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教育就业 > 药学笔记
编号:10376071
脂质体眼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药学之窗
     滴眼液给药,由于眼球运动和鼻泪系统的作用,使大量的药物损失,需每日多次给药,剂量不准确,眼内药物浓度波动大;混悬液或软膏给药又影响视力和眼球运动。为克服上述缺点,采用加入亲水凝胶卡波姆(carbomer)增加粘度,延缓药物的滞留时间,增加吸收;但容易使视力模糊,影响眼睑运动;或植入长效的控释给药系统,如Ocusert(毛果芸香碱控释膜),但患者有异物感。理想的眼部给药系统应能维持药物贮库,较长时间地释放药物;能有效地穿透角膜,到达眼内各用药部位;能降低原有药物的局部和全身毒副作用;制剂透明,不影响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脂质体作为眼部给药系统,其组成材料为磷酯双分子层膜,类似于生物膜,易与生物融合,促进药物对生物膜的穿透性,故药物外用滴眼的跨角膜转运效率较高;通过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制成脂质体粒径为0.02~5μm之间,滴入眼部无异物感,不影响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目前,脂质体眼部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提高角膜对药物的穿透率,增大脂质体在角膜上的靶向性及粘着力,结膜下或眼球内注射治疗眼内疾患,以及携带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系统和基因眼内传递。
, http://www.100md.com
    1 外用滴眼和促进药物穿透角膜吸收

    脂质体包载药物后可以提高药物的眼部滞留时间和吸收量,碘苷脂质体较传统碘苷滴眼剂治疗效果明显增强[1]。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环孢菌素A类似物)脂质体[2]给药2 h后,FK506在房水中浓度维持在5~28 ng/g,玻璃体内为12~22 ng/g,该浓度已超过治疗浓度;油溶液在角膜及结膜有最高浓度(200~1 200 μg/g),前后巩膜中也有大量存在,但房水及玻璃内较少(0.2~1 ng/g),表明脂质体较油溶液更易使FK506透入眼部组织。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脂质体促进脂/水溶性药物跨膜转运的效率不同。Schaeffer[3]和Singh[4,5]将脂溶性药物去炎松和水溶性药物氢化硫酸链霉素分别包封于大单室脂质体内,外用滴眼5 h后,眼内组织中去炎松的浓度为对照混悬液的2倍以上,但氢化硫酸链霉素的穿透性反而减弱。Stratfor[6]发现脂质体使肾上腺素的吸收降低,但菊糖却大大提高。脂质体跨膜转运效率除药物本身的脂/水溶性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脂质体的大小、表面所带电荷及修饰基团、药物从脂质体中的释放速率、脂质体与角膜的粘着力及其物理、化学稳定性等。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延长含药脂质体在眼内的滞留时间,可提高药物的跨膜吸收。带正电荷的脂质体较易与负电荷丰富的角膜和结膜糖蛋白结合,可提高滞留时间与疗效[7]。Guo等[8]利用氨基酸分子与磷酯酰乙胺或胆固醇共价结合制成带正电荷的脂质体,与中性或带负电荷脂质体相比,带正电荷的脂质体显著地增加了角膜表面的滞留时间,且长短与电荷密度及磷脂双分子层的稳定性有关。Shiota等[9]将维生素A包封于用丙氨酸表面修饰的脂质体中,维生素A向眼部各组织的渗透被促进,而对照油溶液仅有极少量渗透到内部组织。脂质体与角膜的结合率有以下规律:带正电荷多室脂质体>带正电荷小单室脂质体>带负电荷小单室脂质体>中性多室脂质体和中性小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较其他类型的脂质体理想[10]。
, 百拇医药
    2 结膜下或玻璃体内注射

    结膜下或眼球内注射的药物由于局部浓度太高常会引起毒性,且维持药效时间短,需频繁注射,患者极痛苦。Liu等[11]于兔玻璃体内接种白色念珠菌72 h后,玻璃体内分别注射剂量为10 μg二性霉素B溶液,10、20、40 μg的二性霉素B脂质体溶液,右旋糖酐溶液和空白脂质体作对照。接种8周后,溶液组及20 μg脂质体组,玻璃体清晰,真菌感染得到控制,视网膜未受任何损伤;对照组及10 μg脂质体组真菌感染未得到控制,但40 μg脂质体组于光镜下检查发现视网膜损伤。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可造成视网膜牵拉性脱落而失明,Fishman等[12]采用双向玻璃体内注射氟尿嘧啶脂质体,可提高眼内药物水平,减慢周围组织的清除作用,注射48 h后,氟尿嘧啶眼内浓度为580 mg/L,而对照组氟尿嘧啶生理盐水溶液为1 mg/L。Assil等[13]比较了阿糖胞苷盐酸盐脂质体与其生理盐水溶液结膜下注射的眼内动力学,脂质体的组织半衰期为52.5 h,生理盐水溶液仅为0.2 h;脂质体组药物峰浓度为0.4 mg/L,对照组为19 mg/L,但8 h后对照组约余不到1%的药物,而脂质体72 h后,结膜及巩膜表浅组织中仍有30%的药物。Assil等[14]于兔玻璃体内注射脂质体,其半衰期为非脂质体的5倍。剂量为0.1 mg的脂质体对实验性PVR致牵拉性视网膜脱落发生率可以降低92%。
, 百拇医药
    3 角膜的靶向定位及基因经眼递送

    为提高靶向性和疗效可设计特异性脂质体。Norley等[15]制备的连结有抗细胞表面病毒糖蛋白抗体免疫脂质体,可以靶位于眼部疱疹病毒膜炎的病变部位,体外实验表明阿昔洛韦免疫脂质体,病毒感染后5 h给药,能特异性地与被感染细胞结合并抑制病毒生长,但游离药物及未免疫标记的含药脂质体无任何效果。:leyer[16]将D4+单克隆抗体(mAb)包封于脂质体中滴眼,观察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实验表明该脂质体与对照组比较能有效地减小排斥率,并延长有排斥反应移植角膜的存活时间。

    通常眼内给入基因药物需手术,Matsuo等[17]将β-半乳糖苷酸基因的传媒表达物包载于以TMAG/DLPC/DOPE(2∶1∶4),DDAB/DOFE(1∶12.5),DC-胆固醇/DOPE(1∶2)为载体材料的脂质体中,滴眼即可将该基因输送到眼后部视网膜神经细胞部位。Masuda等[18]研究了包载同样基因的脂质体不同给药途径下该基因的递送情况,结果表明局部滴用可将基因输送到视网膜神经细胞;前房内注射可输送到角膜上皮、睫状上皮、睫状体和虹膜间质、视网膜神经细胞、视网膜视上皮细胞。该基因递送研究为某些基因缺乏疾病如先天性视网膜发育不良的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 百拇医药
    除上述给药系统外,还有静脉注射热敏脂质体,于眼的外部激光或微波加热,使脂质体于眼的特定部位释药的靶向制剂[19]。但由于该方法重现性较差,尚需理论上的探讨。

    4 脂质体眼部给药系统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目前,对脂质体在眼内各组织的行为有了基本的认识,对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和阐明脂质体眼部给药的机理有很大帮助,但其可行性尚待考察。值得注意的问题有:(1)人眼内的效果未知,目前的结果均是在大鼠、兔眼内获得的;(2)体内实验所用脂质体标准不一,亟待制订较为统一的脂质体质量标准,使进行体内实验的脂质体质量合格,尽量减少实验偏差。(3)提高跨膜转运率仍存在困难,可设法提高与角膜表面的粘着力,或促进脂质体与角膜细胞的融合作用;(4)具有可识别病变部位,起主动靶向作用的免疫脂质体,因其特异结合性能,且不象静注全身给药那样易受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结膜下或玻璃体内注射的脂质体,由于没有角膜的障碍,直接进入眼内起作用,可能是较有前途的给药途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