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小蛇:卫生部直面红包问题
红包虽然让很多人深恶痛绝,但换个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以一种市场行为来补偿医生过低的收入
猛小蛇
3月27日,《财经时报》推出“灰色收入调查”的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其他媒体及网站也纷纷转载。
“灰色收入调查”对一些行业的灰色收入现象进行了披露,其中就有针对医疗领域的《医疗难医自身“灰色痼疾”》。就在《财经时报》这组报道推出后不久,在4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表示将全面开展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顿工作,最先开刀的就是医生收红包现象。卫生部副部长高强表示,卫生部门要设立患者投诉电话,凡是收红包、拿回扣的医生都将被取消行医资格。
收红包是医疗领域公开的秘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在痛恨这种现象的同时,一旦自己与医院发生了关系,还得乖乖地掏红包。这几乎成了“行规”,有中国特色的行规之一,套句流行的词是“潜规则”。这次卫生部直接把拿红包问题与医生的饭碗挂钩,一方面表明主管部门对这种现象的空前重视,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 http://www.100md.com
实际上,前几年各地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也在尝试解决医生拿红包的问题,主动一点的是让医生上交红包,还有由上级管理部门设置投诉热线,患者可以通过热线投诉。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红包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三点:医生收入太低、医德及监督机制。
最核心的还是医生的收入问题。本来就收入不高,如果没有其他的方式来弥补,比如红包、回扣以及走穴,可能会引起从业者的心理失衡。
收入低只是表象,实则是体制问题。上世纪80年代流行一段顺口溜,其中有一句是“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这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拿剃头刀的行业取消了之前合作制的理发社,很多人下海自办理发社,理发的价格也完全由市场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刀切,这样他们就先富了起来。
当然,现在情况不同了,医生从社会地位到收入都有了提高,但正式收入增长缓慢,红包虽然让很多人深恶痛绝,但换个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以一种市场行为来补偿医生过低的收入。
, 百拇医药
再把眼光看远一些,在那些甘愿奉上红包的人群中,有很多人在另外一个交易圈子里可能会收到别人的红包,左手进、右手出,也是一种流通,所谓市场经济搞活这也是一种。其实最需要关注的是那些被医院拒之门外的弱势人群,他们连医疗费都掏不出,红包更是难以想象——连送红包的机会都没有。
医德问题,笔者相信以医生接受的专业培训而言,他们是有道德标准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像传说中的圣人们那样圣洁,他们也是人,有家庭要支撑,有自己的烦恼要面对。而且在一个毫无道德体系标准甚至只崇尚拜金主义的社会里,我们也无权要求医生要比自己更道德一些。只崇尚金钱的社会也有解决之道,就是“你拿红包,我就端你饭碗”,用经济手段解决道德问题,虽然粗暴却是目前最强力有效的手段。
最后就是监督的问题,以前是上级监督下级,没有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这也是其他行业共存的通病,也许有人认为这种第三方监督也只是个形式,但形式都没有,难道是一件好事?形式主义也有一定的威慑力。
, 百拇医药
还有,笔者也注意到医疗部门的“近亲繁殖”现象,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亦能说明一些问题。笔者有一位朋友,一家四口都在医院上班:父亲是一家眼科医院的“第一把刀”,红包大大的;母亲则负责药房,回扣大大的;弟弟不是学医的,在医院的信息中心上班;她自己是学医的,毕业后被市里另外一家医院的眼科抢了过去,作为交换条件,她父亲每个周末会抽出一天去女儿所在的医院“走穴”。
医生拿红包不是只有中国才有,那其他国家的红包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一篇文章讲美国在50年前就根治了这个问题,大致是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靠自律和第三方监督:医生的自律组织(包括官方各非官方)、医院董事会及保险公司这三方,任何一方收到检举或投诉某医务人员收受病人钱财,一旦调查属实,该医务人员就会终生被吊销执照;
其次,医生在美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丰足的经济地位,高收入让他们不存在另外收取“红包”的风险;
, 百拇医药
第三,美国人的收入及消费大多通过信用卡,很少有现金流通。对每一笔收入,银行会进行监督,数额较大的来历不明的钱会记入个人档案,可能影响个人信用;
第四,美国医生在开始接受医学教育时,医学伦理教育就始终与专业课同步进行,这种教育促使医生发自内心地去为病人服务,使医生从内心深处认为接受病人“红包”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
第五,有一整套医疗保险制度和组织来保护病人的利益,监督和保证医疗质量,制约医生的行为。
当然,照搬美国的解决方案也是不现实的。比如医院董事会,毕竟国情不同,但那种自律和监督体制的确值得我们参考。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间,笔者也很矛盾,医生的红包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存在,这不仅仅是医生的问题,也是患者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医者父母心,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有这样一种心态:有红包要开刀治人,没红包亦要开刀治人。, http://www.100md.com
猛小蛇
3月27日,《财经时报》推出“灰色收入调查”的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其他媒体及网站也纷纷转载。
“灰色收入调查”对一些行业的灰色收入现象进行了披露,其中就有针对医疗领域的《医疗难医自身“灰色痼疾”》。就在《财经时报》这组报道推出后不久,在4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表示将全面开展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顿工作,最先开刀的就是医生收红包现象。卫生部副部长高强表示,卫生部门要设立患者投诉电话,凡是收红包、拿回扣的医生都将被取消行医资格。
收红包是医疗领域公开的秘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在痛恨这种现象的同时,一旦自己与医院发生了关系,还得乖乖地掏红包。这几乎成了“行规”,有中国特色的行规之一,套句流行的词是“潜规则”。这次卫生部直接把拿红包问题与医生的饭碗挂钩,一方面表明主管部门对这种现象的空前重视,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 http://www.100md.com
实际上,前几年各地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也在尝试解决医生拿红包的问题,主动一点的是让医生上交红包,还有由上级管理部门设置投诉热线,患者可以通过热线投诉。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红包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三点:医生收入太低、医德及监督机制。
最核心的还是医生的收入问题。本来就收入不高,如果没有其他的方式来弥补,比如红包、回扣以及走穴,可能会引起从业者的心理失衡。
收入低只是表象,实则是体制问题。上世纪80年代流行一段顺口溜,其中有一句是“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这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拿剃头刀的行业取消了之前合作制的理发社,很多人下海自办理发社,理发的价格也完全由市场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刀切,这样他们就先富了起来。
当然,现在情况不同了,医生从社会地位到收入都有了提高,但正式收入增长缓慢,红包虽然让很多人深恶痛绝,但换个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以一种市场行为来补偿医生过低的收入。
, 百拇医药
再把眼光看远一些,在那些甘愿奉上红包的人群中,有很多人在另外一个交易圈子里可能会收到别人的红包,左手进、右手出,也是一种流通,所谓市场经济搞活这也是一种。其实最需要关注的是那些被医院拒之门外的弱势人群,他们连医疗费都掏不出,红包更是难以想象——连送红包的机会都没有。
医德问题,笔者相信以医生接受的专业培训而言,他们是有道德标准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像传说中的圣人们那样圣洁,他们也是人,有家庭要支撑,有自己的烦恼要面对。而且在一个毫无道德体系标准甚至只崇尚拜金主义的社会里,我们也无权要求医生要比自己更道德一些。只崇尚金钱的社会也有解决之道,就是“你拿红包,我就端你饭碗”,用经济手段解决道德问题,虽然粗暴却是目前最强力有效的手段。
最后就是监督的问题,以前是上级监督下级,没有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这也是其他行业共存的通病,也许有人认为这种第三方监督也只是个形式,但形式都没有,难道是一件好事?形式主义也有一定的威慑力。
, 百拇医药
还有,笔者也注意到医疗部门的“近亲繁殖”现象,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亦能说明一些问题。笔者有一位朋友,一家四口都在医院上班:父亲是一家眼科医院的“第一把刀”,红包大大的;母亲则负责药房,回扣大大的;弟弟不是学医的,在医院的信息中心上班;她自己是学医的,毕业后被市里另外一家医院的眼科抢了过去,作为交换条件,她父亲每个周末会抽出一天去女儿所在的医院“走穴”。
医生拿红包不是只有中国才有,那其他国家的红包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一篇文章讲美国在50年前就根治了这个问题,大致是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靠自律和第三方监督:医生的自律组织(包括官方各非官方)、医院董事会及保险公司这三方,任何一方收到检举或投诉某医务人员收受病人钱财,一旦调查属实,该医务人员就会终生被吊销执照;
其次,医生在美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丰足的经济地位,高收入让他们不存在另外收取“红包”的风险;
, 百拇医药
第三,美国人的收入及消费大多通过信用卡,很少有现金流通。对每一笔收入,银行会进行监督,数额较大的来历不明的钱会记入个人档案,可能影响个人信用;
第四,美国医生在开始接受医学教育时,医学伦理教育就始终与专业课同步进行,这种教育促使医生发自内心地去为病人服务,使医生从内心深处认为接受病人“红包”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
第五,有一整套医疗保险制度和组织来保护病人的利益,监督和保证医疗质量,制约医生的行为。
当然,照搬美国的解决方案也是不现实的。比如医院董事会,毕竟国情不同,但那种自律和监督体制的确值得我们参考。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间,笔者也很矛盾,医生的红包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存在,这不仅仅是医生的问题,也是患者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医者父母心,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有这样一种心态:有红包要开刀治人,没红包亦要开刀治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