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累倒的一代-中国“过劳死”现象
知识分子的中国式早逝,为什么偏偏是中年知识分子,立法防止过劳死,新知青,旧疾病,重压之下的新知青生活,新知青综合症
《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第14期/4月21日:
如果你认为真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宝贵的话,那就请你为它而疲于奔命吧
当今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成了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却要重复日本当年的悲剧。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产生于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就业压力极大的时期。当时,许多日本人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早逝。
其实,发生在今日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都很相似,社会学家将它定性为转型期问题。所谓转型,是指社会在急剧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过渡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混合形态。在转型期间,竞争压力的增加,使人们的精神和谐与健康面临巨大冲击,而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站在变革前沿的泛知识分子和精英知识分子们,近些年,在他们中间也相继出现了无性婚姻、憔悴青年、过劳死等社会现象。
转型期问题表现在社会层面,就是社会问题,而表现在人身上,说到底就是精神疾患和心理问题。
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全世界(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列第5位,预计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2位。潜伏的精神病是过劳死的隐形杀手。
专家指出,人体就像“弹簧”,而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会老化、衰竭、死亡。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要讲究弹性,要学会一张一弛。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
由于社会转型出现的时间相对晚一点,所以我国对“转型病”过劳死的研究起步也较晚。西方国家类似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一些国家很早就建立了治疗亚健康的医院,如日本有生活习惯医院,美国有生活方式医院。过劳死多半是由精神压力导致的,所以,对付它用预防、保健的办法比治疗更有效。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得好:“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如果你认为真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宝贵的话,那就请你为它而疲于奔命吧。
知识分子:累倒的一代
今天的中年知识分子同时遭遇了两个致命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和身体转型。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如果不能及早克服转型期所带来的问题,他们就随时可能累倒
事实上,关于知识分子过劳死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蒋筑英、罗健夫等人英年早逝后,就曾让人们议论纷纷。而不幸的是,时隔20年后,这类现象不但没有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严肃面对的社会问题了。
我国“英年早逝”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55 字符。
如果你认为真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宝贵的话,那就请你为它而疲于奔命吧
当今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成了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却要重复日本当年的悲剧。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产生于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就业压力极大的时期。当时,许多日本人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早逝。
其实,发生在今日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都很相似,社会学家将它定性为转型期问题。所谓转型,是指社会在急剧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过渡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混合形态。在转型期间,竞争压力的增加,使人们的精神和谐与健康面临巨大冲击,而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站在变革前沿的泛知识分子和精英知识分子们,近些年,在他们中间也相继出现了无性婚姻、憔悴青年、过劳死等社会现象。
转型期问题表现在社会层面,就是社会问题,而表现在人身上,说到底就是精神疾患和心理问题。
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全世界(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列第5位,预计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2位。潜伏的精神病是过劳死的隐形杀手。
专家指出,人体就像“弹簧”,而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会老化、衰竭、死亡。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要讲究弹性,要学会一张一弛。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
由于社会转型出现的时间相对晚一点,所以我国对“转型病”过劳死的研究起步也较晚。西方国家类似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一些国家很早就建立了治疗亚健康的医院,如日本有生活习惯医院,美国有生活方式医院。过劳死多半是由精神压力导致的,所以,对付它用预防、保健的办法比治疗更有效。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得好:“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如果你认为真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宝贵的话,那就请你为它而疲于奔命吧。
知识分子:累倒的一代
今天的中年知识分子同时遭遇了两个致命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和身体转型。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如果不能及早克服转型期所带来的问题,他们就随时可能累倒
事实上,关于知识分子过劳死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蒋筑英、罗健夫等人英年早逝后,就曾让人们议论纷纷。而不幸的是,时隔20年后,这类现象不但没有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严肃面对的社会问题了。
我国“英年早逝”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55 字符。