1999年起O157流行菌型发生了重大变迁,71%为产生Stx2vha基因型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H7。研究人员发现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蜣螂所携带O157:H7基因型和患者菌株一致,很可能是一种新的传播肠道病原菌的媒介。针对O157临床治疗,他们提出原则上不使用抗生素的建议,并筛选到一株在试管内和动物体内对病原菌有抑菌作用、未增加大肠杆菌O157H7的Vero细胞毒性作用的、可食用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此外,他们还发现,O157患者在出现腹泻症状第2天,18.5%的病人已经出现肾功能异常,100%表现出血清β2-MG升高。研究人员提出应在患者早期进行实验室检查,注意肾功能的变化,血清β2-MG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
近年我国许多省市从临床标本、家畜家禽粪便标本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徐建国实验室研究发现这些菌株具有多种鞭毛抗原,和大肠杆菌 O157H7在毒力岛和毒力基因的组成上完全不同,不会引起同样的公共卫生问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