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中微元素医学网
前斜角肌综合征
【病因病机】
1、中医学认识:本病属中医学 “筋痹”范畴。
《素问长刺节论》指出,筋痹的主要症状为“筋挛节痛。”《灵柩经脉》阐述“三焦和少阳之脉”所至的痛痹表现为“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均类似于前斜角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筋痹的病因是由于体虚,腠理疏松,风邪侵入筋脉所致。清代《医宗金鉴》则认为筋痹与肝的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
根据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发病特点,现将其病因病机分析如下:
(1)气血淤滞:由于前斜角肌附着部先天肥大,三角间隙狭小,或由于外伤引起前斜角肌肿胀,导致局部筋脉、经络受压,气机郁滞,血行瘐阻。气滞与血瘀为病,互为因果。由气虚导致血瘀或血瘀导致气滞,产生淤血,使疼痛加重。
, 百拇医药
(2)肝血亏虚:本病久治不愈,或脾胃虚弱,化生气血功能减退,以致肝血虚。血虚则不能濡养筋脉,不能上荣头目,则眩晕,目花,血虚又易化燥生风,虚风内动,可见皮肤麻木不仁,筋挛拘急,等病理表现。
(3)风邪侵筋:《诸病源候论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说:“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说明机体虚弱,风邪首当犯之,常伤头颈部等阳位,风邪袭于腠理,则麻木不仁,风袭经络则强直、痉挛等。
上述病因病机当中,以气血淤滞为本病病机关键,肝血亏虚,风邪侵筋多为久病体虚迁延不愈的发病机制,临床辨证抓住其要。
2、西医学认识:前斜角肌位于颈椎外侧的深部,前中斜角肌附着于第1肋骨,在前、中斜角肌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①先天性畸形,前 斜角肌融合成一体。②前斜角肌肥大。③前斜角肌的附着点靠外,造成三角间隙的狭窄,以上三种情况可使神经血管束受压而产生斜角肌征候群,主要出现血管症状,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症状。
, 百拇医药
【临床症状】
1、症状:
(1)该症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右多于左侧,一般呈现垂肩,肩胛部肌肉不发达。
(2)症状因受压组织不同而异:
1)锁骨下动脉受压,疼痛具有血管性质,起病突然并有酸痛和不适,开始为从颈部放射到手与手指,以麻木、刺痛为主,疼痛部位没有清楚界限,颈部活动,尤其颈部伸直时可使疼痛加重,颈部屈曲,疼痛可缓解,牵引患侧上肢使肩胛下降也可使症状加重。在夜间加重,深吸气并将头向患侧旋转时,疼痛也可加重。此外可有血管症状,患肢发炎,发绀或呈苍白色,以手部明显,尤其下垂时更加明显。患侧脉搏减弱,血压减低,可出现患肢水肿,严重者可有指端坏死,点状瘀斑等。
2)肾从神经受压迫:这种情况发生于长期病变,臂从下干受压,锐性疼痛并向前臂内侧以及4、5手指放射,长时间后出现受累区及手部小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如大、小及鱼际肌,骨间肌等。
, http://www.100md.com
3)锁骨下动脉与臂丛动脉神经同时受压,与颈肋症状相同。
2、体征:
(1)用手支撑向患侧倾斜。
(2)颈部压痛,明显者锁骨上窝有胀满或增粗现象,可触及前斜角肌紧张压痛,颈部伸直时疼痛加重,压迫肌肉不仅疼痛且有放射痛。
(3)有时手部出现过敏与寒冷,但无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消失。局部注射麻醉药可解除前斜角肌的痉挛,使症状缓解。
3、特殊试验:
(1)adson征阳性。
(2)上臂牵拉试验阳性。
(3)肋索试验阳性:患者两臂外展上举90度肘屈90度,同时手指作快速伸屈活动数十次,立即出现皮肤苍白及疼痛,再继续上带两臂,将两手搁置头顶时,疼痛加重,脉搏消失或变弱。
, 百拇医药
【鉴别诊断】
前斜角肌综合征属于臂丛性上肢疼痛和血管障碍范畴,应与颈肋、颈椎病等鉴别。
【影象学检查诊断】
x线检查,前斜角肌正常止于第1胸肋的前斜角肌结节上,当此肌点外移时,可使斜角肌裂隙变窄,前斜角肌的痉挛肥大,也令直接压迫列席中的臂丛下干,锁骨下动脉,静脉。临床出现相应的神经、血管受压症状。X线检查拍摄颈椎下段,上胸段正侧位片,除外有无颈肋,颈下横突过长,锁骨及第1肋骨畸形及拍颈椎左右斜位片观察有无颈椎病。
【辨证】
本病病位常在一侧上肢,双侧者少见。临床表现一般多位于患侧的上臂内侧,前臂和手尺侧及肩颈部钝痛或锐痛,持续性或放射性,并有麻木感,夜间加重。此外,可有患侧的血管症状,如上肢或手指发凉,发绀或呈苍白色,以手最明显,下垂时更明显。患侧脉搏减弱,血压减压。严重时可有指端坏死、点状瘀斑等。长期患者,受累区及手部小肌肉萎缩,握力减弱。临床辨证时应与颈椎病,胸上口综合征相鉴别。
1、气血淤滞型:肢体疼痛发绀,手指僵硬,动作不灵,肢冷无力,肢体远端浮肿,青筋暴露,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紧弦。
2、肝血亏虚型:肢体软弱无力,动则疲劳,肤色苍白无华肉削萎缩,麻木不仁,时有疼痛,舌质淡,脉细弦。
3、风邪侵筋型:上肢疼痛酸楚,恶风发热,疼痛游走不定,颈肩臀部如蚁行走,筋脉弛缓或痉挛,麻木不仁,舌苔薄白,脉弦紧。, 百拇医药
【病因病机】
1、中医学认识:本病属中医学 “筋痹”范畴。
《素问长刺节论》指出,筋痹的主要症状为“筋挛节痛。”《灵柩经脉》阐述“三焦和少阳之脉”所至的痛痹表现为“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均类似于前斜角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筋痹的病因是由于体虚,腠理疏松,风邪侵入筋脉所致。清代《医宗金鉴》则认为筋痹与肝的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
根据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发病特点,现将其病因病机分析如下:
(1)气血淤滞:由于前斜角肌附着部先天肥大,三角间隙狭小,或由于外伤引起前斜角肌肿胀,导致局部筋脉、经络受压,气机郁滞,血行瘐阻。气滞与血瘀为病,互为因果。由气虚导致血瘀或血瘀导致气滞,产生淤血,使疼痛加重。
, 百拇医药
(2)肝血亏虚:本病久治不愈,或脾胃虚弱,化生气血功能减退,以致肝血虚。血虚则不能濡养筋脉,不能上荣头目,则眩晕,目花,血虚又易化燥生风,虚风内动,可见皮肤麻木不仁,筋挛拘急,等病理表现。
(3)风邪侵筋:《诸病源候论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说:“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说明机体虚弱,风邪首当犯之,常伤头颈部等阳位,风邪袭于腠理,则麻木不仁,风袭经络则强直、痉挛等。
上述病因病机当中,以气血淤滞为本病病机关键,肝血亏虚,风邪侵筋多为久病体虚迁延不愈的发病机制,临床辨证抓住其要。
2、西医学认识:前斜角肌位于颈椎外侧的深部,前中斜角肌附着于第1肋骨,在前、中斜角肌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①先天性畸形,前 斜角肌融合成一体。②前斜角肌肥大。③前斜角肌的附着点靠外,造成三角间隙的狭窄,以上三种情况可使神经血管束受压而产生斜角肌征候群,主要出现血管症状,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症状。
, 百拇医药
【临床症状】
1、症状:
(1)该症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右多于左侧,一般呈现垂肩,肩胛部肌肉不发达。
(2)症状因受压组织不同而异:
1)锁骨下动脉受压,疼痛具有血管性质,起病突然并有酸痛和不适,开始为从颈部放射到手与手指,以麻木、刺痛为主,疼痛部位没有清楚界限,颈部活动,尤其颈部伸直时可使疼痛加重,颈部屈曲,疼痛可缓解,牵引患侧上肢使肩胛下降也可使症状加重。在夜间加重,深吸气并将头向患侧旋转时,疼痛也可加重。此外可有血管症状,患肢发炎,发绀或呈苍白色,以手部明显,尤其下垂时更加明显。患侧脉搏减弱,血压减低,可出现患肢水肿,严重者可有指端坏死,点状瘀斑等。
2)肾从神经受压迫:这种情况发生于长期病变,臂从下干受压,锐性疼痛并向前臂内侧以及4、5手指放射,长时间后出现受累区及手部小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如大、小及鱼际肌,骨间肌等。
, http://www.100md.com
3)锁骨下动脉与臂丛动脉神经同时受压,与颈肋症状相同。
2、体征:
(1)用手支撑向患侧倾斜。
(2)颈部压痛,明显者锁骨上窝有胀满或增粗现象,可触及前斜角肌紧张压痛,颈部伸直时疼痛加重,压迫肌肉不仅疼痛且有放射痛。
(3)有时手部出现过敏与寒冷,但无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消失。局部注射麻醉药可解除前斜角肌的痉挛,使症状缓解。
3、特殊试验:
(1)adson征阳性。
(2)上臂牵拉试验阳性。
(3)肋索试验阳性:患者两臂外展上举90度肘屈90度,同时手指作快速伸屈活动数十次,立即出现皮肤苍白及疼痛,再继续上带两臂,将两手搁置头顶时,疼痛加重,脉搏消失或变弱。
, 百拇医药
【鉴别诊断】
前斜角肌综合征属于臂丛性上肢疼痛和血管障碍范畴,应与颈肋、颈椎病等鉴别。
【影象学检查诊断】
x线检查,前斜角肌正常止于第1胸肋的前斜角肌结节上,当此肌点外移时,可使斜角肌裂隙变窄,前斜角肌的痉挛肥大,也令直接压迫列席中的臂丛下干,锁骨下动脉,静脉。临床出现相应的神经、血管受压症状。X线检查拍摄颈椎下段,上胸段正侧位片,除外有无颈肋,颈下横突过长,锁骨及第1肋骨畸形及拍颈椎左右斜位片观察有无颈椎病。
【辨证】
本病病位常在一侧上肢,双侧者少见。临床表现一般多位于患侧的上臂内侧,前臂和手尺侧及肩颈部钝痛或锐痛,持续性或放射性,并有麻木感,夜间加重。此外,可有患侧的血管症状,如上肢或手指发凉,发绀或呈苍白色,以手最明显,下垂时更明显。患侧脉搏减弱,血压减压。严重时可有指端坏死、点状瘀斑等。长期患者,受累区及手部小肌肉萎缩,握力减弱。临床辨证时应与颈椎病,胸上口综合征相鉴别。
1、气血淤滞型:肢体疼痛发绀,手指僵硬,动作不灵,肢冷无力,肢体远端浮肿,青筋暴露,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紧弦。
2、肝血亏虚型:肢体软弱无力,动则疲劳,肤色苍白无华肉削萎缩,麻木不仁,时有疼痛,舌质淡,脉细弦。
3、风邪侵筋型:上肢疼痛酸楚,恶风发热,疼痛游走不定,颈肩臀部如蚁行走,筋脉弛缓或痉挛,麻木不仁,舌苔薄白,脉弦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