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快讯(2004.04.12)
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公众谨慎使用抗过敏药“息斯敏”
“阿司咪唑”(息斯敏)是一种非镇静抗组胺药品,属于第二代抗过敏药。鉴于服用“阿司咪唑”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医生也应权衡利弊后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阿司咪唑”于1988年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我国注册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一度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慢性寻麻疹和其他过敏性疾病。2002年7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阿司咪唑”的安全隐患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生产企业严密观察和监测该药品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的检索和对该药的安全性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阿司咪唑”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心血管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和过敏性休克,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体重增加、皮疹、眩晕、转氨酶升高等。此外,“阿司咪唑”与一些药物合用会产生较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发现因服用“阿司咪唑”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的报道。
, http://www.100md.com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任何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公众,在服用药品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一旦用药后出现不适情况,不必惊慌,及时咨询医生,采取措施,完全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张晓松)
加拿大两人感染H7病毒WHO提高国际警戒级别
据海外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宣布,加拿大卫生部报告,发现两养鸡场男性工作人员感染禽流感病毒(H7型)。接到报告的同时,WHO已将与加拿大禽流感流行相关的国际禽流感流行的警戒标准从“阶段0等级1”提高到了“阶段0等级2”。
WHO称,第一名男性是在3月13、14日对已感染的家禽进行扑杀时,眼睛不小心进了病毒而感染的。这名工作者16日称有结膜炎和流鼻涕的症状,18日开始服用抗流感病毒药Osektamivir。加拿大卫生部于30日确认这起病例为H7感染,31日向WHO报告。第二名男性也是因为和鸡有密切接触,3月25日称患结膜炎,当日即开始服用Osektamivir。两人目前均已完全康复。
, http://www.100md.com
WHO通过提高警戒标准、认定加拿大目前正处于前流行期,同时建议密切监控感染危险性极高的养鸡相关工作人员,督促相关人员积极使用防护衣、服用抗病毒药、使用禽流感疫苗等。加拿大卫生部也于当日表示,将接受WHO的建议,全力抗击禽流感。
科学家发现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基因
芬兰、瑞典和加拿大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识别出两个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基因。这两个分别被命名为“GPRA”和“AAA1”的基因都位于人体第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
科学家们对1000多份芬兰和加拿大人体样本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内部单个碱基对或者说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与哮喘发病风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研究还发现,“GPRA”基因或许和某些遗传性过敏症发病也有关联。
研究表明,“GP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会导致它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科学家们认为,这一蛋白质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将来也许可以开发出调节其活性的药物。《科学》杂志的一篇配合报道说,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已就“GPR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申请了专利,并创办了一家公司以进行相关药物的开发。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家对老鼠进行的实验也显示“GPRA”基因与哮喘发病相关。他们说,这一结果意味着也许可以利用动物模型来深入研究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但对于另一个基因“AAA1”,目前科学家尚未发现它编码的是什么蛋白质。 (毛 磊)
科学家探寻忧郁症基因
世界上约1.2亿人正经受着忧郁症的困扰。科学家认为,除了长期病痛或丧失亲人等外因,忧郁症的根源在于人的基因特性。为此,欧洲科学家近日展开一项大规模研究,探寻引发忧郁症的基因。
据《自然》杂志网站8日报道,这项名为“新心情”的研究将历时5年,在欧洲10个国家的13个实验室中进行。欧盟为此提供了730万欧元的资助。
目前,大部分抗忧郁药物的机理都是刺激大脑中的复合胺。这种化合物能帮助神经细胞调节情绪。但是,这类药物一般要在服用数周后才能发挥效果,而且也只能对约半数患者起作用。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比尔·迪金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过去30年间,忧郁症治疗一直使用相同的药物。科学家必须寻找导致忧郁症的新分子,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迪金介绍说,这项研究将分别寻找小鼠和人类体内导致忧郁症的基因。他说,啮齿动物的忧郁症与人类症状相似,经历长期紧张便会出现。忧郁的动物会丧失快乐感,在遭遇袭击时也容易放弃抵抗。
研究人员将制作一个微芯片,其中将含有800个与忧郁相关的基因,比如影响新陈代谢、生长和细胞信息交流的基因。他们将利用芯片分别在健康和受忧郁症困扰的人体内寻找处于活跃状态的基因。(曹丽君)
日本发现与生发相关的蛋白质受体
日本学者通过基因水平的动物实验发现,骨形成蛋白的一种受体在毛发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这个成果可望用来治疗脱发或头发稀少。
以往的研究证实,皮肤中的骨形成蛋白与毛发的生长关系密切。这种蛋白质的作用若受到阻碍,毛发的生长就会出现障碍。而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员结城宗浩等人这次又发现,骨形成蛋白必须和聚集在毛根部位的毛母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向细胞发出与毛发生长相关的指令。
, 百拇医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研究人员从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着手研究。他们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出天生就没有这种受体基因的小鼠。结果小鼠出生30天后,脚上的毛都掉光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实验鼠毛的显微结构,可以看到构成毛囊的内毛根鞘这层细胞消失了。这是因为,实验鼠缺少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基因,其毛母细胞不能正常分化成构成毛发的各个细胞层。
研究人员说,利用这一成果增强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的功能,可为部分脱发或头发稀少的人士开发生发剂。相反,削弱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的功能也能开发永久脱毛剂,满足美容的需要。研究人员计划与企业合作,尽快使这一成果转化为产品。(何德功)
日本首次进行胰岛细胞移植手术
日本京都大学医院8日宣布,该院成功进行了日本第一例为严重糖尿病患者移植胰岛细胞的手术,手术后患者血糖值正常,病情稳定。
, http://www.100md.com
京都大学医院院长、移植外科教授田中宏一说,捐献胰脏者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其生命一直受严重的脑障碍威胁,家属同意在他死后将胰脏和肾脏捐献出来。这名男子7日凌晨去世,京都大学立即从死者身上分离了胰岛细胞。
接受移植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她从10多岁起就一直靠注射胰岛素抑制病情,近来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也逐渐失灵。田中宏一等人从死者身上分离出胰岛细胞,将它与培养液一起通过导管注入患者肝脏的门静脉。手术从当地时间7日晚间22点开始,仅用了20分钟。
如果这些胰岛细胞成活并分泌调节血糖激素的话,患者就可以不再注射胰岛素。为了避免排异反应,医生现在还在让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何德功)
日医院将开设预测药物疗效的癌症门诊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计划开设在基因水平上预测抗癌药物作用的门诊,被预测服用抗癌药物没有效果的癌症患者,可预先选择其他医疗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中村佑辅教授研究室的工作人员8日告诉新华社记者,门诊对象是服用名为易瑞沙(IRESSA)的药物的肺癌患者和服用“GLIVEG”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通过研究患者癌细胞基因的作用,可确定这两种抗癌药物是否有效,从而为提供个性化医疗奠定基础。
这种门诊检查需要预约,每周一次,由中村佑辅教授、古川洋一教授和附属医院的医生负责诊断。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已同意该门诊最快可在5月开始营业。据专家介绍,易瑞沙在现有的肺癌治疗药物中疗效较好,肺癌患者服用后约有30%的人肺部肿瘤可缩小一半多。但自前年7月这种药物上市以来,因服用此药而患间质性肺炎死亡的患者多次出现,如何解决抗癌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何德功)
我国学者改写免疫学经典理论
我国学者冲破免疫学传统理论束缚,发现非免疫细胞也可产生免疫球蛋白。部分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据悉,这是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南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取得的成果。
, 百拇医药
据《光明日报》报道,免疫球蛋白(Ig)分子是免疫细胞受到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产生的重要免疫分子,其来源仅限于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Ig分子主要通过补体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行使免疫功能。这是迄今为止免疫学界公认的、不容置疑的经典理论,任何企图重新审视其功能及来源的想法都无异于“离经叛道”。
然而,我国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获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1)证明除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外,在一些非免疫细胞内(如肿瘤细胞及部分正常的上皮细胞),Ig基因同样存在功能性基因重排,并产生一定量的Ig分子。
(2)若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抑制癌细胞表达Ig分子或封闭其活性,则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另将抗IgG抗体注入荷瘤动物瘤体内,可明显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3)进一步研究表明,癌细胞产生的Ig分子在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上都不同于B淋巴细胞。
, 百拇医药
据专家介绍,以上发现将重新定义Ig分子的来源,并阐明Ig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所具有的迄今未知的重要作用;同样,这些研究也将对肿瘤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学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包皮切除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感染病学专家史蒂文·雷诺兹在印度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施行阴茎包皮切除术的男性与未施行切除术的男性相比,感染HIV-1病毒的风险降低了85%。
雷诺兹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于1993年~2000年期间在印度大城市孟买东南部的浦那,以专门治疗性病的3家诊所接诊的2298名HIV-I未感染男性为对象,实施了一项前瞻性群组研究。
研究对象中,施行包皮切除的为191人,未切除者为2107人。每隔4.1个月进行3次(均为中间值)跟踪调查。结果,2107名未切除包皮者中有165人感染了HIV-1,而191名包皮切除者中只有2人被感染。
, 百拇医药
目前已经查明,作为利用宗教、年龄、教育水平、婚姻、职业性伴侣数等数据修正后的HIV-1相对感染风险,假如将未切除者定为1,那么包皮切除者感染HIV-1的风险为15%,明显低得多。但是,至于HIV-1以外的性病,包皮切除者与未切除者之间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阴茎包皮中存在丰富的易受HIV-1病毒攻击的CD4阳性T细胞和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kk,LC),因此会提高感染风险。雷诺兹等人表示,从这些免疫学数据来分析,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切除包皮后对抗感染性作出了贡献。
但是,在使用避孕套等性行为方面,包皮切除者与未切除者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别。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作为研究论文发表于2004年3月27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
孕妇吃巧克力新生儿更活泼
, http://www.100md.com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怀孕期间吃巧克力的孕妇,生出的婴儿可能会比其他婴儿活泼。
芬兰电视台7日报道,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300名孕妇分娩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人员请孕妇按等级记录她们的巧克力食用量和她们感到紧张的程度。孩子出生之后半年,研究人员又请母亲们按不同分类记录下婴儿表现,比如是否胆小、是否可以哄、是否会笑的情况等等,然后分析这些表现与母亲怀孕期间食用巧克力的量有无联系。
结果发现,那些在怀孕期间每天吃巧克力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喜欢微笑而且比较活泼,对出现的新情况不感到害怕并能作出积极反应。而那些在怀孕期间没有吃巧克力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对出现的新情况则容易感到畏惧。
研究小组的专家推测,这主要是由于巧克力中含有缓解紧张、促进积极情绪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被孕妇吸收后又输送给胎儿,从而对孩子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不过研究人员也承认,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排除。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专业刊物《人的早期发育》上。(赵长春)
, http://www.100md.com
治心律失常的新药在动物实验中初获成功
美国研究人员在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正在开发的一种新药在初步的动物实验中取得理想结果,有效地预防了老鼠因心律失常而猝死。
哥伦比亚大学马克斯博士等开发的这种药物代号为“JTV519”,主要通过堵塞心脏细胞中钙离子通道的渗漏而达到治疗目的。他们的研究显示,如果心力衰竭患者的钙离子通道出现渗漏,那么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心律失常。遗传缺陷也会导致一些人的钙离子通道产生渗漏,这些人往往一进行体育锻炼就心律失常。
研究人员介绍,新药能够制造一种名叫“cakstabin2”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能够附着在钙离子通道上并堵住渗漏。他们利用新药对19只老鼠进行了实验,这些老鼠都与心律失常风险高的人有着类似的钙离子通道渗漏。实验结果发现,10只接受新药治疗的老鼠全部存活下来,未出现心律失常。但9只未接受治疗的实验鼠中有8只心律失常,最后死掉。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说,钙离子通道渗漏会加剧心力衰竭,因此新药或许也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病情,改善心脏的总体功能。研究负责人马克斯博士在一份新闻公报中称,该药是正在开发的从分子水平上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首批药物之一,它标志着“一个用药物直接修复导致心力衰竭的分子缺陷的时代”开始了。研究人员目前正寻求与有关制药公司合作,以推进新药的人体试验。(毛 磊)
专家提醒中学生留学国外需防甲亢
17岁的杨洋去国外留学后,经常感到心慌、多汗、易怒,最近无法坚持学习,不得不回国治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傅晓英诊断其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专家提醒:中学生留学国外需防甲亢。
据傅晓英医师介绍,近两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已相继接诊20多名出国留学后患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中学生,远远高于普通中学生患甲亢的比例,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傅晓英分析,这很可能与孩子们在国外承受过大的压力及国度之间水中碘含量不同有关。
, 百拇医药
她说,这些留学国外的中学生多数年龄在17岁~20岁之间,绝大部分在出国后半年到一年左右出现甲亢倾向。症状主要是心悸、出汗、消瘦、情绪易激动等。她认为,引起甲亢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少是在原有遗传背景的基础上,受到较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甲状腺功能发生亢进。这些留学中学生的发病,很有可能与到国外后精神压力过大有关。他们到了国外,一是语言和环境不适应,二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后会产生很强的孤独感、寂寞感,三是要在尽短时间内通过语言关考上大学。这对于在家里还是个撒娇的孩子的中学生来说,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的。尤其是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另外,某些国家居民的尿碘含量高于国人,不排除这些国家水中的碘含量较高,也会导致因体内碘含量增高而诱发甲亢。傅晓英医师说,医疗机构对留学生的甲亢发病率还没有作过确切的统计分析,专家们只是根据临床个案判断留学生的甲亢发病率高于普通中学生,但患病的留学生仍是少数,家长们不必为此恐慌。但应该注意及时询问孩子在国外的健康状况,还要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减轻思想压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留学生活,这是帮助孩子预防甲亢的关键。
此外,她还提示,甲亢是一个需要长期系统治疗的疾病,她接诊的此类患者几乎都是趁着回国休假时到医院治疗,但到了国外后很难保证定时检查,药物治疗不连续,容易使疾病反复,难以保证治疗效果,这方面也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魏妍平杨振岭), http://www.100md.com
“阿司咪唑”(息斯敏)是一种非镇静抗组胺药品,属于第二代抗过敏药。鉴于服用“阿司咪唑”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医生也应权衡利弊后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阿司咪唑”于1988年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我国注册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一度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慢性寻麻疹和其他过敏性疾病。2002年7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阿司咪唑”的安全隐患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生产企业严密观察和监测该药品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的检索和对该药的安全性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阿司咪唑”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心血管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和过敏性休克,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体重增加、皮疹、眩晕、转氨酶升高等。此外,“阿司咪唑”与一些药物合用会产生较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发现因服用“阿司咪唑”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的报道。
, http://www.100md.com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任何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公众,在服用药品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一旦用药后出现不适情况,不必惊慌,及时咨询医生,采取措施,完全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张晓松)
加拿大两人感染H7病毒WHO提高国际警戒级别
据海外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宣布,加拿大卫生部报告,发现两养鸡场男性工作人员感染禽流感病毒(H7型)。接到报告的同时,WHO已将与加拿大禽流感流行相关的国际禽流感流行的警戒标准从“阶段0等级1”提高到了“阶段0等级2”。
WHO称,第一名男性是在3月13、14日对已感染的家禽进行扑杀时,眼睛不小心进了病毒而感染的。这名工作者16日称有结膜炎和流鼻涕的症状,18日开始服用抗流感病毒药Osektamivir。加拿大卫生部于30日确认这起病例为H7感染,31日向WHO报告。第二名男性也是因为和鸡有密切接触,3月25日称患结膜炎,当日即开始服用Osektamivir。两人目前均已完全康复。
, http://www.100md.com
WHO通过提高警戒标准、认定加拿大目前正处于前流行期,同时建议密切监控感染危险性极高的养鸡相关工作人员,督促相关人员积极使用防护衣、服用抗病毒药、使用禽流感疫苗等。加拿大卫生部也于当日表示,将接受WHO的建议,全力抗击禽流感。
科学家发现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基因
芬兰、瑞典和加拿大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识别出两个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基因。这两个分别被命名为“GPRA”和“AAA1”的基因都位于人体第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
科学家们对1000多份芬兰和加拿大人体样本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内部单个碱基对或者说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与哮喘发病风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研究还发现,“GPRA”基因或许和某些遗传性过敏症发病也有关联。
研究表明,“GP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会导致它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科学家们认为,这一蛋白质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将来也许可以开发出调节其活性的药物。《科学》杂志的一篇配合报道说,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已就“GPR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申请了专利,并创办了一家公司以进行相关药物的开发。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家对老鼠进行的实验也显示“GPRA”基因与哮喘发病相关。他们说,这一结果意味着也许可以利用动物模型来深入研究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但对于另一个基因“AAA1”,目前科学家尚未发现它编码的是什么蛋白质。 (毛 磊)
科学家探寻忧郁症基因
世界上约1.2亿人正经受着忧郁症的困扰。科学家认为,除了长期病痛或丧失亲人等外因,忧郁症的根源在于人的基因特性。为此,欧洲科学家近日展开一项大规模研究,探寻引发忧郁症的基因。
据《自然》杂志网站8日报道,这项名为“新心情”的研究将历时5年,在欧洲10个国家的13个实验室中进行。欧盟为此提供了730万欧元的资助。
目前,大部分抗忧郁药物的机理都是刺激大脑中的复合胺。这种化合物能帮助神经细胞调节情绪。但是,这类药物一般要在服用数周后才能发挥效果,而且也只能对约半数患者起作用。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比尔·迪金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过去30年间,忧郁症治疗一直使用相同的药物。科学家必须寻找导致忧郁症的新分子,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迪金介绍说,这项研究将分别寻找小鼠和人类体内导致忧郁症的基因。他说,啮齿动物的忧郁症与人类症状相似,经历长期紧张便会出现。忧郁的动物会丧失快乐感,在遭遇袭击时也容易放弃抵抗。
研究人员将制作一个微芯片,其中将含有800个与忧郁相关的基因,比如影响新陈代谢、生长和细胞信息交流的基因。他们将利用芯片分别在健康和受忧郁症困扰的人体内寻找处于活跃状态的基因。(曹丽君)
日本发现与生发相关的蛋白质受体
日本学者通过基因水平的动物实验发现,骨形成蛋白的一种受体在毛发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这个成果可望用来治疗脱发或头发稀少。
以往的研究证实,皮肤中的骨形成蛋白与毛发的生长关系密切。这种蛋白质的作用若受到阻碍,毛发的生长就会出现障碍。而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员结城宗浩等人这次又发现,骨形成蛋白必须和聚集在毛根部位的毛母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向细胞发出与毛发生长相关的指令。
, 百拇医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研究人员从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着手研究。他们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出天生就没有这种受体基因的小鼠。结果小鼠出生30天后,脚上的毛都掉光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实验鼠毛的显微结构,可以看到构成毛囊的内毛根鞘这层细胞消失了。这是因为,实验鼠缺少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基因,其毛母细胞不能正常分化成构成毛发的各个细胞层。
研究人员说,利用这一成果增强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的功能,可为部分脱发或头发稀少的人士开发生发剂。相反,削弱IA型骨形成蛋白受体的功能也能开发永久脱毛剂,满足美容的需要。研究人员计划与企业合作,尽快使这一成果转化为产品。(何德功)
日本首次进行胰岛细胞移植手术
日本京都大学医院8日宣布,该院成功进行了日本第一例为严重糖尿病患者移植胰岛细胞的手术,手术后患者血糖值正常,病情稳定。
, http://www.100md.com
京都大学医院院长、移植外科教授田中宏一说,捐献胰脏者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其生命一直受严重的脑障碍威胁,家属同意在他死后将胰脏和肾脏捐献出来。这名男子7日凌晨去世,京都大学立即从死者身上分离了胰岛细胞。
接受移植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她从10多岁起就一直靠注射胰岛素抑制病情,近来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也逐渐失灵。田中宏一等人从死者身上分离出胰岛细胞,将它与培养液一起通过导管注入患者肝脏的门静脉。手术从当地时间7日晚间22点开始,仅用了20分钟。
如果这些胰岛细胞成活并分泌调节血糖激素的话,患者就可以不再注射胰岛素。为了避免排异反应,医生现在还在让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何德功)
日医院将开设预测药物疗效的癌症门诊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计划开设在基因水平上预测抗癌药物作用的门诊,被预测服用抗癌药物没有效果的癌症患者,可预先选择其他医疗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中村佑辅教授研究室的工作人员8日告诉新华社记者,门诊对象是服用名为易瑞沙(IRESSA)的药物的肺癌患者和服用“GLIVEG”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通过研究患者癌细胞基因的作用,可确定这两种抗癌药物是否有效,从而为提供个性化医疗奠定基础。
这种门诊检查需要预约,每周一次,由中村佑辅教授、古川洋一教授和附属医院的医生负责诊断。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已同意该门诊最快可在5月开始营业。据专家介绍,易瑞沙在现有的肺癌治疗药物中疗效较好,肺癌患者服用后约有30%的人肺部肿瘤可缩小一半多。但自前年7月这种药物上市以来,因服用此药而患间质性肺炎死亡的患者多次出现,如何解决抗癌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何德功)
我国学者改写免疫学经典理论
我国学者冲破免疫学传统理论束缚,发现非免疫细胞也可产生免疫球蛋白。部分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据悉,这是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南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取得的成果。
, 百拇医药
据《光明日报》报道,免疫球蛋白(Ig)分子是免疫细胞受到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产生的重要免疫分子,其来源仅限于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Ig分子主要通过补体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行使免疫功能。这是迄今为止免疫学界公认的、不容置疑的经典理论,任何企图重新审视其功能及来源的想法都无异于“离经叛道”。
然而,我国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获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1)证明除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外,在一些非免疫细胞内(如肿瘤细胞及部分正常的上皮细胞),Ig基因同样存在功能性基因重排,并产生一定量的Ig分子。
(2)若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抑制癌细胞表达Ig分子或封闭其活性,则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另将抗IgG抗体注入荷瘤动物瘤体内,可明显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3)进一步研究表明,癌细胞产生的Ig分子在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上都不同于B淋巴细胞。
, 百拇医药
据专家介绍,以上发现将重新定义Ig分子的来源,并阐明Ig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所具有的迄今未知的重要作用;同样,这些研究也将对肿瘤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学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包皮切除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感染病学专家史蒂文·雷诺兹在印度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施行阴茎包皮切除术的男性与未施行切除术的男性相比,感染HIV-1病毒的风险降低了85%。
雷诺兹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于1993年~2000年期间在印度大城市孟买东南部的浦那,以专门治疗性病的3家诊所接诊的2298名HIV-I未感染男性为对象,实施了一项前瞻性群组研究。
研究对象中,施行包皮切除的为191人,未切除者为2107人。每隔4.1个月进行3次(均为中间值)跟踪调查。结果,2107名未切除包皮者中有165人感染了HIV-1,而191名包皮切除者中只有2人被感染。
, 百拇医药
目前已经查明,作为利用宗教、年龄、教育水平、婚姻、职业性伴侣数等数据修正后的HIV-1相对感染风险,假如将未切除者定为1,那么包皮切除者感染HIV-1的风险为15%,明显低得多。但是,至于HIV-1以外的性病,包皮切除者与未切除者之间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阴茎包皮中存在丰富的易受HIV-1病毒攻击的CD4阳性T细胞和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kk,LC),因此会提高感染风险。雷诺兹等人表示,从这些免疫学数据来分析,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切除包皮后对抗感染性作出了贡献。
但是,在使用避孕套等性行为方面,包皮切除者与未切除者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别。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作为研究论文发表于2004年3月27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
孕妇吃巧克力新生儿更活泼
, http://www.100md.com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怀孕期间吃巧克力的孕妇,生出的婴儿可能会比其他婴儿活泼。
芬兰电视台7日报道,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300名孕妇分娩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人员请孕妇按等级记录她们的巧克力食用量和她们感到紧张的程度。孩子出生之后半年,研究人员又请母亲们按不同分类记录下婴儿表现,比如是否胆小、是否可以哄、是否会笑的情况等等,然后分析这些表现与母亲怀孕期间食用巧克力的量有无联系。
结果发现,那些在怀孕期间每天吃巧克力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喜欢微笑而且比较活泼,对出现的新情况不感到害怕并能作出积极反应。而那些在怀孕期间没有吃巧克力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对出现的新情况则容易感到畏惧。
研究小组的专家推测,这主要是由于巧克力中含有缓解紧张、促进积极情绪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被孕妇吸收后又输送给胎儿,从而对孩子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不过研究人员也承认,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排除。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专业刊物《人的早期发育》上。(赵长春)
, http://www.100md.com
治心律失常的新药在动物实验中初获成功
美国研究人员在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正在开发的一种新药在初步的动物实验中取得理想结果,有效地预防了老鼠因心律失常而猝死。
哥伦比亚大学马克斯博士等开发的这种药物代号为“JTV519”,主要通过堵塞心脏细胞中钙离子通道的渗漏而达到治疗目的。他们的研究显示,如果心力衰竭患者的钙离子通道出现渗漏,那么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心律失常。遗传缺陷也会导致一些人的钙离子通道产生渗漏,这些人往往一进行体育锻炼就心律失常。
研究人员介绍,新药能够制造一种名叫“cakstabin2”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能够附着在钙离子通道上并堵住渗漏。他们利用新药对19只老鼠进行了实验,这些老鼠都与心律失常风险高的人有着类似的钙离子通道渗漏。实验结果发现,10只接受新药治疗的老鼠全部存活下来,未出现心律失常。但9只未接受治疗的实验鼠中有8只心律失常,最后死掉。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说,钙离子通道渗漏会加剧心力衰竭,因此新药或许也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病情,改善心脏的总体功能。研究负责人马克斯博士在一份新闻公报中称,该药是正在开发的从分子水平上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首批药物之一,它标志着“一个用药物直接修复导致心力衰竭的分子缺陷的时代”开始了。研究人员目前正寻求与有关制药公司合作,以推进新药的人体试验。(毛 磊)
专家提醒中学生留学国外需防甲亢
17岁的杨洋去国外留学后,经常感到心慌、多汗、易怒,最近无法坚持学习,不得不回国治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傅晓英诊断其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专家提醒:中学生留学国外需防甲亢。
据傅晓英医师介绍,近两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已相继接诊20多名出国留学后患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中学生,远远高于普通中学生患甲亢的比例,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傅晓英分析,这很可能与孩子们在国外承受过大的压力及国度之间水中碘含量不同有关。
, 百拇医药
她说,这些留学国外的中学生多数年龄在17岁~20岁之间,绝大部分在出国后半年到一年左右出现甲亢倾向。症状主要是心悸、出汗、消瘦、情绪易激动等。她认为,引起甲亢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少是在原有遗传背景的基础上,受到较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甲状腺功能发生亢进。这些留学中学生的发病,很有可能与到国外后精神压力过大有关。他们到了国外,一是语言和环境不适应,二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后会产生很强的孤独感、寂寞感,三是要在尽短时间内通过语言关考上大学。这对于在家里还是个撒娇的孩子的中学生来说,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的。尤其是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另外,某些国家居民的尿碘含量高于国人,不排除这些国家水中的碘含量较高,也会导致因体内碘含量增高而诱发甲亢。傅晓英医师说,医疗机构对留学生的甲亢发病率还没有作过确切的统计分析,专家们只是根据临床个案判断留学生的甲亢发病率高于普通中学生,但患病的留学生仍是少数,家长们不必为此恐慌。但应该注意及时询问孩子在国外的健康状况,还要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减轻思想压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留学生活,这是帮助孩子预防甲亢的关键。
此外,她还提示,甲亢是一个需要长期系统治疗的疾病,她接诊的此类患者几乎都是趁着回国休假时到医院治疗,但到了国外后很难保证定时检查,药物治疗不连续,容易使疾病反复,难以保证治疗效果,这方面也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魏妍平杨振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