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2004.04.19)
自拟“玉竹黄精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据悉,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鼓楼医院于1998年2月~2002年6月采用“玉竹黄精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该院的仇增永医师在《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第14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以自拟“玉竹黄精饮”为主加味治疗,其方由玉竹、黄精、石斛、当归、白芍、川芎、绿梅花、玫瑰花、乌梅、五味子、炙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气虚加生黄芪、淮山药;兼湿热加黄芩、川连、生甘草;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对照组应用三九胃泰冲剂,每次1包,1日3次;叶酸片每次5mg,1日3次,温开水送服。两组治疗期间停用治疗慢性胃炎的其他各种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经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58例中,临床痊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42例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胃镜及病理活检改变:治疗组胃黏膜腺体萎缩58例,临床治愈28例,治愈率48.2%;对照组胃黏膜腺体萎缩42例,临床治愈8例,治愈率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伴有IM36例,临床痊愈18例,治愈率50%;对照组伴有IM32例,临床痊愈7例,治愈率2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伴ATP19例,临床痊愈8例,治愈率42.18%;对照组伴ATP15例,临床痊愈5例,治愈率33.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http://www.100md.com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胃虚损、胃阴不足、瘀阻胃络所致。该病患者病程多迁延反复,脾胃功能长期处于失调状态,脾胃虚弱,水谷运化障碍,气血化生不足,日久则导致阴液亏损,气虚推动无力致胃部脉络不畅,瘀血内阻,则胃体缺血、失养,使胃实质长久失于濡养而形成萎缩性病变。因此滋阴养胃、活血和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据此,仇增永医师等采用滋阴化瘀法为主治疗该病。以上所用“玉竹黄精饮”方中诸药合用,既能滋阴生津润中,助脾胃运化,又能化瘀活血以濡养胃体。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表明,“玉竹黄精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此外,该药经济方便,长期服用也无明显副作用,为CAG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优势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临床上以大便数日未行、干结难解或不干结而排便不畅、便后痛胀减轻为主要表现。该病确切病因尚未阐明,现代医学以促胃肠动力药物为主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的张静华医师等以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西药治疗的32例作了对比观察。《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百拇医药
将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给治疗组服用中药通便汤。其方由柴胡、枳壳、川芎、木香、槟榔、当归、生白术、栝楼、茯苓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腹胀痛明显者,加白芍、乌药、甘草;黏液便者,加白头翁、黄连、秦皮;怕冷喜暖者,加干姜、肉苁蓉、怀牛膝。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月为1疗程。给对照组服用西沙必利,每次5mg,每天3次。连服2月为1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忌食辛辣胀气饮食,增加纤维素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不滥用泻药及抗生素。疗程结束后,显效和有效患者随访半年追踪观察。观察结果如下:2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2月后,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4.4%和88.8%,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5%和90.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远期疗效比较:随访半年后,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3.3%和77.8%,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3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此外,观察显示,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便秘”、“气秘”、“腹痛”等范畴,多因忧愁思虑、情志不畅,或肝气郁结,或肝脾不和,致气机瘀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所致,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密切相关。以上所用通便汤中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行滞、通腑达下之功,用其治疗该病,正中病机。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表明,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充分显示出中药治疗该病的优势。
, 百拇医药
外治法治疗胃脘痛简便有效
胃脘痛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病。中医辨证有食积、气滞、血瘀、寒凝、胃热阴虚、脾胃虚寒等类型。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杨社培医生在《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期上介绍了以下几种外治方法,以供同仁结合辨证选择使用。
1.热熨法
将适量莱菔子和生姜打碎,放锅内炒热,用布包裹,温熨胃脘部,冷则更换。此方适宜于食积型胃痛,如属寒凝型用葱白、生姜捣烂炒熨。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2.兜肚法
荜拨、干姜各15g,甘松、山柰、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g,大茴香、砂仁、蔻仁各6g,艾叶30g(捣绒)。上药共研粗末,用柔软的棉布做成兜肚形状,内层铺少许棉花及艾绒,将药末均匀撒上,上面再铺一层棉花,然后用线密密缝好,防止药末堆积或漏出。日夜兜于胃脘部,45天~2月为一疗程。此法适宜于中虚寒凝型胃脘痛。
, 百拇医药
3.点眼法
火硝、冰片各等分。共研极细末,用玻璃点眼棒沾药末少许,点双侧目内眦,一般1~2分钟疼痛便可缓解。此药点后有刺激性疼痛,如能改制成点眼药水即可避免这一不良反应,并可提高疗效。此法对胃肠痉挛、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胆囊炎等病引发的疼痛均有效,中医辩证属寒凝气滞型的胃脘痛效果显著。
4.发泡法
以生白芥子、斑蝥各等分,分别研成细末,和匀,用3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每次取麦粒大一团,置于2cm×2cm胶布中心,贴于上脘、中脘或阿是穴,3小时揭去。一般泡发出后胃痛即逐渐消失。此法对肝炎、胆囊炎引起的胁痛及肋软骨炎的疼痛均有效。
5.低频脉冲合活血化瘀法
将延胡索、赤芍、五灵脂、郁金、乌药等煎成药液,浸湿5cm×10cm纱布垫两块,分别置于上脘、中脘。用程控低频脉冲仪,将2块0.3mm铝板接输出电极,分别置纱布垫上,用绷带固定,调节频率,以能忍受为度,每次30分钟,12次为1疗程。适宜于血瘀型胃脘痛。
, 百拇医药
6.灌肠、滴鼻法
大黄30g,芍药60g,天仙子、五灵脂各15g,延胡索、煨川楝子、甘草各20g。加水2000ml,煎取250~500ml,备用。灌肠法于给药前嘱患者排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肛管插入直肠内20~25cm,药液温度38摄氏度左右,每分钟80~90滴灌入,保留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滴鼻法取200%浓缩液10ml,频频滴鼻。此为治疗急性胃痛的方法,其中包括急性胃炎、胃窦炎、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两条途径给药,绝大部分患者10分钟内即见效果。
7.指压法
胃I穴位于第5肋下缘锁骨中线外一横指处;胃II穴在第5肋骨下缘与腋前线交叉点处。在此两处按压,以压痛最敏感处效佳。每次15~20分钟,一日3次。适宜于胃寒性疼痛,对食积性疼痛亦有效。
二仙四逆散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有良效
, 百拇医药
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医院的楼友根医师在临床中采用自拟二仙四逆散为主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5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病案1例。
5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予自拟二仙四逆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味治疗,其基本方由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柴胡、枳壳、炙甘草、生地黄、熟地黄、生白芍所组成。辨证加味:肝气犯胃:重用生白芍至60g,加川芎、制香附、陈皮、木香、郁金;肝胃郁热:加丹皮、焦山栀、生黄芩、生白术、白茯苓、蒲公英;湿热中阻:加栝楼皮、姜半夏、川连、蒲公英;寒热互结:加干姜、半夏、川连、黄芩;脾胃虚弱:加香砂六君丸或补中益气丸,虚寒者加黄芪建中汤;胃阴亏损: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嘈杂易饥:偏湿热者,加蒲公英、川连、焦山栀,偏阴血不足者,重用生白芍,加乌梅、石斛、沙参;嗳气:属胃气上逆者,加半夏、厚朴、陈皮,由肝气犯胃者,加制香附、佛手片、八月札、白蒺藜、炙枇杷叶,因冲气上逆者,加乌药、沉香,或重用茯苓,或加桑白皮、川楝子、生黄芩、姜半夏;心烦失眠:属实火者,加焦山栀、丹参、川连,偏阴血不足者,加淮小麦、大枣、炒枣仁;夹瘀血:加失笑散、丹参、茜草等。每日1剂,水煎服。经1~3个月治疗后,54例全部有效,其中33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结果:萎缩性胃炎者,程度由重转轻,或转为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者,程度由重转轻。随访1年,未再复发),21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但未作胃镜复查)。
, 百拇医药
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楼友根医师体会到,以上54例患者年龄时值更年期,天癸将竭,肾气、精血不足。其病在胃,关乎肾。肾之阴阳失调又必然影响其脾胃病理改变,仅从脾、胃、肝论治,实乃治标之举。只有主以益肾,辅以疏肝、健脾、益胃,才是治本之法。以上所用自拟二仙四逆散基本方标本兼顾,切中病机,故收效显著。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该方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确有良效。
中药“益阴养胃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效佳
据报道,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肿瘤患者化疗后和许多晚期肿瘤病人常出现顽固性呃逆,而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方法,一般采用镇静、解痉剂及屏气、心理疗法和局部按摩法、指压法等治疗,但疗效不佳。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任雪梅医师所在的中医肿瘤科自1998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自拟中药“益阴养胃汤”治疗该病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第14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http://www.100md.com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停用解痉、镇静、针灸等治疗,采用单纯中药内服,选用自拟“益阴养胃汤”,其方由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淮牛膝、山药、丁香、柿蒂、白芍、乌梅、白术、陈皮、甘草所组成。每天1剂,煎取汤汁300ml,每次服100ml,1日3次。经治疗后,40例患者中,完全有效18例,基本有效16例,轻度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5%。40例中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中医认为,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呃逆。任雪梅医师在观察中发现化疗后出现呃逆者多有口干引饮、咽干、舌光红而少津、脉细数等症。而晚期肿瘤病人,久患重病,病至晚期,阴精亏损,阳气衰微,胃气败伤,阴不敛阳,胃气上逆犯膈,而致呃逆。以上所用自拟“益阴养胃汤”中诸药合用,阴阳得平,冲逆得降,共奏敛阴和阳,护胃止呃之效。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该方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良好。,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供稿)
据悉,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鼓楼医院于1998年2月~2002年6月采用“玉竹黄精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该院的仇增永医师在《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第14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以自拟“玉竹黄精饮”为主加味治疗,其方由玉竹、黄精、石斛、当归、白芍、川芎、绿梅花、玫瑰花、乌梅、五味子、炙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气虚加生黄芪、淮山药;兼湿热加黄芩、川连、生甘草;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对照组应用三九胃泰冲剂,每次1包,1日3次;叶酸片每次5mg,1日3次,温开水送服。两组治疗期间停用治疗慢性胃炎的其他各种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经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58例中,临床痊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42例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胃镜及病理活检改变:治疗组胃黏膜腺体萎缩58例,临床治愈28例,治愈率48.2%;对照组胃黏膜腺体萎缩42例,临床治愈8例,治愈率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伴有IM36例,临床痊愈18例,治愈率50%;对照组伴有IM32例,临床痊愈7例,治愈率2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伴ATP19例,临床痊愈8例,治愈率42.18%;对照组伴ATP15例,临床痊愈5例,治愈率33.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http://www.100md.com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胃虚损、胃阴不足、瘀阻胃络所致。该病患者病程多迁延反复,脾胃功能长期处于失调状态,脾胃虚弱,水谷运化障碍,气血化生不足,日久则导致阴液亏损,气虚推动无力致胃部脉络不畅,瘀血内阻,则胃体缺血、失养,使胃实质长久失于濡养而形成萎缩性病变。因此滋阴养胃、活血和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据此,仇增永医师等采用滋阴化瘀法为主治疗该病。以上所用“玉竹黄精饮”方中诸药合用,既能滋阴生津润中,助脾胃运化,又能化瘀活血以濡养胃体。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表明,“玉竹黄精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此外,该药经济方便,长期服用也无明显副作用,为CAG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优势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临床上以大便数日未行、干结难解或不干结而排便不畅、便后痛胀减轻为主要表现。该病确切病因尚未阐明,现代医学以促胃肠动力药物为主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的张静华医师等以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西药治疗的32例作了对比观察。《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百拇医药
将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给治疗组服用中药通便汤。其方由柴胡、枳壳、川芎、木香、槟榔、当归、生白术、栝楼、茯苓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腹胀痛明显者,加白芍、乌药、甘草;黏液便者,加白头翁、黄连、秦皮;怕冷喜暖者,加干姜、肉苁蓉、怀牛膝。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月为1疗程。给对照组服用西沙必利,每次5mg,每天3次。连服2月为1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忌食辛辣胀气饮食,增加纤维素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不滥用泻药及抗生素。疗程结束后,显效和有效患者随访半年追踪观察。观察结果如下:2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2月后,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4.4%和88.8%,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5%和90.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远期疗效比较:随访半年后,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3.3%和77.8%,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3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此外,观察显示,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便秘”、“气秘”、“腹痛”等范畴,多因忧愁思虑、情志不畅,或肝气郁结,或肝脾不和,致气机瘀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所致,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密切相关。以上所用通便汤中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行滞、通腑达下之功,用其治疗该病,正中病机。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表明,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充分显示出中药治疗该病的优势。
, 百拇医药
外治法治疗胃脘痛简便有效
胃脘痛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病。中医辨证有食积、气滞、血瘀、寒凝、胃热阴虚、脾胃虚寒等类型。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杨社培医生在《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期上介绍了以下几种外治方法,以供同仁结合辨证选择使用。
1.热熨法
将适量莱菔子和生姜打碎,放锅内炒热,用布包裹,温熨胃脘部,冷则更换。此方适宜于食积型胃痛,如属寒凝型用葱白、生姜捣烂炒熨。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2.兜肚法
荜拨、干姜各15g,甘松、山柰、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g,大茴香、砂仁、蔻仁各6g,艾叶30g(捣绒)。上药共研粗末,用柔软的棉布做成兜肚形状,内层铺少许棉花及艾绒,将药末均匀撒上,上面再铺一层棉花,然后用线密密缝好,防止药末堆积或漏出。日夜兜于胃脘部,45天~2月为一疗程。此法适宜于中虚寒凝型胃脘痛。
, 百拇医药
3.点眼法
火硝、冰片各等分。共研极细末,用玻璃点眼棒沾药末少许,点双侧目内眦,一般1~2分钟疼痛便可缓解。此药点后有刺激性疼痛,如能改制成点眼药水即可避免这一不良反应,并可提高疗效。此法对胃肠痉挛、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胆囊炎等病引发的疼痛均有效,中医辩证属寒凝气滞型的胃脘痛效果显著。
4.发泡法
以生白芥子、斑蝥各等分,分别研成细末,和匀,用3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每次取麦粒大一团,置于2cm×2cm胶布中心,贴于上脘、中脘或阿是穴,3小时揭去。一般泡发出后胃痛即逐渐消失。此法对肝炎、胆囊炎引起的胁痛及肋软骨炎的疼痛均有效。
5.低频脉冲合活血化瘀法
将延胡索、赤芍、五灵脂、郁金、乌药等煎成药液,浸湿5cm×10cm纱布垫两块,分别置于上脘、中脘。用程控低频脉冲仪,将2块0.3mm铝板接输出电极,分别置纱布垫上,用绷带固定,调节频率,以能忍受为度,每次30分钟,12次为1疗程。适宜于血瘀型胃脘痛。
, 百拇医药
6.灌肠、滴鼻法
大黄30g,芍药60g,天仙子、五灵脂各15g,延胡索、煨川楝子、甘草各20g。加水2000ml,煎取250~500ml,备用。灌肠法于给药前嘱患者排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肛管插入直肠内20~25cm,药液温度38摄氏度左右,每分钟80~90滴灌入,保留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滴鼻法取200%浓缩液10ml,频频滴鼻。此为治疗急性胃痛的方法,其中包括急性胃炎、胃窦炎、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两条途径给药,绝大部分患者10分钟内即见效果。
7.指压法
胃I穴位于第5肋下缘锁骨中线外一横指处;胃II穴在第5肋骨下缘与腋前线交叉点处。在此两处按压,以压痛最敏感处效佳。每次15~20分钟,一日3次。适宜于胃寒性疼痛,对食积性疼痛亦有效。
二仙四逆散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有良效
, 百拇医药
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医院的楼友根医师在临床中采用自拟二仙四逆散为主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5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病案1例。
5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予自拟二仙四逆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味治疗,其基本方由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柴胡、枳壳、炙甘草、生地黄、熟地黄、生白芍所组成。辨证加味:肝气犯胃:重用生白芍至60g,加川芎、制香附、陈皮、木香、郁金;肝胃郁热:加丹皮、焦山栀、生黄芩、生白术、白茯苓、蒲公英;湿热中阻:加栝楼皮、姜半夏、川连、蒲公英;寒热互结:加干姜、半夏、川连、黄芩;脾胃虚弱:加香砂六君丸或补中益气丸,虚寒者加黄芪建中汤;胃阴亏损: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嘈杂易饥:偏湿热者,加蒲公英、川连、焦山栀,偏阴血不足者,重用生白芍,加乌梅、石斛、沙参;嗳气:属胃气上逆者,加半夏、厚朴、陈皮,由肝气犯胃者,加制香附、佛手片、八月札、白蒺藜、炙枇杷叶,因冲气上逆者,加乌药、沉香,或重用茯苓,或加桑白皮、川楝子、生黄芩、姜半夏;心烦失眠:属实火者,加焦山栀、丹参、川连,偏阴血不足者,加淮小麦、大枣、炒枣仁;夹瘀血:加失笑散、丹参、茜草等。每日1剂,水煎服。经1~3个月治疗后,54例全部有效,其中33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结果:萎缩性胃炎者,程度由重转轻,或转为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者,程度由重转轻。随访1年,未再复发),21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但未作胃镜复查)。
, 百拇医药
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楼友根医师体会到,以上54例患者年龄时值更年期,天癸将竭,肾气、精血不足。其病在胃,关乎肾。肾之阴阳失调又必然影响其脾胃病理改变,仅从脾、胃、肝论治,实乃治标之举。只有主以益肾,辅以疏肝、健脾、益胃,才是治本之法。以上所用自拟二仙四逆散基本方标本兼顾,切中病机,故收效显著。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该方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确有良效。
中药“益阴养胃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效佳
据报道,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肿瘤患者化疗后和许多晚期肿瘤病人常出现顽固性呃逆,而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方法,一般采用镇静、解痉剂及屏气、心理疗法和局部按摩法、指压法等治疗,但疗效不佳。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任雪梅医师所在的中医肿瘤科自1998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自拟中药“益阴养胃汤”治疗该病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第14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http://www.100md.com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停用解痉、镇静、针灸等治疗,采用单纯中药内服,选用自拟“益阴养胃汤”,其方由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淮牛膝、山药、丁香、柿蒂、白芍、乌梅、白术、陈皮、甘草所组成。每天1剂,煎取汤汁300ml,每次服100ml,1日3次。经治疗后,40例患者中,完全有效18例,基本有效16例,轻度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5%。40例中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中医认为,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呃逆。任雪梅医师在观察中发现化疗后出现呃逆者多有口干引饮、咽干、舌光红而少津、脉细数等症。而晚期肿瘤病人,久患重病,病至晚期,阴精亏损,阳气衰微,胃气败伤,阴不敛阳,胃气上逆犯膈,而致呃逆。以上所用自拟“益阴养胃汤”中诸药合用,阴阳得平,冲逆得降,共奏敛阴和阳,护胃止呃之效。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该方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良好。,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供稿)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