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1156
肝脾肾亏损类风湿病的根本原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6日 中微元素医学网
     肝脾肾亏损类风湿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学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饮食起居,为其病本”,“所谓痹者,各以其时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及“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说明痹为风寒湿邪侵袭导致,并与饮食起居、四时季节交替、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密切相关。汉代张仲景以“虚”立论,论述了因虚致痹的病因病机,其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说:“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虚,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便为历节也。”《中藏经》提出暑邪也可致痹。在《五痹》篇中说:“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则使之然也。”唐宋医家对病因病机更注重虚,如《太平圣惠方》提出了“肾弱髓虚”的病变机制。明清医家对痹证的研究又有新的突破,如王孟荣的痹证久不愈的“痰浊”说,叶天士的“久痛入络”说,均对痹证病因病几的认识有一定意义。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结合前贤论述,对其病因病机阐述如下:
, http://www.100md.com
    (一)肝脾肾亏损

    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为罢极之本,舒畅气血,调达情志。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阳之气,化生卫气,抗御病邪。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肌肉及四肢。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虚劳损伤,皆可造成三脏亏损。三脏亏损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病变机制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1关节、筋骨、肌肉失养,至虚之处,即为客邪之所,外邪得以乘袭;2气血津液不足、营卫气馁,卫外不固,御邪能力低下,反复感邪,屡发不愈;3营卫气血涩滞不行,壅遏于骨节周围而化热、酿痰、留瘀,使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屈伸不利。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致于正虚邪恋,邪凝骨节,最终形成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的顽痹痼疾。因此,肝脾肾三脏亏损,无论在发病之先或在发病之后,均起到重要作用,决定正气抗邪的反应状态、自身阴阳气血的调节功能,决定邪正消长、病情进退等病理转归和预后。

    (二)邪气入侵

    正气不足,邪气易干。患者或因饮酒当风,或汗出水入,或贪凉卧露,或居处环境阴寒潮湿,使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入侵,气血痹阻而发病。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游行全身,遂使多处关节同时罹病,或数处关节先后接踵发病。诚如《圣济总录诸痹门》所说:“风为阻气,善行数变,故风行盛则为行痹。其证上下左右,无所留止,随其所致,气血不通是也。”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所因,不仅筋骨屈伸困难,营卫气血阻滞不行,疼痛难忍。如《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着,留滞经络关节,阻遏气血,涩滞不畅,以致患处肿胀疼痛,重着不移,或伴肌肤麻木、酸楚,缠绵难愈。热邪致病,每因感于外界阳热之邪,或素体阳盛,感风寒湿之邪,郁而化热,犯于经络血脉,漫及全身,熬津炼血,血受炼灼,则瘀热互结,津受煎熬,化而为痰,热痰瘀阻于关节经脉,聚而成毒,精气大伤,遂使疾病迅速发展。临床上,风、寒、湿、热诸邪,每相合而为病,但感邪有所偏重,且风寒湿邪久郁又易化热,故应注意掌握征候病机特点,庶免致误。
, 百拇医药
    (三)跌仆外伤

    临床上,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先,有局部外伤使,每于气候变化,感受寒湿之后局部酸胀疼痛,且病久之后局部肿痛尤甚,说明跌仆外伤也是本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伤致病于王清任“痹病有淤血说”,王肯堂也曾论及“有瘀血”可致痛风。瘀血致病的病因或由于用力举重,或因扭挫跌仆,或因外伤暴力等,造成局部脉络瘀滞,血行不畅,或溢于脉外之败血,死血留滞,循经之血不能正常濡养筋骨肌肉,复受外邪,虚处客邪而发病。

    (四)内舍脏腑

    本病日久,邪气久羁,耗伤气血,正气益虚,则邪气循经内舍脏腑。脏腑受损,一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心病者,心慌气短;肺病者,喘咳不足以息;脾病者,脘胀不能食;肝病者,胁痛胀满;肾病者,腰痛浮肿。二则可产生新的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使病情益加顽缠难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