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编号:10369081
我的学徒生涯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19期
     漫步街头,新开业的药店如“雨后春笋”,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家药店开张。如今的药品零售店星罗棋布,遍地开花,这给老百姓求医问药带来了方便,当然这种竞争也给消费者也带来了实惠。现在的药店都装饰考究,门面既有现代风格,又有传统文化气息,真是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尽管药店的“招牌”不同,有连锁经营的、有合资经营的、有个人独资开业的、有超市经营OTC品种……。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门号都写着“为了老百姓”、“信誉第一,顾客至上”、“诚心面对顾客”等等。每到晚上,大幅的霓虹灯广告不停地闪烁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也使“诚信经营”的广告语异常醒目。我凝望着“诚信”两字,渐渐地陷入深思,那是50多年前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我眼前浮现……

    那是解放初期,由于家庭贫困,小学毕业的我经人介绍到药店当学徒,早年的药店都是师传徒承,在药店当学徒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不像现在有经过了正规药学专业技术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
, http://www.100md.com
    我从师的药店不在闹市中心或商业繁华地段,而是开设在小巷里,也没有很大的门面,只是开设在“石库门”内,“石库门”两旁是古铜色的一幅对子,用隶书写着“精选各省地道药材,尊古依法修治炮制”。上面是店号,一面硕大的杏黄旗上绣着几个大字:“诚招天下客”。

    解放初,药店大部分都卖中药,那时卖西药只有卖“消治龙”、“匡乃定”、“头痛片”之类,因此西药店很少,人们求医问药大部分是中草药,临近“石库门”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味。进了门,200平方米的大厅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柜台、百眼橱,大大小小的瓷瓶错落有致,装药的“格斗”上用正楷正名写着各种药品的名称。铜制的大冲筒,铁制的船,小小的片戥,海宁的刀,样样东西都新鲜,特别是店堂用金粉书写的条幅引人注目,一面写的是:“修合虽无人见”,另一面写的是:“诚信自有天知”。店堂宽敞明亮,顾客熙熙攘攘,生意十分红火。

    药店是前店后坊,前面配方卖药,后面是作坊,过了店堂往里面是加工炮制区和库房,来自全国各地的药材都要在这里鉴定真伪、优劣,合格后安排加工、炮制;炮制成合格的饮片,才能供前店配方,满足处方的要求。
, 百拇医药
    我的师傅是宁波人,是老板从宁波聘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他已年近花甲,担任“头柜”工作,除了鉴定药材的真伪之外,主要是管理工作和接方审核。师傅极为认真,凡是处方要求的事项,决不马虎、含糊,他对每一张处方都要仔仔细细地阅读,从简短的“脉案”到处方“药引”,看有无配伍禁忌、用药禁忌等,然后拿起毛笔,将处方上“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一一勾划清楚,就连“药引子”和“脚注”也要用朱砂笔圈点明白,便于校对。这样处方上有多少味药,应包多少小包,顾客回去一点就清楚,保证数准量足,让群众买个放心,买个明白,接受群众监督。

    药店在夏日暑天,鲜霍香、鲜佩兰保证供应,至于鲜生地、鲜沙参、鲜石斛,则常年必备。就是要“鲜荷梗”一尺,我们必到郊区莲产地亲自采购,如遇“药引”上“将军”一对,写明“原配”决不“续弦”。由于货齐药正,顾客近悦远来,真是“药香不怕巷子深”。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既要学“柜台”,又要学“炮炙”,可是最使我忘不了的第一课,是师傅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师傅说:“在我们这条小巷里,原来还有一家药店,那家老板见利忘义,一次,处方上要用‘生麻黄’一钱,当时店里无货,老板就用‘席草’剪断代用。病家由于没有疗效,继续看病,医师将‘生麻黄’增加至二钱,老板又如法炮制,当医师将‘生麻黄’增加至三钱时,正好‘生麻黄’到货了,他就按处方量调配,病人因发汗虚脱救治不及而亡,在保留的药渣中,找出了‘席草’,结果店家招牌被砸,落得名声扫地、人财两空”。师傅说:“要学会卖药,先要学会做人,业又不精,德又不成,害人害己”。
, http://www.100md.com
    在师傅的面授下,我从“麻黄”去节,“川贝”去芯,“桑叶”去柄等小事做起,逐步学会了各项复杂的加工炮制工作。我明白了记载中药的书籍为什么叫“本草”,学会了何谓药品的“功能”和“性状”,以及在药物炮制上应做到“修治合度,分两无差”等。后来,这些经验有的被收载在大学的教科书上,例如,野山人参的特征是“雁勃子、枣核艼、珍珠疙瘩、人字形”;天麻的特征是“鹦鹉嘴巴、肚脐眼”等。

    时光飞逝,二十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为“学有专长的中药工作人员”,以后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规定的学业。如今两鬓白发的我已经是专业中药工作者,成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老师。面对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学生们,我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师傅教诲的那句名言:“学业要精,德又要诚,要用毕生的精力至诚天下,造福百姓”。我给学子们讲解的还是师傅给我讲述的那个故事——“假麻黄害人的故事”。我要把它给我的一批批学生继续讲下去。, 百拇医药(王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