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取得突破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张景勇)“经过长时间勘探,我国石油资源是否已濒于枯竭?还有无潜力?”面对疑问,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给出令人兴奋的答案:经过多年攻关,我国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为提高勘探命中率提供了重要“武器”。
记者5日从科技部了解到,我国主要油气田在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后,难度越来越大,以构造油藏为主的石油储(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为从根本上扭转此局面,科技部针对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新的油气勘探领域——隐蔽油气藏,在“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持续安排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的研究内容。经千余名科研人员多年攻关,取得世界陆相断陷盆地石油地质理论的前沿研究领域中新的理论突破,初步形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圈闭形成及预测这一重大技术难题,指明了陆相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优势通道,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钻探目标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项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是继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创新,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项成果引起国际地学界高度重视,在近期召开的第三届隐蔽油气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全球21世纪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必将引领全球隐蔽油气藏勘探向纵深发展。
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可以看出,石油地质理论的突破,是石油勘探高潮来临的先声。陆相生油理论,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使我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则铸就了我国东部油区历史产量的最高峰。
在“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指导下,隐蔽油气藏勘探实现了由“盲目的偶然性”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规律性”的质的飞跃。以这一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胜利油田为例:1996年至2003年,胜利油田累计钻探隐蔽油气藏探井882口,占同期钻井总数75.1%,探井成功率达75.0%,比“九五”以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累计探明隐蔽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6.46亿吨,占同期探明储量的65.5%以上。此成果的应用,使胜利油田等老油田从根本上扭转了油气储(产)量下滑的趋势。因此,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这项成果必将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迎来又一个石油勘探的春天。, 百拇医药
记者5日从科技部了解到,我国主要油气田在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后,难度越来越大,以构造油藏为主的石油储(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为从根本上扭转此局面,科技部针对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新的油气勘探领域——隐蔽油气藏,在“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持续安排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的研究内容。经千余名科研人员多年攻关,取得世界陆相断陷盆地石油地质理论的前沿研究领域中新的理论突破,初步形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圈闭形成及预测这一重大技术难题,指明了陆相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优势通道,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钻探目标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项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是继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创新,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项成果引起国际地学界高度重视,在近期召开的第三届隐蔽油气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全球21世纪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必将引领全球隐蔽油气藏勘探向纵深发展。
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可以看出,石油地质理论的突破,是石油勘探高潮来临的先声。陆相生油理论,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使我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则铸就了我国东部油区历史产量的最高峰。
在“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指导下,隐蔽油气藏勘探实现了由“盲目的偶然性”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规律性”的质的飞跃。以这一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胜利油田为例:1996年至2003年,胜利油田累计钻探隐蔽油气藏探井882口,占同期钻井总数75.1%,探井成功率达75.0%,比“九五”以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累计探明隐蔽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6.46亿吨,占同期探明储量的65.5%以上。此成果的应用,使胜利油田等老油田从根本上扭转了油气储(产)量下滑的趋势。因此,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这项成果必将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迎来又一个石油勘探的春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