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服务
编号:10374516
医疗质量不进反退山东知名专家忧心医生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3日 医业网
     新华网山东频道2004年4月11日据《大众日报》讯:随着大量先进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发展一日千里,但我省一位著名医学专家却出语惊人:各行各业都在进步,但医疗质量却不进反退。说这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齐鲁医院著名外科专家孙靖中。这位老专家对当前医生培养模式深感忧虑——

    好医生的能力体现在哪方面?就是临床上的判断能力,这是当前国际上衡量医生水平最看重的一项标准。但我们现在做的,很大程度上是不是已与这一标准背道而驰了呢?

    不妨看一下目前医生的培养模式。众所周知,病人的具体症状,都与全身各器官密切相关。要准确作出临床结论,必须对病人的整个身体状况都清楚了解。所以,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医生培养模式,无一不是在医科生毕业之后,首先作全科医生,通过接触各方面的病例来获取全面知识,经过4到6年临床积累才转向具体科目,然后再经几年艰苦训练才能成为真正的专科医生。

    而我们现在的医科毕业生,通常一进医院就固定于某一科,外科就是外科、内科就是内科,甚至还要更细,外科中再分泌尿、心肺、普外等等。也就是说,基本上一开始就只诊断某一方面的疾病。这对于临床判断能力的影响,是难以弥补的。
, http://www.100md.com
    孙靖中说,1968年他毕业时被直接分到了乡下,不分外科、内科,有时一天要看200个病人。没有那8年的锻炼,他不可能达到目前的水平。现在有不少年轻同行,面对稍稍复杂的病情,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偏差,看到后很痛心:如果他们也有一段这样的从医经历,避免这些偏差是不难的。

    培养模式的弊端,还体现在对临床与科研的混淆上。要想成为好医生,就必须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我们现在却偏偏单凭文凭、科研、论文等,就可获得高级医师资格。一位博士学位的医科毕业生,一毕业可任主治医师,2年后可升副主任医师。结果往往是医生学位很高,技能却太差。有的高级职称的大夫碰到紧急情况竟紧张得不知所措,有时由护士提醒才能做出处理,这已不是个别现象。

    如我省某著名医院,一位医学博士被吐血不止的病人吓晕,三小时后才恢复知觉,在医护人员为他忙碌之际,病人却因失血过量死亡。这是极其可悲的。

    既然是医生,那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因此我们在医师培养中,当务之急是明确分开临床医生与医学研究者,单纯进行实验室工作、写文章与行医的区别,将学位与医生的职称完全分开。换言之,医师职位的晋升,只与诊治病人的数量、效果、手术难度、术后结果等临床硬性指标挂钩,而不与学历或者论文挂钩。

    对临床的轻视,已贯穿医学培养的全过程,即使在作为源头的医学院上学期间已很突出。孙靖中说,他上大学时在医院实习,当时规定每位同学至少完成2项阑尾炎手术和2项疝气手术,并要负责6个床位并完整做好病历。而如今至少80%—90%的医科学生没有真正的实习,连医院都难得一去。

    教育部在评估七年制医学教育中,要求每位学生实习期间管6~8张病床,这在各大学招收人数在15~50人时就不能满足了,更何况现在已扩到300~500人,哪有那么多病床让实习医生管理?在当前我国医务工作者比例已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医学教学这种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指导思想必须彻底纠正。因为医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