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心理护理 > 临终关怀
编号:10374287
记者探访临终关怀机构(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2日 新华网
     记者探访临终关怀机构,记录特殊病人备受呵护的人生倒数时刻

    引子

    4月5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陪同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视察广州市慈善医院时透露,投资约80万元建设的市慈善医院临终关怀院区,已在南海里水镇金沙园开工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处于生命最后阶段的人,临终关怀能提供些什么呢?4月7日,记者在广州市友好医院老人临终关怀院跟随护士秦荣梅客串了8个小时的实习护士,感受到了他们对老人们无微不至的体贴,也深深体验了临终关怀的意义:让人生在微笑中终结,让生命有尊严地逝去。

    “我们的病人不是濒临死亡的人,他们是要去另一个世界的人。”临终关怀院,是生与死的临界点,那些每天都要直面死亡的医护人员,站在人生最后一个驿站的道口。离别,就像慢镜头里的火车,缓缓而来,却无可避免。

    “记住,在这里最忌讳说‘死’这个字眼。我们的病人不是濒临死亡的人,他们是要去另一个世界的人。”4月7日上午9时30分,记者赶到广州友好医院老人临终关怀院客串护士,探望那些与众不同的病人前,护士秦荣梅很严肃地提醒。

    秦荣梅说,临终关怀院的服务对象一般是各种急、慢性损伤或疾病致心肌、肝脾、大脑、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或各类晚期癌症等绝症病人,尤其是剧烈疼痛导致身心极度痛苦者。他们康复无望,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

    像哄孩子一样哄老人

    跟着秦荣梅走进412病房,这是一间没有镜子没有钟表的病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味。“阿婆,给你打针。”秦荣梅轻轻地掀开了被褥,只见阿婆脸色苍白,双目呆滞,胳膊和腿很细。看到医护人员到来,阿婆把头扭过去不理,任凭身旁的人小声地、耐心地劝说。

    记者在床头的一张小卡片上看到,阿婆姓刘,今年72岁,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见刘阿婆不配合护理,秦荣梅把针放下,握住刘阿婆的手,在她耳畔用崇拜式的口吻说:“您年轻时是英姿飒爽的女检察官,一定抓了很多坏蛋……”赞扬了约30分钟后,刘阿婆开始与秦荣梅对视,并点了点头,接受打针。

    秦荣梅说,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连串的情绪反应。每个病人的情绪反应依个人的出身背景、教育程度、社会阶层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无疑都是非常强烈与难以忍受,或者与他人难以沟通的。这要求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扩大知识面,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并能独立有效地运用于临终病人的全身心护理上。

    |下一页||尾 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