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蛋白尿
编号:10371505
如何正确对待蛋白尿?尿中出现特殊蛋白质时,有什么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6日 中微元素医学网
     蛋白尿是肾炎的重要临床表现,也如何正确对待蛋白尿?

    尿中出现特殊蛋白质时,有什么临床意义?是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但应当明确,蛋白尿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蛋白尿并非都是肾炎而导致的。蛋白尿的多少虽然是作为检验临床治疗肾炎的标准之一,但蛋白尿量的大小与肾炎的轻重不成正比。如微小病变时,尿中可出现重度蛋白尿。临床有肾病综合征的表现,而在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很差,许多蛋白不能漏出,临床上反而不出现蛋白尿,或呈轻微蛋白尿。

    因此,一旦检验出尿蛋白,应当正确对待,综合分析,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应分析蛋白尿是病理性的,还是功能性的。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高热引起的发热性蛋白尿,气侯变化引起的寒冷和高温蛋白尿,心功能不全时引起的郁血性蛋白尿,立正体位下出现的体位性蛋白尿,运动后出现的运动性蛋白尿。这些功能性蛋白尿多为一过性,且多为轻度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可以自行消失。对病理性蛋白尿,应当区分其尿蛋白的来源,主要有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肾组织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邻近组织病变如膀胱、输尿管、前列腺、肾盂等病变、分泌物流入尿中引起的蛋白尿。蛋白尿的进一步分析,应当区分尿蛋白分子量的大小,是选择性蛋白尿,还是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是指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以小分子的白蛋白等为主,而分子量大的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很少,说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但病变尚不重,多见于类脂性肾病。这种蛋白尿又称为选择良好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尿中不仅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而且出现大量大分子蛋白质,说明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重,常见于膜性、膜增殖性、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此种蛋白尿又称为选择差的蛋白尿。尿蛋白的选择性良与差,与肾小球疾病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判断肾小球疾病的预后。尿中分子量大小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如尿中以小分子蛋白尿为主,即尿蛋白分子量为1.5~4万的,β2微球蛋白、浴菌酶、凝溶蛋白等,多见于肾小管疾病或血浆中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尿中蛋白质分子量在6~7万之间,称为中分子蛋白尿,多见于肾小球疾病。尿中蛋白质分子量在10万以上者,称为大分子蛋白尿,说明肾小球滤过膜有严重损害,若尿中3种分子量的蛋白质均较多,称为混合性蛋白尿,说明肾小球与肾小管均受累。一般来说尿蛋白为一过性蛋白尿,多为功能性蛋白尿,或因蛇毒、蜂毒、青霉胺等引起一过性肾病综合征。若尿蛋白呈持续性,多为病理性蛋白尿,应进行定性、定量、蛋白选择性、蛋白分子量等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尿中出现的病理性特殊蛋白质,主要有粘蛋白、本周恩氏蛋白(Bence一Jones蛋白)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中粘蛋白主要来源于尿道,当尿道有炎症,或泌尿系感染,粘膜受刺激时,分泌大量粘蛋白进入尿中,在尿磺酸化后可以出现混浊,加碱后又可溶解,这是其特点。本周恩氏蛋白又称为凝溶蛋白,在加热至40~60℃时出现混浊,煮沸后又转为澄清。本周氏蛋白为1种低分子蛋白质,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部分,可分为κ及λ型。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在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疾病、肾淀粉样变性、肾功能不全时也可以出现,但多为一过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的持续性本周氏蛋白尿有所不同。此外,尿溶菌酶亦是1种小分子特殊蛋白质,分子量为1.4~1.7万,正常人尿中应少于2微克/毫升尿。若出现大量 尿溶酶,说明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受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