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原理”只有几条,屈指可数,但“经济现象”五花八门,有时貌似荒唐,有时貌似互相矛盾,若要运用“经济原理”,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现象解释通,就必须在“约束条件”上下工夫。只有找到确切的“约束条件”,“经济原理”才能与“经济现象”相符。
每当见到奇怪的“社会现象”,就凭着好奇心去打探,寻求切中要害的“约束条件”,然后运用“普遍原.理”,包括经济学原理,去作一番解释,这样的智力游戏,跟福尔摩斯破案一样有趣。
石场的故事
有一个经营石场的商人,他靠炸石山卖石头赚钱,一年利润有几百万。这个商人在石场周围,又买了一大片地,当中包括一个大鱼塘。鱼塘的鱼又肥又多,但他从不卖鱼,因为大鸡不吃小米,与卖石的相比,卖鱼的收入微不足道。这个鱼塘的用途,就是主人偶尔用来招待朋友钓鱼。
他买这么大片的空地干什么?是的,鱼塘可以用来讨好关系户和地方政府的官员。但是,要讨好他们,是用不着特意买个鱼塘的。很多成功的商人,生意关系处理得很好,也没有买鱼塘。这是浪费吗?这是得不偿失吗?这是市场失灵吗?
不是的。石场主人把石场周围的土地都买下来,是为了阻止房地产开发商在石场周围盖楼房。因为一旦盖好楼房住宅,住户就势必会联合起来投诉石场的爆破声扰民,石场的生意就永无宁日了。有见及此,石场主人就赶紧把周围的空地买下来,避免了以后的纠葛。
石场主人显然不知道谁是科斯,但他聪明的做法,是与科斯定理相符的,那是说,资源会落到能创造最高价值的用途上。石场旁边的土地,最高价值的用途就是空置。若这片土地用来盖房子的价值超过石场的收入,房地产开发商是会倒过来买下石场的。
中日贸易摩擦
日本限制中国的大蒜等农产品进口,中国对日本汽车施加报复性的限制。你来我往,赢家有两位:日本的农民和欧美的汽车制造商;输家有四位:中国的农民、日本的食客、中国的乘客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
奇怪的是,在日本国内,为什么日本的农民,势力强于汽车制造商,使得日本农民在贸易摩擦中取得的好处,要由日本汽车制造商来承担呢?
这跟日本大地主的庞大势力有关。日本的大地主,在政坛上有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力。日本政府向来对来自美国等地的农产品施加严格限制,说它有虫、有毒、不及格等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结果,日本的农产品十分稀缺,大米是矜贵的美食,葡萄可以卖到一美元一颗,农地昂贵,两桩大厦之间都要种菜。
从中国进口廉价的农产品,无异于增加了日本的土地供给,这直接损害了日本农民和大地主的利益。政治角斗之后,他们占了上风。今天日本对中国农产品的限制,是日本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日本人民早就身受其害,所以这次事件是不能跟“民族敌对”扯在一起的。
反全球化的原因
几个星期前,很多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到意大利游行示威。国内一些分析家说,最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大部分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有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导致全球化的受益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云云。
这是对真实世界缺乏了解的人所发的空论了。如果贫穷国家真的是跨国公司的受害者,他们自己为什么不站出来,为自己反对全球化经济呢?事实上,去示威闹事的,是那些先进国家的激进分子,他们是坐着飞机去为贫穷国家的人民请命的,这不是很奇怪吗?
真相是,全球化经济和跨国公司,造福了第三世界的贫苦人民,正是他们,把工厂开到了乡间,使得发达国家“受福利保护的昂贵劳动力”,不得不与贫穷国家“勤奋而廉价的劳动力”发生竞争。去示威闹事的人说得动听,他们反对开发落后地区,反对在那里开办“血汗工厂”,反对“剥削”第三世界的穷人,但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阻止跨国公司外移,要把“血汗工厂”留在国内,不让外国的穷人得到“受剥削”的好处。
(北海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