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0371166
中微元素中药二合一疗法治疗糖尿病足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6日 中微元素医学网
     中微元素中药二合一疗法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的特殊病变,以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为主要临床症状。因多发于下肢、足趾、足底部,所以称为“糖尿病足”。本病属于糖尿病常见严重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人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在欧美国家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率占住院糖尿病人数的20%。国内糖尿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1.7%,而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但我国糖尿病并发足坏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糖尿病病人,而且一旦坏疽发生感染则病情加重。对于本病,国外传统的治疗方法采取高位截肢手术,1988年lerni报道美国传统糖尿病患者每年有4万人被截肢,过去国内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的截肢率占21%-66.6%,给糖尿病人造成终生残疾和极大痛苦。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认识
, 百拇医药
    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脉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

    1、瘀血阻滞,脉络痹阻

    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

    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
, 百拇医药
    2、湿热下注,热毒蕴结

    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延,脾气虚损,健运失司,津液不化,湿浊内生,或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影响津液正常代谢,出现湿邪阻滞。湿性重浊粘滞,出现足肿。若湿热下注则患处皮色暗红,肿胀,疼痛,甚则溃破溢脓。

    若淤血湿浊阻滞脉络,营卫壅滞,郁久化热,或患肢破损,复感邪毒,阴液更亏,导致脱疽,甚至肉腐、筋烂、骨脱。若热毒白炽盛可有全身发热,烦热口渴,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若殃及骨髓,则证属凶险。

    3、精血亏损,气阴两伤

    临床观察消渴病,脉痹,脱疽等多发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此部分病人,因消渴日久,伤阴耗气,多有气阴两虚见证。而脉痹,脱疽形成之后,由于瘀血内阻,热毒血瘀等原因,进一步耗伤正气,导致阴伤气虚加重,阴阳俱虚,精学大亏,脱疽久不收口,新血不长,新肉不长,病情缠绵。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

    1、辨证要点

    (1)详细辨证,审证求因

    对于糖尿病坏疽的中医中药治疗,我们也应从辨证入手,仔细辨证,表现不同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找出病因病机,如肢端坏疽,发凉,麻木,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多属寒凝血瘀,如肢端溃烂,疼痛剧烈,皮肤发红灼热,溃烂日久,愈合迟缓,新肉不生,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多为气阴两伤,精亏血瘀。

    (2)了解疼痛的特点,辨别轻重

    糖尿病肢端坏疽,常已疼痛为主要的症状,尤其早期更为突出,肢体疼痛麻木时发时止,活动或走路加重,休息后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者,病情较轻。若肢体疼痛,持续发作,不活动也疼痛,病情较重。若肢体疼痛,局部坏疽,溃疡,感染,病情进一步加重,提示病人肢端坏疽深重,湿热毒瘀。
, http://www.100md.com
    (3)了解正邪消长,把握疾病的预后

    若局部疼痛缓和,肉芽新鲜,渗出物减少,提示正气转盛,预后良好。若局部疼痛由轻转重,局部肉芽不新鲜,渗出物多,明显恶臭味,提示正气转衰,正气无力抗邪,预后不良,积极治疗。

    2、辨证分型

    (1)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颜色发黑,创面渗出物较少,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辨证分析〕本病为寒凝血瘀,脉络阻滞,由于淤血痹阻脉络,肢端缺血,肢端坏疽,颜色紫暗,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2)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出物较多,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分析〕本证病机为湿热下注,瘀血内阻,由于湿热血瘀,脉络不通,局部失养,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出物较多。湿热下注,故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数。

    (3)热毒炽盛,阴伤血瘀证

    〔临床症状〕肢端坏疽,肉腐糜烂,灼热肿痛,疮面有脓性渗出,明显紫黑,伴有高热,神昏,口渴多饮。舌紫暗,苔黄燥,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病机为热毒血瘀,淤血内阻,故肢端坏疽,疼痛剧烈,热盛内腐,故肉腐糜烂,热毒炽盛,故口渴多饮。灼热肿痛,疮面有脓性渗出。热盛阴伤,故舌紫暗,苔黄燥,脉细数。

    (4)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肢端溃烂,新肉不生,愈合迟缓,患者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或头晕,乏力,口干,目涩,舌暗淡,脉细弱或细涩。

    〔辨证分析〕本证为坏疽后期,气阴两伤,精伤血瘀证,由于气阴两虚,淤血内阻,肢端溃烂,正气大衰,精血不足,故新血不生,新肉不长,愈合迟缓,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气血两虚,吐头晕,乏力,口干,目涩。正虚血瘀,气阴两伤,故舌暗淡,脉细弱或细涩。

    

    辨证论治

    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脉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

    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
, 百拇医药
    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延,脾气虚损,健运失司,津液不化,湿浊内生,或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影响津液正常代谢,出现湿邪阻滞。湿性重浊粘滞,出现足肿。若湿热下注则患处皮色暗红,肿胀,疼痛,甚则溃破溢脓。

    因消渴日久,伤阴耗气,多有气阴两虚见证。而脉痹,脱疽形成之后,由于瘀血内阻,热毒血瘀等原因,进一步耗伤正气,导致阴伤气虚加重,阴阳俱虚,精学大亏,脱疽久不收口,新血不长,新肉不长,病情缠绵。

    (1)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颜色发黑,创面渗出物较少,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 http://www.100md.com
    黄芪30克,桂枝9-12克,白芍9-12克,丹参15-30克,制附子6-9克,水蛭9克,当归9克,川牛膝15克,川芎9克,红花9克,苏木9克,全蝎9克。

    〔分析〕本方用黄芪、桂枝、制附子补气温阳;白芍酸甘化阴,养阴柔肝,制约附子,防止温燥太过;丹参、水蛭、牛膝、苏木、红花、当归、川芎、全蝎活血通络,全方合用,共奏补气温阳,活血通络之功。

    (2)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出物较多,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黄芪30克,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9克,赤勺15克,川牛膝15克,黄柏9克,苍术9克,泽泻12克,丹参15克,生甘草6克,土茯苓9-15克,车前草9-15克。
, 百拇医药
    〔分析〕本方用黄芪为主,补气耗毒,银花,苍术、黄柏、泽泻、车前草、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赤勺、当归、玄参、牛膝、丹参通络活血,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利湿清热,活血通络之功。

    (3)热毒炽盛,阴伤血瘀证

    〔临床症状〕肢端坏疽,肉腐糜烂,灼热肿痛,疮面有脓性渗出,明显紫黑,伴有高热,神昏,口渴多饮。舌紫暗,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活血。

    〔方药〕银花解毒汤加减

    银花30-60克,黄连9克,公英15克,生地30克,丹皮15克,赤勺15克,野菊花9克,连翘9克,天花粉30克,川牛膝12克,玄参9克,地丁12克,全蝎9-12克。

    〔分析〕本方以银花为主,并配合公英、地丁、野菊花、连翘、黄连清热解毒;生地、天花粉、玄参滋阴清热;赤勺、丹皮、牛膝、全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滋阴活血之功。
, 百拇医药
    (4)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

    〔临床表现〕肢端溃烂,新肉不生,愈合迟缓,患者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或头晕,乏力,口干,目涩,舌暗淡,脉细弱或细涩。

    〔治法〕益气养阴,托疮生肌,兼以活血。

    〔方药〕内托生肌散加减

    生黄芪30-45克,甘草12克,天花粉3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乳香9克,没药9克,白芨9克,熟地12克,当归9克,鸡内金9克,全蝎9克,白蔹9克。

    〔分析〕本方以黄芪、甘草为主,补气健脾,托毒生肌;天花粉清热解毒;白芨,白蔹生肌臁疮,促进伤口愈合;当归、白芍、熟地养阴活血;全蝎、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鸡内金健脾运脾,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托疮生肌,兼以活血之功。

, 百拇医药     如血瘀偏重,紫黑、疼痛、麻木明显者,加血蝎、全蝎、蜈蚣;如阴虚偏重,口渴多饮者,加麦冬,知母、生地、如阳虚偏重,形寒肢冷者,红肿热痛,疮面糜烂者,加公英、地丁、紫草。如热盛津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麻子仁。

    在中药的服用同时,以锌剂外洗,以生肌止痛,减少疮面的渗出,同时补锌,以促进伤口愈合。

    补锌可以加快伤口愈合

    治疗下肢溃疡需要补锌,慢性静脉性下肢溃疡病人血浆锌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经采用口服锌补充后取得良好反应。锌可促进伤口愈合,许多组织修复的早期,锌代谢量升高,修复晚期,下降到在正常水平,补充锌可以加速创伤,溃疡及手术愈合。缺锌后,外科手术刀口愈合延缓,皮肤炎症也不容易愈合。口服锌能促进伤口愈合主要是由于锌离子促进组织细胞部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此外,抑制缓慢反应物质及类似激素样作用从而可解除疼痛。
, http://www.100md.com
    力生康保冲剂是中微元素医学研究院最新元素医学研究成果,内含第四代补锌剂,Zn-MA(类金属锌硫蛋白)金属锌硫蛋白(ZnMT)是人体内高活性金属锌成份,具有很多的重要的生命作用。

    中微元素医学研究院,首创生物转化法,制取类金属硫蛋白(ZnMT)获得成功。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以Zn-MA为主要成份制取的力生康保冲剂,不但具有优良的补锌作用,而且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增强体液免疫,免疫调节等多种重要的保健功能,并可促进伤口愈合。本品已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上市。

    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脉痹”、“脱疽”等范畴。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因而治疗上采用补气养阴,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等方法,辨证治疗,收到显著的疗效,在糖尿病足尤其是糖尿病下肢湿性溃疡中,补锌可明显加快伤口的愈合,一般在30-50日内就可完全愈合,显示了极大优势,受到当今医学界极大关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